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琦 《青年记者》2017,(12):105-106
邵氏是一家历史延绵悠久并在华语影坛影响深远的家族式企业,学术界所谓的“邵氏”,特指1958年邵逸夫来港后所创建的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它的历史延续到1985年邵氏影城停产.在二战结束后的特定机缘下,邵氏大力网罗南下影人,比照好莱坞片厂制度,建立起分工精细、组织严密的垂直整合制片厂体系,以香港为电影制作中心,以东南亚为市场腹地,积极拓展台湾市场,寻求与日、韩、英、美等国的电影交流合作,进行跨界发展.作为迄今为止香港电影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一家公司,邵氏的电影作品和宣传文本都折射出时代的走向,是二十多年来香港社会和电影文化变迁的最好见证物.  相似文献   

2.
综艺一 1960年代最具代表 性的电影《梁山伯 与祝英台》 1963年4月23日,香港邵氏公司出品的商业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台北市首映,多家戏院联映,《梁祝》一举放映了一百六十二天、九百卅多场,观众人数九十二万人次,打破了国语片票房的纪录,曾有观众看了一百零一次,全台掀起了黄梅调的风潮. 自1949年起,香港影坛壁垒分明,台湾观众视香港邵氏电影为国语影片的翘楚.  相似文献   

3.
邵逸夫已过百岁高龄,大名广播四海,"90后"应该熟悉校中的"邵逸夫教学楼","70后"和"80后"则是看着TVB剧集长大,怀旧一族更对邵氏电影青睐有加。邵逸夫的成就当然不仅限于电影,但邵氏家族却是中国经营电影产业最久的私有企业。邵氏兄弟四  相似文献   

4.
孙朝阳 《青年记者》2017,(21):82-83
香港因其特殊的政治文化因素和地理便利条件,成为华语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地域.正所谓“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香港电影”,其巨大的影响力不单单是惊人的电影产量,还有丰富的影片类型和高超的艺术造诣.在这其中,卧底片是香港电影导演最热衷拍摄的影片类型之一. 2002年上映的《无间道》是优秀卧底片的代表,它既叫好又叫座,又经过马丁斯科塞斯的再创作(《无间道风云》)扬威奥斯卡,并引发了之后一系列的卧底片创作.本文从身份认同、场面设计和细节设置、留白空间这三个方面,分析电影《无间道》的影像风格.  相似文献   

5.
"文革"结束后,电影管理部门逐步恢复了"文革"前的电影审查制度。其特征主要是电影剧本、完成样片和完成片一般都要经过制片厂、制片厂所属省、市委(八一厂属总政领导)、文化部电影局等机构层层审查。1980年代中后期,由于中国大陆政治、经济和文化大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由于电影经济形势严峻这一直接原因,市场因素逐渐对电影生产与电影审查发挥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峰 《报刊之友》2012,(11):147-148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来的文学形式,被认为是最能表达心灵的文学体裁,所谓“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被称作“第七艺术”的电影,其电影语言和创作都与诗歌有着微妙的联系。电影语言的诗性呈现便是诗歌语言和电影语言自身表达的结合,其中景别是导演和摄影师创作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电影修辞和诗性表达的重要手段,而远景和特写这两极景别,在电影中承担着更多隐喻、象征和情感抒发的诗性表达。  相似文献   

7.
两年前,一篇言作《赤兔之死》,成为了中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第一例言满分作,而另一个现象是现在内地的年轻人对古典化基本处于无知的状态,盲点很多。而以“西化”称的香港却相反,甚至不少香港语老师都认为自己有一种教授古典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8.
台语电影资料濒临毁灭台语电影在五六十年代曾鼎盛一时,与当时充斥岛内电影市场的日本片、香港国语片平分秋色,1966年巅峰期的年产量达155部。到七十年代,台语片逐渐销声匿迹,拍出的近2000部片子散落在片商和导演手里。两年前,台湾电影资料馆开始寻找台语片,但找到的不过200,且有的底片脆弱,不堪播放;有的模糊不清,部分残缺。因此,在今夏该馆举办的「露天台语片影展」中,展出的11部片子,并非全是台语电影的代表作,而是因其具有底片完整、可供放映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武侠片是华莱坞电影独具文化个性的类型。香港武侠电影传播了中华文明的侠义、仁义、正义等优秀传统和特殊的精神价值,在世界电影市场上的成功传播为华莱坞电影的国际传播提供了借鉴。作为现代武侠电影的类型,喜剧武侠电影的出现是华莱坞电影人顺应媒介的时代变化做出的理性选择,消解了全球的文化同质化,也把传统的中国功夫和现代社会法制意识结合在一起,对传统文化做出了反思。香港武侠电影建构的中国文化的想象共同体构成了文化共处的一极。  相似文献   

10.
简论美国公路片的产生、界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瑞阳 《东南传播》2014,(6):127-129
随着电影类型的增多和类型电影的发展,公路片作为其中重要的一个部分越来越显示出它自身的魅力。本文主要探讨好莱坞类型电影之美国公路片的类型生成和发展:从文学作品和西部电影中寻找其文化意义和精神象征,试图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典型的影片案例总结出美国公路片的产生、界定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蒙 《新闻大学》2003,(3):43-45
作为八十年代香港喜剧电影的承继者,周星驰已成为香港电影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其主演的电影也以“无厘头”的名目赫然成为一种类型电影。在2002年4月第2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周星驰导演的电影《少林足球》获得七项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闻周刊》2004,(32):69-69
★《大事件》香港金像奖导演杜琪峰的最新作品,由陈慧琳、 任贤齐、张家辉主演,是首部应邀参展戛纳电影节的香港警匪片。《大事件》在戛纳放映后,一向挑剔的西方影评人竟找不出什么瑕疵,更有甚者惊叹曰:“这是我看过的香港最好的类型电影。”★《忘不了》张柏芝为了突破自己,在影片中扮演了一个母亲。该片由尔冬升执导,刘青云与古天乐加盟。张柏芝最终凭借此片荣获第2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演员。影片还获得最佳原创音乐奖。★《大丈夫》 以香港夜生活为题材,是一部 关于偷情和夫妻关系的喜剧 片。曾志伟称之为《无间道》搞 …  相似文献   

13.
公路片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电影类型,它是新好莱坞之后诞生的现代类型影片,可以将超越类型界限的不同话语结合在一起。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融合,各个国家各个时期的公路片的基本面貌已经大不相同,但唯一不变的是它的精神内涵以及对个体人的关怀。我国公路电影创作16年来始终都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呈现出独有的中国特色。类型电影是外部形态与内在价值观的结合,本文试从其发展演变和内在的文化价值观入手,为中国式公路片正名。  相似文献   

14.
娄楠楠 《大观周刊》2013,(10):143-143
香港武侠功夫电影最基本的市场无疑是华人区域市场,因为观众在接受自己的文化时并无过多障碍,因此20世纪80年代作为拍摄武侠功夫电影主力军的邵氏电影公司和嘉禾电影公司在院线组合上下足功夫,尝试打通香港武侠功夫电影在华人区域的传播路径,这对于当今的电影传播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周星驰电影的成功与香港市民文化心态密切相关。周星驰电影无疑是香港文化土壤培育的结果。香港市民侠客心态、香港市民赌博心态和香港饮食文化在周星驰电影中均有折射,并同时构成了周星驰电影的特殊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6.
暴力的速度     
虽然是个半吊子影迷,但我倒是挺关心电影中的速度感问题,比如香港的导演,从老资格拍枪战片的张彻,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吴宇森、徐克,再到现在坚守港阜的杜琪峰,他们的片子多多少少都有一种对速度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人与神、人与人命运之间悲剧性的对抗与挑战,是古典神话与史诗文化中最动人的部分,而电影《特洛伊》的败局也正在这里  相似文献   

18.
武侠电影在香港刚刚盛行的时候,银幕上是一个又一个不死神话般的英雄人物,有着善恶分明的观念。而随着电影工业大规模发展,后新浪潮时代的香港武侠片逐渐衍生出黑帮片、动作片等亚类型影片,对武侠世界中的侠观念进行了较大规格的修整。但二者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观念的变化自我完善。本文将从人物、事件和社会三个方面,对香港后新浪潮电影中的侠观念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9.
武侠电影作为特殊的电影类型,在明星生产机制过程中有其特殊的规律。电影《一代宗师》成功制造了张震、张晋等武打新星,该影片在前期背景资料收集、增强演员与角色契合度、片外话题宣传等方面形成了较独特的明星制造机制。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间,电影创作得到了很大发展,精品频现,片种类型比较丰富,结合不同片种类型中的女性予以考察就会发现,不同类型电影关于女性性别的想象也不同.常被人忽略的体育片、反特片中的女性影像,与战争片中的女性一起,共同展现了当时社会文化对女性性别想象的多维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