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教主义作为美国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源头对美国的方方面面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影响。《黛西·米勒》是亨利.詹姆斯的成名作。通过分析作品中人物性格,特别是黛西的性格,证明了清教主义对美国国民性格的塑造及价值观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黛西·米勒》(DaisyMiller)是英国著名小说家亨利·詹姆斯(HenryJames)关于国际主题题材的一篇早期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詹姆斯以清新隽永和轻松幽默的笔调反映了欧美两种文化风尚的对立。无论是国际背景的描绘,还是人物形象的刻画,或是叙述视角的转换,都渗透着浓郁的喜剧色彩。喜剧艺术的运用成为该作品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试从以上几方面浅析喜剧艺术在该作品中的巧妙运用。  相似文献   

3.
亨利.詹姆斯的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巨大的作品数量和多样化的主题使他跻身于世界伟大作家之列。他的《一位女士的画像》、《鸽翼》和《金碗》三部小说中的美国女孩的生命历程——从单纯的伊莎贝尔至慷慨的米莉,最终到达获胜的玛吉——充分展示了他的别具一格的女性观和爱情观。  相似文献   

4.
张维 《文教资料》2010,(35):15-17
国际主题是亨利·詹姆斯早期作品的主要特点之一。本文通过对黛西.米勒在欧洲生活的分析,简要阐述作者对黛西形象的塑造,分析这一形象对亨利·詹姆斯作品中国际主义特质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国际题材是亨利.詹姆斯小说创作的一大亮点。该主题细致而全面地反映了欧美文化的差异,在《美国人》中,这些差异主要体现为:单纯与世故的对立;道德意识的强烈反差;浓烈的商品交换意识与固守形式的对比。  相似文献   

6.
亨利·詹姆斯的小说大部分以“国际题材”为创作主题,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女性人物形象。在叙述技巧上大胆突破常规,开拓了心理现实主义小说的文学领域。本文选取了亨利·詹姆斯小说代表作品中的女性群象进行了分类比较分析。按文化地域分,她们可以分为美国文化女性形象、欧洲文化女性形象、欧化了的美国女性形象。按人物特性分类,各自又分为天真无知型女性、高雅型女性、表里不一型女性等。  相似文献   

7.
擅长"国际题材"的著名小说家享利·詹姆斯毕生致力于书写并研究欧美文化冲突与融合,他通过研究国际文化主题,试图将小说中的欧美文化关系由冲突转为互相融合.不同文化的相互融合是詹姆斯一生追求的目标.<欧洲人>是詹姆斯创作于1878年明显反映欧美文化冲突的一部早期作品,小说的主人翁尤金尼亚携带的传统欧洲文化与温特伍斯家中深厚的美国文化发生了全方位的冲突,结果尤金尼亚告别美国梦,重返欧洲.  相似文献   

8.
论《黛西·米勒》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题材”小说《黛西·米勒》是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的成名作 ,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充分体现了作者视小说为艺术的创作原则。本文通过详细分析美国姑娘黛西的鲜明个性以及她在欧洲游览时的不幸遭遇 ,证实了在 1 9世纪追求自由精神的美国风俗与崇尚文化教养的欧洲风尚之间的矛盾。詹姆斯所采用的“描绘场景”与“意识中心”的独特的写作技巧 ,以及细致入微的人物心理分析 ,都为揭示主题、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亨利.詹姆斯的作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试图以他的著名中篇《黛茜.密勒》为例,分析作者是如何有意选取了小说中的一位特殊人物温特伯恩的角度来讲述整个故事,并由此达到的特殊的悲剧效果。  相似文献   

10.
孙超 《文教资料》2011,(25):23-24
《黛茜.米勒》讲述了年轻貌美、单纯热情的美国女子黛茜.米勒到欧洲大陆旅行,不顾欧洲世俗价值观,结识大批绅士,遭到欧洲传统文化势力诽谤,最后死于罗马热的故事。事实上,黛茜是欧美两种文化冲突的牺牲品。本文旨在从文化冲突视角探讨詹姆斯在小说中展现的"国际主题"。  相似文献   

11.
对亨利&#183;詹姆斯的中篇小说《螺丝在拧紧》的解读在国内外学术界备受争议,其原因在于作品本身的含混性与作者创作时的无意识的映现.文章拟沿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的轨迹,应用心理空间理论来解释鬼魂出现的原因以及作者创作的初衰,指出女教师出现对鬼魂的幻觉源于其心理空间中框架间元素的映射使其多元交融空间能量无法达到守恒造成的;而作者创作的初衷并非是创作一部心理小说,使该作品成为一部成功心理小说典范的深层原因是作者无意识空间在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位女士的画像》是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家亨利·詹姆斯的代表作,他是美国十九世纪文学领域中继霍桑、麦尔维尔之后最伟大的作家,在当时的美国甚至是世界文学史上都享誉盛名.笔者认为该小说脱离了詹姆斯之前的小说模式,同时也超越了美国小说中“浪漫传奇”的传统.《一位女士的画像》开创了詹姆斯成熟时期小说创作的基本形式,其中个体道德成长的过程需要“社会性意识”的培养和对个人主义思想的扬弃.该小说中不仅表现了个人意识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同时也表现了个人对社会形式形成了自觉的认同.论文就从女主人公伊莎贝尔的自由观中去解读小说中的关于婚姻与自我的认知.  相似文献   

13.
文学中的鬼怪现象历来是文学评论家们争论不休的话题,其中包括美国著名小说家亨利·詹姆斯写的《布莱庄园的怪影》。与其他鬼怪文学不同的是,詹姆斯是站在主人公的角度塑造出了“怪影”,这也正是主人公——一名家庭女教师所“制造”的幽灵。本文试图从亨利·詹姆斯的鬼怪文学的特点着手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亨利·詹姆斯是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三大倡导者之一.他的<贵妇人画像>被称作是一部经得住用各种方法阅读的佳作.这部小说不仅突出了詹姆斯一举成名原因之"国际题材",而且展现了詹姆斯对伊莎贝尔细腻、生动的心理剖析,为他后来被誉为心理现实主义作家埋下了伏笔.文章从存在主义,尤其是萨特存在主义自由观角度,试图阐释伊莎贝尔的婚姻悲剧事实上是她自由的悲剧.  相似文献   

15.
詹姆斯是一位才华卓越的小说家,在美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在小说创作上成就斐然,率先开创了心理小说和意识细致分析的写作手法。本文拟从女性主义视角探讨詹姆斯的经典著作《贵妇的画像》中女主角伊莎贝尔独特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6.
亨利·詹姆斯生于新旧价值观交替的时代,他一生创作分为三个时期。詹姆斯对小说技巧的革新主要体现在他后期的三大作品《鸽翼》、《金碗》和《奉使记》中。在后期小说中,詹姆斯更注重小说的形式和叙事角度;并且,为了恰如其分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他创造出一种语言含蓄、节奏跌宕的“后期詹姆斯风格”。文章结合詹姆斯后期的具体作品分析其独特的小说创作风格,进而对詹姆斯进行再定位,指出他是一个现代主义作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鲁滨逊漂流记》和《格列佛游记》两部小说的的作者入手,分析了他们各自的不同政治主张对小说主题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论文就作者的创作思想、人物形象、小说主题及创作风格做了细致的对比,并指出了它们在英国游记小说史上承先启后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男性作家,亨利·詹姆斯对于女性主题的偏爱,在评论界褒贬不一。本文从詹姆斯的家庭环境、性格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入手,分析了他创作中采用女性视角的利弊及由此引发的对他笔下女主角的悲剧命运的反思。  相似文献   

19.
亨利·詹姆斯擅长心理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真品》是其代表作之一。《真品》是一篇以市场和艺术为主题的小说。本文以《真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小说的创作背景,艺术与现实,艺术与道德的关系来展现小说所要探索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一个复杂的现实。同时詹姆斯还用细腻的文笔展现出其对人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非虚构文学成立的关键在于非虚构创作者承认作者的文字能够再现现实、读者能够理解作者用文字再现的现实,这是非虚构得以区别于虚构的两条界限。米勒在《共同体的焚毁:奥斯维辛前后的小说》一书中,将体裁上存在非虚构与虚构争议的四部作品《辛德勒名单》《黑犬》《鼠族:一个幸存者的故事》及《无命运的人生》都归在虚构小说这一类别之中,有意忽视这两种体裁的对立,消除它们之间的界限。受德里达的影响,米勒解构界限的原因在于:非虚构创作对象的不可再现性及作者主观性的存在会使非虚构内部存在巨大的悖论,读者的“非认知性”阅读行为也会使文学作品难以被看成是社会的、物质世界的映像。但米勒没有否认文学作品见证大屠杀的可能性,他虽拒绝记述性的再现行为,但鼓励创作者以运用文学技巧的施行性作品进行见证,从而瓦解读者不愿直接面对大屠杀的心理,化解使用陈述话语描述集中营时所遭遇的质询窘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