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家大学科技园名称11.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12.重庆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13.西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14.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15.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16.东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17.岳麓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18.天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2.云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3.合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级别A类国家大学科技园B类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大学科技园名称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1.北京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2.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3.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4.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5.上海…  相似文献   

2.
一、大学软实力的特征 大学软实力主要包括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大学制度、大学管理、大学品牌、大学形象、大学声誉和大学环境等,广义上的大学软实力还包括大学的人力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等.软实力对内影响大学的凝聚力,对外影响大学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一、大学软实力的特征大学软实力主要包括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大学制度、大学管理、大学品牌、大学形象、大学声誉和大学环境等,广义上的大学软实力还包括大学的人力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等。软实力对内影响大学的凝聚力,对外影响大学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言:讨论大学文化,涉及三个问题:第一,大学文化是什么?大学文化有极其丰富的内涵。但真正决定大学文化的"质",只是几个核心要素:大学哲学、大学信仰、大学道德、大学历史等。第二,大学文化有什么?即大学文化的外延。包括大学观念、大学知识、大学制度、大学载体,大学方法论等。第三,大学文化干什么?即大学文化的实践运行,主要有:大学的权利与义务,大学底线,大学使命(战略、  相似文献   

5.
大学文化建设:何种文化如何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文化首先是体现大学精神的本体性文化,而不是作为修饰的手段性文化。大学之为大学的本体性文化,是以大学师生创造性的教学、研究与文化生活为中心的大学生活方式,这是大学文化之为大学文化的根本所在。大学文化建设的中心是人,大学文化建设应始终基于大学师生,且为了大学师生。今日大学文化建设需要超越功利主义和行政化,让大学回归大学之人的大学,凸显大学作为大学问的根本意义,由此凸显大学教授在大学事务中的主导性地位,切实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确立大学之本,"本立则道生"。  相似文献   

6.
论大学文化与大学形象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文化是大学形象的核心载体,大学文化的个性是大学形象的核心标志。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培育大学文化个性是大学形象建设的有效途径。大学文化是由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要素构成的有机体,大学文化源于大学理念,大学理念具有个性的话就会催生出独特的大学精神和大学功能,从而促进大学的可持续发展和塑造出良好的大学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7.
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所在地深圳上海天津上海秦皇岛南京哈尔滨上海北京长春北京北京北京绵阳国家大学科技园名称深圳虚拟大学园国家大学科技园上海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南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燕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南京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吉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邮电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北师大-北中医国家大学科技园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依托单位深圳市高新区上海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  相似文献   

8.
刘华钢 《高教论坛》2007,(4):7-10,15
本文论述了大学功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大学理念是大学功能的理论升华,大学理念与大学功能两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大学理念是上层建筑、是理论、是精神,大学功能是活动形式、是实践;大学功能是大学理念的实践基础,大学理念是大学功能的意识形态;大学理念指导大学功能,大学功能完善大学理念.大学理念与大学功能的内涵发展趋势,是大学功能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上扩展.  相似文献   

9.
大学教师的“三观”即大学教师的大学观、教育观、人才观。大学教师的大学观简而述之,就是大学教师“关于大学应当是什么样子”的认识和理解。繁而述之,就是大学教师关于大学的理念、大学的要素、大学的功能、大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和目标是什么?如何办好一所大学等等。大学观是  相似文献   

10.
大学气节是大学气概、风骨的体现,是大学品性、风范、节操的精髓。大学主体的自觉、大学理想的坚守、大学之道的体认和大学责任的担当是大学气节的基本内涵。只有进一步回归大学本质、提振大学精神、践行大学核心价值体系、完善大学制度,才能使大学气节得以不断标举和光大。  相似文献   

11.
周明 《运城学院学报》2011,29(2):106-108
在高校体育健身跑教学中,应注重讲授理论知识和运用暗示法等心理方法,调整学生心理状态,选择适宜的运动负荷,采用多样灵活的组织形式,以提高健身跑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周鹏生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21,9(2):33-37,69,F0003
通过对119名大学生的访谈调查,探讨大学生参加社团的动机类型及期望。结果表明,大学生参加社团的动机呈现多元化,内部动机占主要地位,还存在单纯外部力量的推动、由外而内的动机和由内而外的动机等方面。大学生对设置和自行创办高校社团的期待有所差异。大学生期待设置的社团层次化、社团内涵丰富化,并期待社团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而对于自行创办社团,期待的是兴趣至上、快乐至上和需要至上原则,有的则崇尚无纪律的自由,因此需要调研大学生加入社团的动因,准确把握大学生对社团及其活动的期待,引导大学生既要满足需求,也要追求真善美。  相似文献   

13.
为推进高考公平,缩小各省的高考录取率差异,我国近年来一直在推进“协作计划”和 “跨省生源调出计划”。但今年“跨省生源调出计划”公布后,却在江苏、湖北等地引发风波。本文分析 了这一风波的成因,并指出改革高考录取制度是扩大高考公平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高校后勤工作尤其是大学生公寓日益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分析了这一现象带给公寓园区大学生的思想方面的影响,从历史、现实及观念等方面进行了成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高校应注重加强隐性德育课程的建设,切实推进新时期新形势下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展开。  相似文献   

15.
对独立学院大学生进行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ULAQ)具有较好的信效度。独立学院男大学生与女大学生在教学模式与学习能力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独立学院文科生与理科生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环境因素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独立学院农村大学生与城镇大学生在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环境因素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独立学院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方面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独立学院大学生各年级的学习适应呈对钩状("√")的趋势,左边的低端顶点代表大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中间的低端点代表大二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右边的高端顶点代表大四学生的学习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作为战国时期养士制度的产物,稷下学宫在我国历史上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它办学形式的灵活多样性、办学职恒、办学方针、人才政策、教学形式、教学管理制度等对当代大学仍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情商的高低对一个人事业能否成功起重要的作用。我国教育由于种种原因致使现在大部分大学生的情商水平偏低。大学语文课堂进行情商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充分发挥其优势提高对大学生正确认识和管理自己情绪的情商水平、自我激励的情商水平、承受挫折情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从学习策略的视角,对贵州大学科技学院学生学习大学英语的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的分析,认为学生英语学习策略意识淡薄,策略使用频率低且单一。为了改变现实状况,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以达到教和学的统一,为此提出:教师应在帮助学生了解和分析自己的基础上,熟悉掌握各种各样的学习策略,以便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9.
考试与社会——以台湾地区大学联考为例(1954—20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试内容与形式往往反映了当时政治社会的发展情形。1954年台湾地区大学联考制度的出现,一方面意味着当局有关主管部门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得以有效控制,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公平选拔人才制度的需求。在政治民主化与经济自由化的潮流推动之下,肩负为高等教育选拔人才的大学联考制度向自主化与多元化发展,以响应1987年台湾政治解严之后的社会需求。本文拟从考试的社会文化、社会正义及社会需求三个方面,以台湾地区的大学联考制度为例,说明这一制度如何以一种独特而深刻的方式影响台湾社会。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examines variability in the extent to which faculty members in the disciplinary-based academic environments of Holland’s theory emphasize different 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 in their classes and whether such differences are comparable for those in “consistent” versus “inconsistent” environments. The findings show wide variation in the extent to which faculty members in four of the academic environments of Holland’s theory emphasize the alternative 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 and that such differences vary based on the level of consistency or inconsistency in the environmental profiles of the environment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for future research using Holland’s theory to understand longitudinal patterns of change and stability in the attitudes, interests, and abilities of college students as well as variability in the patterns of professional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of college faculty are discussed. Attention is also devoted to the policy development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for academic advisors, career counselors, and other college and university lead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