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着"文艺复兴"式的翻译大师赞誉的王佐良,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回国致力于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和探索,在翻译实践和理论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他对诗歌翻译与诗歌创作的贡献有力推动了中国译坛的繁荣进步。  相似文献   

2.
王佐良以辛勤的努力和在语言方面的天赋取得了文学、语言学等成就。而这些成就都得益于他一边研究、一边翻译的学路历程。他在多年翻译实践中总结理论经验,其深邃的文化涵养和魅力让他获得了"文艺复兴式的翻译家"美誉。  相似文献   

3.
茅盾是近现代中国文坛一位难得的"多面手",他在开始文学创作之前,就翻译了大量英美文学作品,并从中获得了丰富的创作启示。茅盾的多年翻译实践成果丰硕,在遵循"信达雅"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一套文学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4.
秦岭 《今传媒》2010,18(9):109-110
翻译学研究中"文化派"的相关观点和翻译归结论观点的争论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本文试图通过比较翻译实践与翻译学研究的差别,并对翻译研究中的"归结"进行一些讨论,说明翻译归结论之"归结"的本意在于对语言实质的归结,并对"文化派"强调对语言文化和翻译技术的观点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5.
钱钟书的翻译美学观,特别是其"化境"思想深植于中国翻译美学实践之中,进一步深化了中国传统翻译美学的思想,对中西方语言文化的交流与互译有着理论及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著名哲学家金岳霖在欧美留学多年,为方便对西方哲学的研究而不断进行翻译实践,并积累了深厚的翻译思想理论。他将哲学与翻译相结合,用哲学立场解释翻译问题,为中国翻译界树立了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7.
王法宁 《兰台世界》2012,(24):33-34
威廉·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诗人与戏剧家,其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翻译来实现的。民国时期在中国的文化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特殊时期,这时期莎士比亚的作品普遍受到欢迎与推崇有其深层次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8.
茅盾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翻译家,与鲁迅、郭沫若等同属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大师级人物.茅盾的早期文学生涯是从译介外国文学作品开始的,他起先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从事编译工作,随着"五四"运动及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他致力于向中国民众翻译和介绍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并在实践当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学翻译观.茅盾与郑振铎等人一起组织"文学研究会"等文学和翻译专业团体,担任《小说月报》主编,协助鲁迅创办《译文》杂志,为中国翻译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李俍民一生的翻译实践与革命事业紧密相联,他翻译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在翻译选题及翻译策略方面都表现出独到的见解,其译作对当时社会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女翻译家杨必堪称艺术派翻译的典范。她在翻译过程中注重语言的综合运用及对原文"神似"的传达,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学翻译思想。在翻译实践中,她的译文朴实无华、自然流畅,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1.
严复的翻译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的生态环境,成为近代中国介绍西方的第一人,对当时中国学术界、思想界、翻译界等产生了重大影响。严复认为,只有在取舍之后才能"达旨",他的翻译正体现一个翻译工作者所应有的"天地立心,民生立命"普世思想。  相似文献   

12.
严复的翻译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的生态环境,成为近代中国介绍西方的第一人,对当时中国学术界、思想界、翻译界等产生了重大影响。严复认为,只有在取舍之后才能"达旨",他的翻译正体现一个翻译工作者所应有的"天地立心,民生立命"普世思想。  相似文献   

13.
钱钟书不仅是闻名海内外的作家、文学家,还是一位思想见解独到、实践活动丰富的翻译家。他提出的翻译"化境"理论极具争议又极富特色。他将典雅文言运用到翻译实践中足见其非同一般的汉语、西语功底。  相似文献   

14.
《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框架》一书作者通过理论努力与实践探索,既弥补了传统翻译理论与实践的不足,也对长期以来制约翻译发展的译者行为进行了有益的改造与吸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特色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既完善了翻译者的自身人格,也融通了文化,锤炼了翻译艺术,回归了传统的文化视角.本文通过探讨翻译行为批评的基本观点,为有效破解我国翻译创新发展的困局起到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何芸 《出版广角》2019,(5):59-61
邵洵美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新月派诗人、散文家、出版家和翻译家,其翻译出版活动在文学史和出版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文章从邵洵美的主要翻译出版贡献着手,分析了邵洵美的翻译出版实践活动及其翻译出版思想,并解读了邵洵美翻译出版思想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刘霞 《出版科学》2004,(4):55-59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编辑出版家,他为我国的翻译出版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大量翻译出版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鲁迅特有的翻译出版思想和工作原则.  相似文献   

17.
沙博理在中国翻译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以沙博理的翻译选材、翻译成就、翻译目的以及翻译策略为轴线,勾勒了其颇具传奇色彩的翻译"档案"。  相似文献   

18.
晚清维新派为中国翻译历史作出了重大贡献。无论是从翻译译书的选择上还是翻译译书的社会功能,晚清维新派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具有时代的进步性。而本文主要探讨了晚清维新派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对中国翻译历史的贡献,为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翻译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由于大多数国家的语言不同,随着国际社会的交流不断加强,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二战日本"默杀"为例,分析了错译原因及其影响,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翻译,同时列举了历史上部分错译影响历史走向的重大事件,最后,对避免错译提出了要用词准确、结合语境和认真分析,总结了涉及重大影响的翻译实践需要注意的方面。  相似文献   

20.
结合苏曼殊生平及成长的历史背景,从外国诗歌的翻译、外国小说的翻译以及本国文学作品的翻译三个方面对苏曼殊的翻译实践活动进行梳理,是认识其翻译风格、了解其翻译手法、借鉴其翻译思想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