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问题的决定》,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事业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档案事业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大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全面加强文化建设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总结我们党领导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行动纲领。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以高度的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加快广播影视改革发展,推动广播影视大发展大繁荣,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广播影视战线的首要任务。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公共图书馆应抓住与社会主义文化相互促进、良性互动这一契机,切实执行免费开放政策,关注弱势群体、营造公平服务文化氛围、扩展文化娱乐职能,成为地区文化中心,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对于全省广大广播电视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深刻理解和深入领会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论述,提高对建设先进文化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更好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事业中来。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作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部署。提出文化建设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我们要准确把握这一根本任务.确保文化改革发展和新闻宣传工作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了战略部署。作为重要的舆论工具和文化阵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承担着双重使命:既要全面、及时地反映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又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自身的大发展和新跨越,广播电视媒体的新一轮改革和发展高潮正在到来。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我国高校图书馆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具体探讨在国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之下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新定位。认为高校图书馆必须顺应国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引导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发展;要向社会公众开放,让高校图书馆成为更大的文化教育、文化传承基地和文化传播中心。  相似文献   

9.
《新疆新闻出版》2012,(4):16-19
二○一二年七月二十五日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按照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部署,现就我区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如下意见。一、推动我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总体思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面部署了文化改革发展各项任务,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中央新疆工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 应对挑战 推动报业大发展大繁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全面部署。新闻出版业是文化的基础产业和主要传播行业,在文化建设中担当着重要的责任。一定要认真贯彻中央部署,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有力措施,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我国报业实现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1.
档案文化自提出以来,顺应了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历史潮流,逐渐受到各界的重视,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档案资源是信息资源、知识资源,更是文化资源,档案文化是根源性文化,重视档案文化的建设,探究文化强国战略之下的档案文化建设路径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文化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与服务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文化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的流程和基于网络进行数字化服务的方式进行了初步论述,提出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基于网络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跨越式发展的较好选择。参考文献6。  相似文献   

13.
和谐的图书馆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是对和谐图书馆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应用。笔者认为二者是相一致的。具有包容性。目的就是在和谐的图书馆文化中实现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在共建共享中不断推进和谐图书馆文化的建设。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14.
戴文红 《新闻界》2007,(3):47-48
青年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新生力量,新农村文化建设对其素质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作为文化载体的媒介,农民和城市居民当前在资源享用上存在巨大的差距,媒介的农村传播远远不能满足青年农民的现实和潜在需求,必须对青年农民媒介消费的观念、行为以及潜在的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突破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媒介传播的“瓶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戴文红 《新闻界》2007,(3):47-48
青年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新生力量,新农村文化建设对其素质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作为文化载体的媒介,农民和城市居民当前在资源享用上存在巨大的差距,媒介的农村传播远远不能满足青年农民的现实和潜在需求,必须对青年农民媒介消费的观念、行为以及潜在的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突破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媒介传播的"瓶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档案文化源于档案及档案现象,是一种包括了物质载体和附着信息形成过程的管理规则。档案文化理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为基础,根本价值是建构档案学理论与参与包括社会记忆、国家治理等在内的各种社会活动,核心内容在于认同,衍生部分包括档案职业大赛、档案展览和档案电视片等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色情网络公共话语实践的分析,检视了中国网络色情文化的变迁史,描摹了作为当代社会意识形态重要症候的色情文化,如何参与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社会整体性变迁之中。“色情”在互联网的话语建构中,是信息自由流动、绝对自由市场的象征,是分享文化、兄弟情谊的载体,是被征用成为政治反对的话语工具、互联网新经济发展的欲望引擎,也是形塑支配性男性气质的文化力量。以高知青年男性为代表的新中间阶层既在掌握数字技术的过程中培育了群体意识与媒介表达能力,成为了网络集体行动的重要力量;也沉浸在“信息自由流动”的赛博迷思之中,试图接管文化生产与阐释权的同时摒弃了性别平等的文化政治安排。当被新经济所征用的软色情消费文化蔓延之时、“性别战争”泛起之刻、“裸贷”激发剧烈争议之际,中国社会亟需新的文化政治以促成新的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18.
传承红色文化有助于坚持文化自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传承,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然而,近些年红色文化传承中也存在着内涵挖掘欠缺、急功近利、资源保护力度不足、开发形式单一、缺乏创新和认同危机严重等共性问题。红嫂精神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传承过程中也存在着优势明显和问题突出的矛盾。本文将从内涵挖掘求深度、资源保护有力度、开发形式勿单一和认同危机需化解四个维度探索数字人文视角下的红色文化传承新形式,并以此为基础本文从理念指导、系统优化和技术支撑三大角度来构建红嫂精神数字人文平台,为红色文化的创新性传承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确立,文化和科技融合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数字经济规模的扩张,突然其来的新冠疫情,加速了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科普场馆兼有科技与文化的双重属性,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从科普场馆数字化要义的角度切入,研究国内外科普场馆的数字化应用案例,从展览、教育、藏品、研究多个维度进行剖析,结合上海科技馆的具体实践,提出对于数字化时代科普场馆未来发展趋势及转型路径的思考和设想。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Drawing on Stuart Hall’s influential “Notes on deconstructing ‘the popular’” [Hall, S. (1981). In R. Samuel (Eds.), People’s history and socialist theory (pp. 227–240).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this essay maps out some of the major shifts in cultural studies’ relationship to popular culture over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It concludes with a call for cultural studies to find ways to work from the terrain of the popular, rather than merely studying that terrain, or trying to “translate” its scholarly analyses for popular audiences. This is a necessary path to fulfilling its mission as a political proj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