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王宁 《收藏》2001,(8):54-55
在上海博物馆钱币馆中,陈列着一张形似平常,貌不惊人的“布币”——“钟灵堂”银伍两票布(见图)。该票布质,长22.5厘米,宽11.5厘米,以靛青印图案于白布之上。票上方绘一四爪盘龙图。其下方上体形为盾牌形,上部梯形框内横列“钟灵堂”二字,下部长方框被直线分成下端一横行,上成五纵行。止中竖排文字“凭票兑银伍两整”,币值处盖有“统一天下,地久天长”八字朱印;  相似文献   

2.
张国英 《收藏》2007,(9):128-128
“漳州军饷·成功”银饼(见图)是我国早期自制的银币,铸地在福建漳州,对于这一点钱币界无异议。但其铸造时间却众说纷纭,尚无定论。正因为如此,给“漳州军饷·成功”银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加上目前存世量较少,使得许多钱币收藏者对其情有独钟,苦苦求索,于是一些假的“漳州军饷·成功”银饼现身于市场,  相似文献   

3.
张胆正 《收藏》2001,(6):62-63
长期以来,钱币界对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发行的“皮币”持认可态度,即“皮币”就是货币,如(1999年4期《收藏》杂志“钱币趣谈”一文中的看法。有的更认为这种皮币“在中国货币史上被视为纸币的滥觞”。(见孙仲汇等编《简明钱币辞典》)更有甚者,有外国人将“皮币”的发行与今天白鹿的绝迹以因果关系相承。  相似文献   

4.
1941年5月在中国泉币学会第36次会议上,罗伯昭出示了一枚“建国通宝”小平钱,篆体。同年7月,《泉币》第7期发表了罗伯昭的一篇《建国通宝钱考》。文中说:“然而北宋却无建国纪元,寻悟建国之义,岂取建中靖国首尾二字。”罗伯昭推测:“北宋钱自天圣起,率真篆成对,真书建国或有之。”果然不出所料,真书建国早年郑家  相似文献   

5.
新莽朝铸币可谓精多,"货泉"、"大泉五十"版别更丰,现将六枚新朝古币向众展示如下:新朝"货泉"(图1)直径21毫米,厚1.9毫米,重1.8克。此枚钱币双面红斑绿锈覆盖,"货"为细字,大开口肥"贝"隔轮,离郭较近,"贝"部写法与正版不同。此币中的"泉"字少左半边,无改刻痕迹,属于原范所致,就是"半  相似文献   

6.
王际朝 《收藏》2009,(6):128-129
“启介”即“噶启介”简称,意即七分五厘币。“启介”铜币分为早期、后期两种,因后期铸造的“启介”铜币为花瓣形,故称花瓣形“启介”。币材质为紫铜、但在花瓣形“启介”铜币中也有稀少的黄铜质。由于较常见,故在国内外钱币目录中均有刊录  相似文献   

7.
边宗仁 《收藏》2006,(3):96-97
错版币、残币及假币,三者性质截然不同。但是一些钱币收藏者,特别是初涉钱币收藏的人对三者的区别缺乏明确的认识,往往把残币及假币当作错版币收购珍藏,走入收藏的误区。  相似文献   

8.
韩兵 《收藏》2006,(10):113-113
2005年底的一天,我在一卖小古玩杂件的地摊上,发现一枚民国3年袁世凯侧像1元“银样币”(见图),感到很奇特稀罕,摊主开价8800元,并介绍说:“此枚银样币是一农民在旧房处翻盖新房挖地基时发掘出一瓦罐,罐里共有79枚银元,其中包含此枚银样币。”  相似文献   

9.
2015版乙未羊年金银币已在钱币市场面世一段时间了,其中最受集币爱好者关注的是本色金银对币和彩色金银对币,现最新市场价分别为3350元和3900元,相较2013年11月甲午马年金银对币上市时的价格,均有明显的提高,幅度分别在17%和23%左右。此外,5盎司彩银羊币和5盎司方银羊币最新价分别为3750元和3300元,5盎司彩金羊币和5盎司方金羊币最新价则达到7.5万元和7.9万元,再度引发了市场对生肖类纪念金银币的收藏热情。  相似文献   

10.
张振龙 《收藏界》2013,(4):63-63
西安高陵钱币博物馆2012年5月重装重启,面向社会开放,展品中有一枚最早使用错金工艺的钱币—战国错金星秦"半两"(见图)。是泉:直径32毫米,重12克;钱文大篆拙美可人,系合范浇铸而成的饼形"半两"。  相似文献   

11.
刘存忠 《收藏界》2010,(2):89-89
我国占代货币的流通,自先秦以来遵循“子母相权”的货币理论。即是根据流通的需要,定出各款钱币的重量,轻重两种钱币,以一种为基础,确定对另一种的兑换率,轻币为子,重币为母,子母相权,同时流通。  相似文献   

12.
孙忠道  冷显丹  孙源 《收藏》2011,(2):148-148
近日上网查找钱币资料时,无意间看到"欣赏币"三字,出于好奇浏览了一下,发现"欣赏币"的信息竟有近万条。进一步浏览得知,所谓"欣赏币"实际上就是伪造的假人民币。这些所谓的"欣赏币"实际上主要仿制的对象是第一套、第二套、第三套人民币以及民国期间的各类纸币,图案与之完全相同,有高清、带水印、连体等多种式样。  相似文献   

13.
连布与钱牌     
蔡炳根 《收藏界》2010,(7):87-87
罕见的“安阴二”连布 连体钱币是当今的一项热门藏品,如今的人民币不仅有二连体、三连体,更有40连体、80连体,钞票的连体越多收藏的价值就越大。连体钱币,起源于战国时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楚国,就铸造有“四布当忻”的连体币,是将两枚“四布当忻”的双足连接在一起,成为“合二而一”的一枚连体布,古钱学上称之为“连布”。连布在流通使用时可以连体使用,也可以“一分为二”把两者截开独枚使用。在古钱目录中就有“四布当忻”截开后的单体币和联体币的两种拓图。  相似文献   

14.
钱币两则     
许杰 《收藏界》2011,(11):86
无文饼货泉连体钱赏析王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实行第四次货币改制,废除"宝货"制大小诸币而铸造"货泉"、"货布"二钱,子母相权。"货泉"直径一般为2.2~2.5厘米,重约2.8~3.5克。但有一种饼"货泉"却直径宽大,钱体厚重。据笔者所见最大的饼"货泉"直径达3厘米以上,重量达20克左右,而饼"货泉"连体钱在其中又属  相似文献   

15.
王舒乙 《收藏》2010,(12):104-104
唐末王审知据闽时铸造过一种极为特殊的钱币,钱文为“开元通宝”,背穿上“闽”字用以纪地,穿下仰月纹。币材为铅质,钱体厚重,文字粗犷铸工粗劣。  相似文献   

16.
元末至正期间铸行的“至正之宝”权钞钱,是古钱币中的一朵奇葩。该币不但铸造精良,钱文优美,而且价值特殊,钱币的内涵反其意而用之,这在世界货币史上是比较独特的。所谓“权钞”钱?也就是用金属货币代表银钞(纸币)流通的一种钱币,与一  相似文献   

17.
何文育 《收藏界》2010,(7):91-91
金代崇庆年间(1212-1213年)所铸的“崇庆元宝”篆书折五型铜钱,在泉币界名声显赫,为中国古泉五十名珍之列。然未见有“崇庆元宝”小平钱的报导。  相似文献   

18.
王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实行第四次货币改制,废"宝货"制大小诸币而铸造货泉、货布二钱,子母相权。货泉直径一般为2.2-2.5厘米,重约2.8-3.5克。多有内外廓,"货泉"二字作悬针篆,  相似文献   

19.
袁水清 《收藏》2007,(9):126-128
最早的进位制系列套子钱——王莽的六泉十币 套子钱的特点是由多枚钱质与形制相同的钱组成为一套,它们相互之间有着比较稳定的递进兑换币值的关系。面文有的标明不同价值,有的则完全相同,只有相互比较才能分出大小。这类钱币是钱币系列化的标志。王莽称帝的第二年(10年)推行“宝货制”,共有五物六名二十八品。  相似文献   

20.
笔者10年前去杭州出差,傍晚在夜市闲逛时偶尔发现一家古玩店有清代“咸丰重宝”大钱一枚,经与店老板讨价还价后将此币买下,归为已有。宝泉局所铸钱币版别较全,数量多,咸丰大钱有:当百、二百、三百、五百和当千等面值。笔者收藏的这枚“咸丰重宝”当百钱币比较少见,现展示给收藏界广大泉友鉴赏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