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申雅莉 《学周刊C版》2015,(4):138-139
所谓"三步教学策略",就是指"导入激趣—过程设疑—方法探究"的三步教学策略。"导入激趣"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初,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入方案,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过程设疑"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产生疑问,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方法探究"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产生了疑问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探究方法。"三步教学策略"以"导入激趣"为一堂课的起点,以"过程设疑"为一堂课的主体,整个教学过程贯  相似文献   

2.
申雅莉 《学周刊C版》2015,(4):138-139
所谓"三步教学策略",就是指"导入激趣—过程设疑—方法探究"的三步教学策略。"导入激趣"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初,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入方案,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过程设疑"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产生疑问,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方法探究"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产生了疑问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探究方法。"三步教学策略"以"导入激趣"为一堂课的起点,以"过程设疑"为一堂课的主体,整个教学过程贯  相似文献   

3.
李俊英 《学周刊C版》2015,(4):128-129
所谓"三步教学法",就是指"激趣—设疑—探究"三步教学法。"激趣"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初,通过导入,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设疑"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进程,提出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求,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探究"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产生了疑问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三步教学法"以"激趣"导入,以"设疑—探究"为过程,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激趣,步步设疑,共同探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这一教学法是我校教师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形  相似文献   

4.
李俊英 《学周刊C版》2015,(4):128-129
所谓"三步教学法",就是指"激趣—设疑—探究"三步教学法。"激趣"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初,通过导入,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设疑"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进程,提出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求,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探究"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产生了疑问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三步教学法"以"激趣"导入,以"设疑—探究"为过程,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激趣,步步设疑,共同探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这一教学法是我校教师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形  相似文献   

5.
1设"疑"境,引发学生探究欲望 现代教学论认为,激疑是教学的重要策略,教师要善于激疑才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在教学实践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适时创设"疑"境,引发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  相似文献   

6.
高中物理自主学习的过程可分为学生课前预习并寻找疑难点;教师课堂教学与学生提出预习疑问;学生课后自主总结,搞清物理原理的本质等三个阶段.经此三个阶段,既可以锻炼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自主探究能力,又可以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学生自主完成此三个阶段,便可体会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乐趣与作用,完成物理学习的飞跃式提升.  相似文献   

7.
英语教学特别是语法教学有许多方式、方法,但是近年来兴起的带有改革气息的"探究意识"和省时高效的"规则意识"深受学生的欢迎。训练学生质疑问难、设疑探究的精神和规则意识不仅是英语课改的需要,更是凸显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单词识记和语法学习能力的必要环节。学贵有疑,没有疑问,就没有知识。而仅仅有疑问,没有对疑问进行"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深入开掘、自主探究精神,也是于事无补的。知识的作用,不仅是量的积累,更是构建合理结构而形成的规则效应。在知识的应用、问题解决的  相似文献   

8.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传统教学方法注重"挑疑——释疑".不过这种"两疑法"教学仅把"释疑"作为教师的天职,学生"无疑"便是教学过程结束.这不利于培养创造型人才.如果在"释疑"以后有意让学生产生新的疑问,使教学过程在"有疑"中结束,就会激起学生?探索、去创造.那么,教学就成了"致疑——释?——再致疑"的过程.姑名之曰"三疑法".以语文教师教一篇课文为例.首先让学生充分预习.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是"致疑";上课时,教师着重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无疑之处不必多讲(可惜现在还有不少教师连这一点也未做到,  相似文献   

9.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才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是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的实质、核心。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会提问,自主探究呢?  相似文献   

10.
疑问是引领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线索,更是落实学生思维主体地位的有效路径.只有在环环相扣、彼此融通的板块设置中,引领学生思维意识的不断发展,充分激活学生内在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让学生积极而自主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本文提出要依托情境,生发疑问,引发数学问题;依循猜想,印证疑问,模拟问题思考;自主探究,释放疑问,习得活动经验;拓展意识,升级疑问,提升思维质量,让数学教学在"疑"中生成精彩.  相似文献   

11.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才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是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的实质、核心.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会提问,自主探究呢?  相似文献   

12.
潘欣  潘旭 《山东教育》2012,(Z4):82-83
小学数学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但有三个因素非常重要,即:问题、探究、过程。"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即疑问。缘于疑问生发的数学问题对学生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很容易使学生形成寻求问题答案的倾向。可以说,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围绕问题,才有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可以说,没有具体的"过程",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探究。综上所述,"探究"是学  相似文献   

13.
"学贵有疑",产生疑问并积极思考是数学学习真发生的良好开端,基于此,本文主要从"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敢疑""落实新课程理念,让学生有疑""善于利用‘矛盾’,让学生会疑"这三个方面阐述教师如何让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主动产生疑问,从而经由"疑"抵达"思"与"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语文阅读教学的成败,它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巧妙激疑,精心设疑,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释疑,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优化问题设计呢?一、紧扣学生的兴奋点设疑  相似文献   

15.
李林 《考试》2007,(10)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学得知识,就得思考,而对所学的内容产生疑问则是思考的开端。"学贵有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学生在学习中,不会自己动脑筋求知,不学会发现问题,探究疑难,就不会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会进行深入思考,学习就只能停留在表层,就不会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6.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自主探究学习是通过教师精心设疑,学生自主参与活动,借助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方法的一种教学方式.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17.
林怡谋 《考试周刊》2014,(41):72-72
<正>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培养学生从小学会学习,其中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变"师问生答"的传统课堂模式为学生自主质疑、解疑、释疑的生动活泼的模式,启发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动脑,不断产生疑问、提出疑问、解决疑问。一、加强引导,学会质疑在有效学习中必须由教师发"问",过渡到学生会发"问",有疑有问,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地学习。1.留给时空,有效质疑。  相似文献   

18.
<正>本文主要通过教学实例,从五个侧面说明了精心设置教学疑问对提高课堂有效探究的积极作用。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学生有疑问,内心就会失去平衡而努力恢复平衡,这就是学生要求通过不断探究,知识结构逐渐构建的过程。教师通过创设诱人深思的问题情境,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有效探究。那么,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设置好教  相似文献   

19.
古语云"学起于思而源于疑."这说明疑问能够调动学生思考、学习的积极性,质疑是探求知识的源泉.以往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上采用的是"一言堂",只有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就使得学生不愿质疑、不敢质疑,缺乏问题意识.在新课改下,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进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探究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20.
初中地理课堂在学习实践及运用过程中,学生的质疑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小组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基本都喜欢"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尤其是设疑自探和解疑合探两个环节,但有的学生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有的学生参与程度不够。教师在课堂上过于追求形式化,没有让学生充分地思考问题。另外,教师对一节课的时间很难把握,拖堂现象比较普遍。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适时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使"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课堂中有效地加以运用,以便能够更好地体现时代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