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首先分析了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在德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然后详细阐述了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办学特色,在上述分析、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实际,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树立并坚持"为职业实践进行技术教育"的办学理念、提高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过程中如何学习、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办学特色模式。  相似文献   

2.
<正>冯建超和李文冰在《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年第2期中撰文分析了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和中国行业特色院校在发展背景等方面的相似性,阐述了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办学成就与经验,并提出了对中国行业特色院校发展的启示。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和中国行业特色院校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论述了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德国职业教育的特色,从建设实训基地、开展赴德师资培训、引进德国职业教育标准和与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合作办学等方面介绍了与德国工商会、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和德资企业开展职业教育合作途径,以借鉴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经验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教理念,促进职教改革。  相似文献   

4.
德国高等技术教育主要由应用科技大学和双元制职业大学组成.本文对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和双元制职业大学在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几个主要构成方面做了对比分析,以期在全面了解德国高等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特点与不同层次院校特色的基础上,对我们探索并构建有自己特色的高等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5.
应用型大学办学模式的探讨需要广开思路,洋为中用。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办学经验启示我们找准人才培养定位,实施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人才培养的实践力度,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技能,突出科研的应用与转化等。  相似文献   

6.
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作为德国经济发展的助力器一直广为研究,而经过多年发展,应用科技大学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逐渐成熟,作为德国职业教育的高级阶段,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发展一直受到国家的重视和扶持,本文着重研究和分析近年来德国针对和涉及应用科技大学发展的诸多政策,如:"应用科技大学科研助力"方案;"经由教育之路,再登高峰"一揽子教育资助计划中的"女教授计划"、"开放的高校"、"改善教育质量公约"和"高校公约2020"等;找到这些扶持政策和措施的相互关系和特点,来分析应用科技大学在这些政策推动下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7.
<正>张婕、陈光磊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中撰文,梳理了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发展之路,介绍了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办学特色,并对我国地方高校的转型提出了详细的建议。二战后,德国经济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对技术创新和生产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德国在历史上长期坚持单一的高等教育学术型人才培  相似文献   

8.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办学方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突出技能培养的课程模式、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等鲜明特色,为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了诸多启示。我国高职院校应学习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成功经验,坚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向,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建立高职院校教师准入制度,走校企合作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办学特色的探析,就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办学特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与传统大学比较的视角,分析了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等方面的应用性与实践性特色。  相似文献   

11.
“研究传统”的个性决定了学术研究在方法、过程、目的、表现形式、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分殊,如在德国,“科学”意味着用系统的方法来进行任何一种研究,与自然科学的联系并不那么密切,而在英美国家,科学通常指的是有系统的自然科学或者是一种以自然科学为典型的探索和解说的逻辑,是与任何价值假设或解说无关的;赫尔巴特在德国是“概念—规范”教育学的代表,而在美国却是“教育科学”的形象代言人,两国以不同的方式在教育学科学化的道路上超越着赫尔巴特。认识到研究传统的不可拒斥性,对我国教育学研究中的诸如“中西比较”的研究模式问题、简单类比的问题、向西方学习的标准与评价等问题应该有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德国是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强国,多年来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并注重基础研究,为创新注入强劲动能。德国通过政策和法规来构筑创新体系,注重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区域创新的平衡及科技决策的多方参与。德国有着健全的教育体制和门类齐全的学科设置,在基础教育阶段注重发现和保护高智商儿童,在高等教育阶段制定洪堡国际研究奖计划、卓越计划等,并注重引进高端人才。德国对创新文化的推崇和创新人才管理将为它的未来发展提供足够的人才资源,保证它在欧洲和国际工业发展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3.
诺贝尔科学奖金是衡量各国和各组织的科学教育与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尺度.20世纪前20年诺贝尔科学奖金数的分布情况,反映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科技发展中心从英国向德国转移的明显趋势.德英两国大学对科学教育与科学研究重视程度的显著差异,以及两国政府对教育国家主义的不同践行,导致德英两国科学教育和科学研究水平的升降,并最终引起世界科技发展中心的易位和科技基本格局的变动.  相似文献   

14.
Editorial comment and summaries

English

Drs Kjöllerström and Lybeck present here a brief report of their European survey of master's and doctoral dissertations in science education, undertaken subsequently to a workshop on 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 in Europe held at Malente, FR Germany in 1976. The full report of their survey has recently been published by the Institute for Science Education (IPN), Kiel, FR Germany.

The article published here reports on the distribution, size and organization of science education research groups, their areas of research interest and higher degree programmes. It also surveys the main areas of science education research at master's and doctoral level undertaken during the period 1971‐1976, and the employment taken up by master's and doctoral students upon completion of their studies.  相似文献   

15.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在近50年里发展迅猛,未来德国高等教育将形成以FH为主体的新格局,其科技发展战略也逐步实现了由自发向自觉、由放任向规划、由被动向主动、由模仿向创新的转变。通过介绍德国FH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与揭示FH科技发展动向及科技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Book Reviews     
Doing a doctorate in educational ethnography G. Walford Scientists in the classroom. The cold war reconstruction of American science education J. L. Rudolph Teaching and learning science: a guide to recent research and its applications J. Bennett Promoting quality in learning. Does England have the answer? Patricia Broadfoot, Marilyn Osborn, Claire Planel & Keith Sharpe Education in Germany since unification David Phillips Modularis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Europe. NVQs and GNVQs as a model for the reform of initial training provisions in Germany? Hubert Ertl Work process knowledge Routledge Studies in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N. Boreham, R. Samurçay & M. Fischer Promoting Evidence‐based practice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search and its implications Tricia David Reorganizing primary classroom learning N. Hastings & K. Chantrey Wood  相似文献   

17.
“潜科学”这一概念是1979年11月由中国学者首次提出的。潜科学是指处于研究过程中的科学,它具有不确定性和潜在性,与发展成熟、为社会公认的科学即“显科学”相对。潜科学包括理论潜科学与应用潜科学两个方面.但长期以来学者们偏重于理论潜科学的研究,忽略了应用潜科学的研究。1992年。作者在潜科学界首次提出了开展应用潜科学研究的问题,并且对应用潜科学的内涵、研究方法等学术问题都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the so far hardly explored history of empirical educational research (Bildungsforschung) in West Germany between 1945 and the 1990s is examined and roughly surveyed. The focus is on the 1950/1951 established Germa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Research (DIPF) in Frankfurt on the Main, whose foundation was closely linked to the policy of the US occupation forces in Germany. Also considered is the history of the Berlin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Human Development (MPIB), which was founded in 1963.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Frankfurt institute was a pioneer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that its foundation took place quasi-necessarily as a non-university institute due to the political and scientific context conditions at the time. Therefore, the history of the MPIB can be understood adequately only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DIPF’s history an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should be analyzed with special regard to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of non-university research in Germany. Looking ahead, the desideratum of a transnational history of empirical educational research in West Germany is outlined which basically fathoms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s a result of complex interactions with other social knowledge and action fields.  相似文献   

19.
科学研究的成果要通过具体的文章来体现。应用科学的研究与应用写作学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应用科学的研究离不开应用写作学,应用科学的发展,又必将大大促进应用写作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