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中国新能源在过去几年中发展迅速,成就显著,但仍面临认识不充分、科技创新不足和市场开拓不够等问题.除此之外,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在能源利用方面的建设和发展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虽然由于国家政策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给予有关新能源发展的公司和企业大力度的扶持和补贴,但是许多公司并没有很好的做到在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同时关注到能源利用的问题.导致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在能源利用申报上面存在的很大的漏洞,留下了不小的隐患.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就从我国新能源产业能源利用的角度出发,就我国新能源产业能源利用申报平台的开发、应用的必要性等方面进行一番剖析.  相似文献   

2.
吴琼  潘光杰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8):172+61-172,61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能源问题已引起了全世界范围的高度关注。我国的新能源发展面临着核心技术缺乏、市场培育滞后、产业盲目扩张等矛盾,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并不是风和日丽,本文着重剖析了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对其稳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以期我国的新能源产业能尽快摆脱现在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3.
陈芳平  李静 《中国科技纵横》2010,(2):194-195,193
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是蓬勃而起的朝阳产业。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中国在努力增加能源供应量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改善能源消费方式,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因此大力发展新能源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而资金短缺却是制约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最根本因素。要实现优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资本支持是第一推动力,而科技与资本结合的桥梁就是资本市场。所以,我们要搭建一个资本运作的平台,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建设,鼓励更多地社会资源进入到支持新能源发展的领域中,为新能源产业的融资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当前,随着我国生态文明的不断演进,新能源产业作为我国发展的新兴产业,国家对于能源产业的应用给予高度的关注。众所周知,新能源技术能够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带来便利。因此,本文就新能源产业的视角之下对日光温室的设计及其传热进行分析,以江苏淮安地区为主要实例。以此为太阳能热利用的设计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进而为实现我国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5.
简要分析了张家口市新能源资源潜力和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着重论述了张家口市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能源替代动态博弈视阀,建立双寡头厂商博弈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探究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开发动因。结果发现:(1)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能源总产出增长率主要取决技术积累效应和市场博弈效应的大小,而能源折旧率抑制新能源产业发展,能源替代率则相反;(2)在能源市场中,总存有稳态路径让知识资本和RD投入促使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向鞍点均衡;(3)技术开发是知识资本和RD投入增长的动力,正向调节新能源产业发展,促使新能源产量较高于传统化石能源剩余储量和价格较低于传统化石能源价格。因此,为发力新能源产业发展,应加快技术开发的开发创新,提高知识资本和RD投入支持。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主要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由于以煤炭为主要能源,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新能源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由于新能源产业成长初期存在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技术创新不足等挑战,需要进行合理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人才培养,鼓励技术创新,挖掘消费者需求,才能抓住机遇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二十一世纪,全球经济的主流话题是"绿色能源、循环经济、生态文明"。从战略、技术、政策等层次,探讨新能源和绿色发展对经济复苏,乃至经济、社会新革命的深远意义,分析并解决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各种障碍,如何解决全球环境、能源破局之谜是当今各国首要任务所在。作为资源、新型能源产业的大省——青海,同样面临着上述课题有待一一破解。建立"从青海看世界、再从世界看青海"的互动机制,集世界之智慧,支持在青海建设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发展重工业的前提下需要能源的支持,目前,能源面临着缺乏现象严重的问题,能源的可再生利用成为我国目前的主要任务。小型水电站能够利用水资源进行发电,为人类提供既环保又丰富的电能。目前,我国小型水电站渐渐成为我国发展较快且利用率较大的产业,利用小型水电站提供的能源,将能源输送到各个地区,为一些能源缺乏地区提供电能,实现了农村、乡镇等偏远地区的能源利用,也加快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我国将近30%以上的地区使用小型水电站开发新能源,全国大范围的使用,大大降低了我国能源的消耗,弥补了能源短缺一现象,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环保的能源。我国对于能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多,给小型水电站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内蒙古能源产业现状,分析了内蒙古发展新能源产业的优劣势,提出了内蒙古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新能源发展评价在选择合适新能源作为替代能源工作中非常关键。为了解决评价过程中指标值不精确、指标偏好引发的交互作用问题,基于模糊测度与R-OWA算子等理论,结合不同地区的偏好,构建了测评函数,采用偏序集决策分类方法进行排序,利用Shapley值计算偏好影响下的影响因子指标权重,对评价向量进行变换,得到比较矩阵并转换为Hasse矩阵,进而对该地区能源评价结果进行排序。基于OWA算子的多指标评价以及偏序集求解办法,一方面能对新能源进行排序,另一方面能根据不同地区进行针对性排序,通过Hasse图能够较为直观地展示评价种类关系。最后,以泰安市能源发展指标体系为案例进行分析,得出偏好影响下的新能源排序。  相似文献   

12.
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高强度消费和价格攀升,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受到世界关注。深圳以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为了有效整合深圳新能源行业领域资源,引导深圳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强,深圳市在2011年成立了深圳市新能源标准与知识产权联盟。而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深圳市新能源标准与知识产权联盟的相关作用,笔者针对联盟成员目前在中国的专利公开情况进行了检索分析。  相似文献   

13.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能够有效的改善能源短缺及环境问题,但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发展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上中下三游的产业现状,同时对中国与国外新能源汽车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提出了一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对内蒙古自治区新能源开发利用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并对发展前景作了展望。提出了开发利用新能源是解决过近地区能源问题的可行和有效途径;应大力加强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寻求符合国情和适合地区特点的能源发展途径:发挥政府职能,促进持续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面对青海省重点开发区"一谷两盆"内部发展差距较大问题,通过SWOT分析得出:"一谷两盆"优势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条件优越、第一产业各具特色、旅游资源丰富且差异性明显、青海主要工业区;劣势为生态环境承载力差、能源紧张、产业结构不合理;机遇为六项政策利好;挑战为新能源与盐湖产业面临同质化竞争,兰西城市群背向发展;互补策略为地区优势产业互补、加强旅游协作、增加化石能源供应、把握产业发展形势、丰富"四区两带一线"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新能源汽车的出现,是适应环境生态保护新形势的产物,有利于减少能源的消耗,并且美化环境,电机作为驱动新能源汽车运行的主要装置,在整体产业发展中也占据了重要地位。文章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机,首先阐述了其基本性能,随后总结了今后的发展趋势,希望能够为新能源汽车以及电机两个产业的发展提供推动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环境保护的日益严峻和"低碳经济"的兴起,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解决中国能源与环保问题的有效途径。虽然中央政府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来推动和规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进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发展战略不明晰、技术创新能力薄弱、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一些应对措施,以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发展生物能源是当前世界许多国家解决能源安全问题的普遍趋势,也是解决我国日益严峻的能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分析了生物能源在新能源产业中的角色、生物能源对环境的影响、生物能源在生态可持续发展中的利弊以及生物能源产业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日前在中国,可以形成产业的新能源主要包括水能、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是可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既是整个能源供应系统的有效补充手段,也是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是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最终能源选择。一般地说,常规能源是指技术上比较成熟且已被大规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通常  相似文献   

20.
新能源汽车成为新的竞争点 面对全球范围日益严峻的能源形势和环保压力,近年来,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都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提高产业竞争能力、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新能源汽车成为市场新的增长点,即使在车市低迷的情况下,美国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仍然在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