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人民教师肩负下一代德智体全面发展之重任,理应为好"经师"更要为好"人师",不为浮浅流行"时尚"所惑,必须把握基础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根本之"不易"。教育改革倘若随波逐流偏爱"时尚"之嬗变,就容易忽视教育根本之"不易"。若要反思基础教育之"不易",既要反思教育目的,又要反思教育内容,还要反思教育方法。笔者认为,上海基础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把握好基础教育之"不易"与"时尚"的  相似文献   

2.
创新教育是当今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因为社会的发展需要教育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这就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的改革。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观念,大胆实践。本文就创新教育必要性及实践提出了自己的拙见,希望和所有关心教育的人共享。  相似文献   

3.
4.
知识一般被划分为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两大部分,每个部分都可以通过一定量的积累,按照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规律转化出某种认识,并用它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从知识向认识及应用转化,提供一种新思路,即把改革开放当作一种知识,从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进行研究,从而转化出对它的新认识,将其应用于当前思政教育工作之中,为培育青少年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三生教育”之“意义”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生教育”将教育的价值转向人的生命完善与生存、生活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逐渐凸显出其“意义”与价值:在理论创新上,它深化了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丰富了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提升了素质教育理论的理念以及丰富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在实践上,它在建立教育科学发展观、统合教育目的与教育过程、联系书本知识与学生生命实际以及沟通学生理性与非理性因素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恨铁不成钢”——这是一些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挂在嘴皮子上的一句话。特别是当某些老师为自己或者为同事体罚学生辩护时,更是常常拿来引用。我们不妨对这一提法后面的教师深层心理进行一番分析与研讨。首先,把教书育人工作比喻为“炼钢”,本身就是错误的。固然,从比喻的定义来说,比喻中两个方面——本体与喻体,都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种事物,所谓比喻只不过是利用它们之间在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世界上任何比喻都不可能是准确、绝对的,都只能是某一方面的相似而已,但是,炼钢与教书育人之间实在相去甚远。炼钢,是单向性、机械性、程式化的简…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作为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点,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了指示,许多率先改革的成功者,拿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正当素质教育由“区域实验”向“整体推进”轰轰烈烈进行的时候,某些学校却出现了与此不协调的音符。 一、陈旧的人才观依旧作祟 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对人才的看法形成了一个极为狭隘的观念──“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认为只有出人头地,高官厚禄才是人才。这种传统观念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盲目追求高学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在其影响下,一些人单纯地以学历、文凭衡量人才,区别人才。他们认为听老师的话,循规导矩…  相似文献   

8.
我国教育理论研究中存在着“空泛”、“功能放大”、“教条”、“崇洋”、“标新立异”等病状 ,这些现象妨碍了我国教育理论的发展。只有克服上述病状 ,我国的教育理论才能走上真正的繁荣之路  相似文献   

9.
周彬 《上海教育》2008,(1):32-33
对于今天的中国教育来说,这是一个需要名师的时代。中国教育需要名师来突破应试教育的瓶颈,需要名师来担起中国教育的脊梁,可以这么说,没有哪个时代比现在更急迫地需要名师了。可是,名师是等不来的,恐怕我们也等不及,于是名师培养工程与名师评选活动在这片热土上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不管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具体的学校,都不乏名师评选的踪影;留给我们思考的,就是这些各种各样的名师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察了前俄罗斯总统教育顾问、前俄罗斯教育部长З.Д.第聂伯罗夫为代表的一整套激进的“教育社会化”思潮。该思潮的核心是以“社会化”取代“国家化”。其细目包括:“国家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国家”的铲除;社会本身的“解国家化”、“非国家化”、“自治化”;教育的“解国家化”、“非国家化”、“社会化”、“自治化”、“私有化”;教育从“国家-社会”共管到“社会-国家”共管,最后到单纯“社会”独管;等等。本文的意图在于给读者提供点滴信息,并引发同行们的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其内容涉及先秦时期的宗教哲学、政治历史、文学教育、生活方式等等各个方面,甚是丰富。就教育来说,《论语》谈的也是很全面的,提到有关"学"的字眼就有40多处,体现的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原则一直泽被后世。"为己之学"与"为人之学"主要是从教育目的这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发觉古人在学习的内容、心态、方式方法及其最终目标上与现代人差异甚大。古人那种超越功利而又直指内心,为着完善自我人格的纯正的"学",与我们现代人讲效益、求快捷、重物质的"学"可谓是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2.
《四川教育》2015,(Z1):81
传统教育方式中,"罚"似乎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曾几何时,私塾先生手中如果没有一把戒尺,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自古民间百姓,对此皆以为天经地义、理所当然。但一段时期以来,一个"罚"字,却日益为世人所诟病,尤其是当一些极端个案发生后,历经发酵和扩散,引发舆论"一边倒"式责难。那些让人谈之色变的系列案例,让教师这个群体,逐渐变得小心翼翼,谨小慎微,几乎不敢越"罚"之雷池半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地在推进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开始探索如何在区域层面推进国际理解教育。在推进过程中,首要问题是需深入了解国际理解教育之要义。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徐特立老先生曾经说过:"教师分为两种,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经师是专教学生学知识的,人师是教学生做人的。"真正的优秀教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思想上树立“教育文明”理念,行动上践行“教育文明”,“教育文明”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词.素质教育是实施“教育文明”的动力源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实施“教育文明”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本阐述我校贯彻中央理论工作会议精神,论述做好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的基础、保证和关键;并在教学初中中探索到这样的规律:培养兴趣-自觉接受-全面理解-正确把握-指导思想和生活的深化过程,从而让邓小平理论真正进入学生头脑。  相似文献   

17.
杨江丁 《上海教育》2013,(19):53-53
"抢跑"现象的背后是以早、快、多等为特征的教育思维在作用,把小学教育的分科学习任务无限放大,而对儿童生活的更多方面则无暇顾及。又到小学招生时。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又一次出现:家长们东奔西走,精心择校。于是,许多小学人满为患,无法"全纳"。  相似文献   

18.
张凯 《天津教育》2009,(7):41-41
初二下半学期,我发现,班上“中等生”和“后进生”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很多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和积极性,成绩退步的学生越来越多。然而,无论我怎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学习督促,依然没有大的起色。我想,除了教师教育的问题之外,是不是学生的心理出现了问题?  相似文献   

19.
何谓特色学校之"特"之"色"?特色学校之"特",在其有独特、特有、特别、独创之谓也。这是一校区别于他校的质的规定性。特色学校之"色",是指它的色彩、风格以及它别具一格的韵味。它的色彩一定是五彩缤纷的,风格一定是清新明快的。色彩清新亮丽是它的物质表象。  相似文献   

20.
《成人教育》1993,(10):13-13
<正> 积极开展“燎原之冬”活动,更好地为振兴县域经济服务。在“燎原之冬”活动中,我们开展这项活动的措施和经验如下: 1.坚持“两个围绕”,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要围绕实施县委、县政府确立的“科教兴望”发展战略开展“燎原之冬”活动,把“三五八工程”和“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