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古典戏曲美育目的主要有两种倾向:一是和心悦性陶情说,一是劝善惩恶风教说。两的实质可归结为情与理的审美差异,片面强调一端都有失偏颇,要追求实现情理交合、寓教于乐的理想目标。戏曲在进一步继承“以载道”学传统的同时又有其自身特殊性,表现为戏曲美育目的实现方式的特殊性和戏曲美育目的生存的特殊性。中国古典戏曲美育目的整体而观,陶情说是主流。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戏曲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的产生由其特殊的审美机制决定,与其特定的形式要素有密切关系,并与整个审美传统、文化系统血脉相连。认识其中内在关系对理解古典戏曲的审美特征及思考其在现代化语境中的发展路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戏曲理论(一般称为曲论),是中国曲论家对于中国古典戏曲的审美评价,属于一种戏剧文化现象,如同中国其它类型的文化一样,“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征”。(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中国曲论,从理论体系、思维模式、审美理想三个主要方面,显示出中华民族戏曲审美文化心理的特征。特征,须从数个参照系数的比较中才能证实。西方戏曲理论、中国文论(包括诗论、词论等)、中国文字学、中国哲学、即是笔者所着眼的四个主要参照系数。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戏曲理论(一般称为曲论),是中国曲论家对于中国古典戏曲的审美评价,属于一种戏剧文化现象,如同中国其它类型的文化一样,“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征”。(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中国曲论,从理论体系、思维模式、审美理想三个主要方面,显示出中华民族戏曲审美文化心理的特征。特征,须从数个参照系数的比较中才能证实。西方戏曲理论、中国文论(包括诗论、词论等)、中国文字学、中国哲学,即是笔者所着眼的四个主要参照系数。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戏曲名著教学,不但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古典戏曲的发展轨迹及其经典名著的内容和艺术成就,更应注重利用古典戏曲艺术综合性的民族审美特征和寓教于乐的特点,引导学生发掘其蕴涵的文化底蕴,发挥其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作用与育人功能,激活学生发现关、表现美的潜质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以审美艺术能力和道德情操等为主要内涵的良好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创造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之一的中国古典戏曲,体现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丰富独特的表现形式吸引着国内外的观众.文章旨在对中国古典戏曲的翻译难点及意义入手探讨戏曲翻译的原则,并指出戏曲翻译应将观众的接受度作为基本原则,尽量顺应原戏曲的行文风格及文化意象.  相似文献   

7.
作为“剧诗”的古典戏曲文学,它追求的是意境化的戏曲效果,戏曲之意境较之诗之意境有其个性的一面,这主要表现在戏曲意境的写实化、自然化和抒情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元杂剧,特指在13世纪前半叶,即蒙古灭金(1234)前后,以宋、金杂剧为基础,融合说唱、音乐、舞蹈等艺术而形成的一种戏曲艺术样式。它是元代文学艺术的翘楚,也堪称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9.
因儒家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主旨的影响,长期以来中国古代戏曲多表现人的社会性,而忽视对个体生命的关注,缺失个体意识的彰显.但随着元明清以来进步社会思潮的影响,中国古典戏曲中也发出了个体抗争的声音,个人主体性的意识连贯地表现于元明清戏曲中,直到“五四”新文学的不断强化.  相似文献   

10.
鬼魂艺术形态与中国古典戏曲的审美构思许祥麟鬼魂是人类所创造的超自然的幻体。它本不存在,是人们的精神活动使之获得了“生命”,由古至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种种影响。与现实生活中鬼魂观念的影响相伴随,在文艺创作中,鬼魂长期占有一席之地。作为一种特殊的文艺形象,...  相似文献   

11.
通常认为中国的审美现代性是审美独立意识与工具意识之间的纠葛。而实际上中国审美现代性至少有四大范式性道路,即审美工具主义、审美独立主义、审美娱乐主义与审美批判主义。由于中国独特的社会现代性进程,这四大范式的命运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大学语文”审美教学中必须明确学生作为文学审美实践主体地位。在审美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实践性教学方法,如审美情智的培养,审美感知的启发,审美体验的获得。这些教学手段之间相互联系,共同推进教学的实践效果,促使学生获得审美的享受和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的美学教育以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和审美想象力为目标。前者采取直观教学的手段,化抽象为审美可感的形象;后者强调教师的启发引导,即在审美对象和学生的审美能力之间建立联系,激发学生审美想象。为此,语文教师自身的美学素养、人格和教学基本功决定了其在教学中实现良好的美育渗透。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诗词音乐"是指在内容上以古典诗词为歌曲内容的音乐作品,它的审美特色有:词的尽善尽美,在乐曲方面表现出结构性抒情的特点,思想上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通过对"中国古典诗词音乐"审美特色研究,探讨了它的现代美学功用。  相似文献   

15.
乌鸦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一种奇特的美学意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乌鸦意象从类型上可分为世俗意象、历史意象和神话意象;从审美情趣上,可分为“兆悲”和“兆喜”两大类,这主要是由于乌鸦其自身的复杂性以及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充分体现。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既有其学科内在的优势,又有外在的不同形式和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对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心理、高尚的审美情趣、较强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美术的审美特色是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的,它是和中国人的哲学观紧密相连的.这个审美特色缘起于诸子百家时期,在以后的发展和形成过程中又吸收了大量的外来思想,在各种思想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定型,并在我国封建时代中到达了高峰.近代西学的进入给传统的审美思想带来了强劲的冲击,但百年的中西文化碰撞还没能让中国的审美特色发生质的变化,中国画的审美精神仍然是立足于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发生变化的只是具体的技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美学范畴有其独特性;从符号形态看,具有象喻性;从逻辑意旨看,具有浑化性;从动态演化看,具有衍生性;从理论旨归看,具有衍生性;从理论旨归看,具有功能性。这种“范畴特性”典型地展示了中华民族审美思维和艺术把握的独特方式。  相似文献   

19.
李慧琴 《天津教育》2021,(5):166-167
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主要对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美育渗透进行了具体探讨。首先,笔者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有效策略进行了详细阐述;随后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相关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与归纳,旨在提升小学语文美育的质量,切实地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得到良好的审美教育及其体验。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的中国电影存在着美学上的困顿,第四代和第五代电影的反思和寻根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社会意识的层面上展开的;"后第五代"的影片则注重对自我感觉和情感的发掘,缺失普遍意义和美学品格。这两种倾向的共同缺陷在于他们的价值理念完全依附在现世人生的浅表层面上,匮乏一以贯之、不受时尚风流左右的精神信仰,没有深入到本体论、生存论意义上的真理层面,无法为自己的电影存在确立一个终极性的超越维度,从而陷入美学困顿。因此,重申电影的美学精神,让电影关注人的生存和生命,建立电影与人的心灵的联系,是当下中国电影的命运所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