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我国法官员额制源于晚清,在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与司法责任制的推动下,法官员额制改革得到了显著发展。法官员额制改革具有实现法官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塑造法官职业身份的功能。法官员额制改革与司法去行政化相辅相成,互为保障。法官员额制改革基本全面"落地",而法院职能异化的深层困境与法院管理体制的表层困境,阻碍了司法去行政化的进程。为此,实现法院司法审判职能与司法行政管理职能的分离,并优化法院管理体制以保障法官员额制改革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关于法官员额制改革,在我国由来已久,法官员额制改革关系司法改革成功与否。2014年员额制改革以来,从实施来看,存在部分优秀法官未能入额;法院人案矛盾加剧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确立合理法官员额比例;建立合理的退出机制;扩充司法辅助人员队伍,完善配套设施。  相似文献   

3.
法官员额制改革作为新一轮司法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其目标是按照司法规律合理配置司法人员,实现法官的职业化、专业化和精英化。这一改革对于改革目前法院人员结构问题、解决"案多人少"难题具有正当性。各地逐步开展此项改革,就目前而言,实践中暴露出法官入额机制不健全、司法辅助人员配套措施不完善的两大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当统一化入额标准、合理配置法官助理,在此前提下进行更深入的司法改革。  相似文献   

4.
显著提升员额法官的薪酬水平是法官员额制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也是法官职业保障改革中的重要一环.中国司法体制改革总体上已取得良好效果,但在法官薪酬制度方面仍存在法官增资幅度有限、法官福利待遇未完善等不足之处.主要探讨从优化法官收入结构、提升法官薪酬标准、健全法院人财物统管制度、完善法官退休制度等方面来完善法官薪酬制度.  相似文献   

5.
法官员额制改革是全面深化司法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司法公平的重要保障。对员额制改革的研究,可从法官的自我实现与实现自我的角度切入。法官的自我实现是在遵守司法审判规律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是个体自我实现与群体自我实现的统一,是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彰显后主体性获得的承认。法官的自我实现是实现自我的目标,实现自我是自我实现的目的。“行政控制型”和“法官自治型”关系模式都存在各自的不足,“法院整体本位”关系模式能够推动法官实现自我与实现司法公正目的的达成,为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官实现自我的内化激励机制、履职保障机制和回应型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嘉应学院学报》2015,(9):49-53
当前,以法官员额制为基础的司法改革开始进入深水区,而这也意味着与其相配套的法官薪酬体系改革将被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但是,我国法官职业群体的薪酬待遇低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必要构建合理的法官薪酬体系,科学定位薪酬水平,建立动态薪酬调整机制,优化福利待遇,保障法官生活,激励法官努力工作,确保员额制改革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法官是社会正义的守门人。而我国的法官,人数多、地位低、待遇薄、素质差,因而,司法改革最根本、最迫切的任务之一应是法官员额制度的改革。文章对中外法官员额进行比较,指出我国法官员额制度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并通过调查,进行实证分析,对我国法官员额的确定及相应的改革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民事二审独任制是《民事诉讼法》新修改创设的制度,其实现了二审程序与合议制的“解绑”,但也遭到学者的质疑和追问。立足于繁简分流改革与司法资源配置的现实语境,可以从该制度的性质与目的、价值与功能、诉讼程序法理导向和司法实践层面予以回应。一方面民事二审独任制的设立具有必要性,有利于审理程序与司法资源的精细化配置,也有利于当事人诉讼独立性程序地位的实现;另一方面民事二审独任制的实施具有正当性,符合民事程序法理适用的功能自治与能动灵活,价值权衡下的程序简化同样能够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的双重提升。通过理论与实务两个维度,实现程序内与诉讼原则和审级职能定位的契合,程序外与法官员额制和法官责任制的配合,民事二审独任制将日益完善。  相似文献   

9.
司法改革的大力推进,引发了学者对基层法官司法的关注。与社会基层关系最为密切,并在司法中起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的基层法官的角色在法律人、社会人、行政人之间游荡,这也是是转型时期中国法官所特有的现象。基层法官在司法过程中运用了独特的司法策略,来确保审判之"公正",乡土社会特有的规则、司法者的法律工具主义观念和使审判获得合法性的司法目的是司法情理化的重要因素。以法治优先为原则,寻求法治与情理的合和之境是基层法官应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法官素质低下,严重制约着司法独立的进程和审判方式的改革,成为导致司法腐败的症结之一,也影响着法官权威的树立和公众法治信仰的生成。提高法官素质成为推进司法改革的当务之急。治本之策应从改革现有的法官制度入手,建立一个有利于法官自律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我国助学贷款从政策起步,因出现法律问题而受阻。在政策与法律的对冲中,助学贷款制度呈现了多形式发展的样态,而实务中关于助学贷款中道德问题之诟病,信用制度之呼吁,还贷负担之报道,可谓不绝于耳。其实,我国的助学贷款背后既有从政策向法律转化的不彻底,又有教育部门和银行企业间的博弈。而唯独作为受教育者和就业者的公民权益在博弈中缺位,在理念上缺失。确立维护公民发展权益的助学贷款理念正是完成助学贷款制度从政策向法律的转化并疏通助学贷款症结的起点。  相似文献   

12.
残雪的短篇小说《山上的小屋》是1980年代中期探索小说的重要收获。人们在把握其象征意味,肯定其审视人性阴暗面的同时,却忽视了残雪通过自我的对象化对特定生存境遇中的当代人自我形象的塑造,这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小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语》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著作,封建时代被列为十三经之一。中学教材经常选用《论语》中的篇章,对学生学习古文与传统思想十分有益。教材中的注释,有些不够准确,现在作些辨证工作,供教师们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黑烟之歌》(The Song of the Smoke)是美国著名黑人学者威廉.爱得华.伯格哈特.杜波依斯(William Edward Burghardt Du Bois)所作的诗歌。本文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通过对诗歌形式、内容及其"黑烟"意象的赏析,揭示出诗歌要表达的黑人自豪感及其对惨痛历史的铭记,对苦难现实的抗争和对"白人至上"观念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王依 《海外英语》2013,(16):205-206
William Faulkner is one of the most imaginative and intelligent American novelists who enjoys a growing international reputation. His novel The Sound and the Fury is one of his most famous novels that have achieved great success throughout the world. This paper is organized to analyze the bitterness and tears of Compson family through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mother and daughter in The Sound and the Fury.  相似文献   

17.
《歌剧魅影》是音乐剧大师德鲁·劳埃德·韦伯的代表作,被列为“四大音乐剧”之首。该剧改编自法国作家加斯顿·勒鲁的恐怖小说《Le Fantom De L'opera》。它以精彩的音乐、惊险的剧情、恐怖的氛围,充满悬念的紧张感和完美的布景,成为了商业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经典。  相似文献   

18.
19.
对美的考察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而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人类便面临着被异化的风险,美的实现也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完成的。关是在这种局限中实现了自身的突破,它聊以自慰的乃是道之精神。道生于异化的土壤,长于异化的环境,为美的实现提供了精神支撑的源泉。  相似文献   

20.
吴承恩并非<西游记>作者.宋元两代关于全真教领袖丘处机(长春)撰成<西游记>的三种记载,包括新发现的宋末碑文,是丘麾下陕西全真教道士创作<西游记(平话)>并托名丘撰的确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