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盘活生命     
[生活点击]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本校学生曾经进行过一次跨度20年的调查。他们对参加调查的学生提了两个问题:一是“你有目标吗”,二是“你把目标写下来了吗”。对第一个问题,10%的学生回答“有”;对第二个问题,只有4%的学生回答“写下来了”。20年后,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跟踪当年被调查的学生,结果发现:那些有目标并且把目标写下来的学生无论在事业上还是在生活上都远远超过了那些没有这样做的人。生活中往往有两种有趣的倾向:默默努力的人,总为自己寻找目标;悄悄偷懒的人,总为自己寻找借口。一心一意向着目标前进的人,世界也会对他肃然…  相似文献   

2.
叶枫 《江西教育》2012,(Z2):58-59
【片段一】和在于引师:预习了吗?谁敢来回答第一个问题?谁敢在不知道问题的情况下来回答。(生一人举手)师:好,请你。(生站起来听问题)上课时不论是回答什么问题都是锻炼自己的机会,这个机会需要你自己去争取,你不争取,机会就从你身边溜走了。  相似文献   

3.
如果你想了解自己是否有考试焦虑症,以及这种焦虑的程度是否严重到影响自己考试的地步,请做一下下面的测验,时间最好放在一次较为重要的考试刚结束之后。下面的每一个句子都是你可能有的或曾出现过的一般感受或体验,请认真计算每一个句子,这里的答案无正确、错误之分,回答每一个问题时不必用太多时间去思考,但回答必须是最符合你通常感受的情况,每一个问题都要回答。每题有4个备选答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相应字母上画圈,每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其相应字母的意义是:A.很符合自己的情况B.较符合自己的情况C.不太符合自己的情况D.很不符合…  相似文献   

4.
一、研究目的 1.问题的提出智力在人类个体身上会表现出差异性,这是人皆知晓、无需回答的问题;但这种差异会表现出什么样的特征,却决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这至少包括下面两个方面的假设:(1)个体自身以及个体之间会在不同时期、不同的专业领域或认知活动中表现出不同的智力水平:(2)人们在任一专业领域或认知活动中,如果所表现出的智力水平不同,那么不  相似文献   

5.
心灵花园     
突发事件会令你受干扰吗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往往会有一些突发的事件让你感觉措手不及,可它突然降临的时候,你又不得不去面对,遇到这种情况你是否会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外界的干扰,从容面对呢?1.你属于下列哪一个星座?A.白羊座、狮子座、射手座——请继续回答第2题B.金牛座、处女座、魔羯座——请继续回答第3题C.双子座、天秤座、水瓶座——请继续回答第4题D.巨蟹座、天蝎座、双鱼座——请继续回答第5题2.在街上遇到让自己感觉愤愤不平的事,你会上去打抱不平吗?A.心知肚明即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请继续回答第3题B.当然要,这种事情义…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调查中经常会遇到各类敏感问题。在对敏感问题进行调查时,若采用直接调查的方式,由于涉及到个人或单位的隐私或者利益,被调查者往往拒绝回答或者在不得已回答的情况下提供虚假的答案,这样就破坏了数据的真实性,而且破坏程度的大小亦无法衡量。为了获得敏感问题的真实答案,也为了保护被调查者的隐私,给出了敏感问题调查法的三种具体模型:沃纳模型、西蒙斯模型、双无关问题模型,并对模型的实际应用过程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很怕被人问到现在学的是什么专业,因为一旦回答"新闻学",别人就会立刻问道:"新闻学还有研究生?你们学的什么呀?新闻有什么好研究的?"其实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倒不是因为我不知道我自己学的是什么,研究的是什么,而是我觉得对一个外行人讲述这个专业性质的问题实在是一件很费神费力的事情。于是每每有人问到这类问题时,我总是用"一个专业有一个专业的特点,这个很复杂,你不明白是很正常的,毕竟你不是学这个的"来敷衍了事。然而,闲下来以后,自己仔细想想觉得有必要向非新闻专业的人们说些什么,也正好与  相似文献   

8.
一辈子的痛     
刘兆强 《班主任》2014,(7):62-62
正不知不觉当教师已十年,每当忆起我从教之初的那一幕,我的心就被刺得生疼,这种疼也许会伴随我一生。那天校领导"突然"去听我的课,毫无教学经验的我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只好硬着头皮开始讲课。备课时我准备了五个问题请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很不主动,到第二个问题时,我不想再反复要求学生主动举手回答,便指着前排离我较近的一名女生说:"这位女同学,你来回答一  相似文献   

9.
一、第一学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呈现与分析 (一)第一学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现状呈现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在数学课堂上积极参与,喜欢与同学讨论,尤其喜欢举手发言,上台当"小老师".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准确性、简洁性等方面存在不足,课堂上表现出概念不清、自相矛盾、重复啰嗦、词不达意等诸多现象.在调查中,选择"不愿意听同学回答,心里只想着自己的答案"的占76%,选择"认真听同学意见"的仅占9%.当问及"老师讲的话你能听懂吗"时,有32%的学生选择"有时候完全听不懂".在"你回答问题时会不会通过别的方式(如画图、推理等)来帮助解答"的调查中,回答"能的"只有11%,回答"从来没有的"占65%.对"你上课回答问题时能否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图"的调查显示,能完整表达自己意图的只占10%.由此可见,第一学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偏弱.  相似文献   

10.
生活就要像从未受伤害一样,才能忘记生命给我们的颠簸希望每个被排斥过的孩子,最后,都能看清真相你好!我是一个男生,外表冷冷的,内心自卑敏感。我想让自己强大一点,像个真正的男子汉,可我真的做不到。我在小学就被集体孤立,不知道姐姐你有没有这种经历:在班里,老师让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总有一个人会被全班同学嘲弄,他们发出长长的嘘声,然后这个人立刻羞得面红耳赤。我就是那个人!每次我起来回答问题,其他同学都会发出嘘声,好像我是外星人似的,弄得老师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这对我的冲击很大,我真的好想大。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生活中,你总喜欢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比如看漫画、上网聊天、听歌、集邮、购物逛街……在这些活动中,你是否总会感到时间不够用,心情很愉悦很满足……其实这就是兴趣使然。具有一定兴趣类型的人比较适合从事与此有关的职业,也更会将这类工作做得完美,更充分地展现才华。你清楚自己的职业兴趣吗?耐心做做下面的测试吧表1列举了若干种活动,请根据你的喜好回答,如果你喜欢这种活动,请在“【1】”栏里打“”;如果不喜欢,在“【0】”栏里打“”。回答时不要考虑你是否具备从事此活动的能力。最右边一栏用作统计,将每一横栏中的分数相加,…  相似文献   

12.
因为需要,人们有时候会去调查大学生一些敏感性问题.例如,学校领导可能想通过调查了解在校学生中究竟有多少人在考试中做过弊,社会研究员想了解大学生究竟有多少学生在谈恋爱.假如你直截了当地去提问,不仅了解不到真实情况,还会遭到被调查者的白眼,因为你调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明一 《教育艺术》2007,(12):51-52
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总希望学生回答自己想要的或者是课本上相同的答案,总希望学生提出自己预料中的问题,否则教师会十分着急,即使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或者有价值的问题,教师也不予以理睬,顶多用"你真聪明"、"下课以后我们再谈"、"这问题以后你会明白的"……之类的话来搪塞.  相似文献   

14.
请根据你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下列10个问题选择“A.是”、“B.答不上”、“C、不是”其中的一种回答。1.听课以后基本上能顺利完成作业吗?2.你对老师的提问能主动地回答吗?3.你上课时能记下老师讲课的要点吗?4.上课的时候能克服思想开小差的缺点吗?5.上课时有不明白的地方,你尽可能地提出来问老师吗?6.上课前你就已经初步了解老师的讲课内容了吗?7.你对老师的讲课经常有评价吗?8.你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吗?9.课后你整理课堂笔记吗?10.你经常把老师的讲课内容与实际联系起来吗?以上10个问题,回答“A”得2分,回答“B”得1分,回答“C”得0分。把你…  相似文献   

15.
去年,我任教的二(1)班有个学生小A.这个学生性格内向,虽然他是男孩,但是很腼腆,非常害羞,平常喜欢孤单一个人玩,很不愿意同别人打交道,下课了,总是一个人坐在教室里,也不跟别人聊天;上课了,也从没看见他大胆举手.不管老师提出来的问题复杂还是简单,也不管他会回答还是不会回答,他总是不举手,就算你一定要叫他回答,他的喉咙里像被什么东西卡住了,发不出声,害羞的脸深深地埋下去,低得不能再低,手指无措地捏着自己的衣服,我一定要他回答时,他发出来的声音也极其轻微,只有他自己听得到,也只有他自己知道在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16.
第一单元这就是我1.语文老师准备用面试的方法让学生竞聘语文课代表,假如让你做考官,你会出什么题目来考一考参加面试的同学;假如你是竞聘者,你觉得应对这种面试应注意什么?两者选其一回答。2.进入初中后,你班将开展自我介绍活动,你认为什么样的介绍最能吸引同学并让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请你以评价者的角度确立你认为最重要的几条标准及各自所占分数比例,并通过表格形式反映。3.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当命运之神垂青于你时,相信你会珍惜这个机会大胆展示自己的。现在就请你说说你有什么优势,在众人面前你准备用什么形式与方法来展示你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中被异化的多元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曾经听过《黔之驴》这样一节语 文课的教学。学生通过自学理解了课文的字面意思之后,随后教师提出了两个问题:1.驴为什么会被虎吃掉?2.你替驴想一个办法:怎样才能不被虎吃掉?这时课堂上叽叽喳喳热闹非凡,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问题的回答五花八门,学生们好似经历了一场思维风暴。在回答你替驴想一个办法,怎样才能不被虎吃掉时,一个学生竟这样说:“驴可以告诉虎,它得了‘非典’,虎如果靠近它就会被传染,这样虎就不会吃它了。”他的回答令听课的教师捧腹大笑。这两个问题学生尽情发散之后,教师做简单小结就下课了。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观摩一些公开课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当学生较出色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后,总是可以听到老师鼓动性的话语:"回答得真棒,掌声鼓励""你真棒,表扬他"……每每学生听到老师此语一出,立即心领神会,整齐地鼓三次掌,并且伸出大拇指转向被表扬的学生来一句:"你真棒",然后又正襟危座,这种现象在一节课上往往要反复多次出现.  相似文献   

19.
作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总会向学生提问,以此来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但如果你提出问题后,学生回答不积极,就会形成“万马齐喑”的局面,这时,老师也就只好在讲台上演“独角戏”了。对于这种情况,我  相似文献   

20.
朱丽华 《广西教育》2013,(37):8-8,16
在听课或上课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低年级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总是把小手举得老高,嘴里还不停地叫着“我……我……”到了高年级,他们却不爱举手了。出现这种变化,除了学生年龄增长带来的害羞心理因素外,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是否存在问题?笔者对此展开了调查,设计了以下问题让学生回答:你平时爱举手发言吗?如果不爱,原因是什么?在怎样的情况下你会举手?从反馈的情况看,高年级学生把举手当成一种负担的主要原因不是他们不会,而是因为害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