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小螺号,嘀嘀嘀吹,海鸥听了展翅飞……”一段段熟悉而难忘的旋律,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吸引着每一位听课教师,学生时而欢歌,时而舞蹈,时而拍打着变化的鼓点,开心地唱啊,跳啊,那么地投入。这是一节音乐课的开场,教师与学生一起将一些积累的音乐作品进行再现、创作,在美中快乐着、享受着,而此时学生形成的心灵波澜,能让他们感受到学习音乐是一件妙不可言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春天的味道”是什么?人们似乎不相信春天有什么味道,而作者则坚信“春天的味道”,且孜孜以追求。作者从大自然中,从人们的生活中,深深地感受到了“春天的味道”:阳光、鲜花、春雨、小草乃至露珠等等,无不示意着春天的气息,呈示着春天的生命。作者写春天独具匠心,别出心裁,并且写得有声有色,生动传神,充分表现了文字的魅力,不是通常写春天的一般的特点,而是着重写感受、写“味道”、充满了阳光气息。在作者的笔下,所喜欢、所钟情的“春天的味道”,象征着对新生命的憧憬和渴望,文章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基调,带给读者一种美好的春天的感觉。作文…  相似文献   

3.
李继文 《广西教育》2013,(34):14-15
关于课堂教学呈示行为的概念,施良方在《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研究》一书中作出了明确的界定:“着眼于教师呈示知识与演示技能为主的行为,称为呈示行为。”一般又将呈示行为分为非媒体呈示行为(口头语言呈示行为、动作呈示行为)和媒体呈示行为。媒体呈示行为是课堂教学中教师行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师生交流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4.
某校组织学生春游后,老师布置了一道以“春天”为题的作文。数日后,全班同学交了作业,大多以“春天好”为主题,赞美春天和风细雨、花红柳绿。唯有王聪的作文与众不同,认为“春天并不好”:春天细菌繁殖旺盛,夏季蚊虫都在这时孳生;春天易流行感冒;春天雨水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很烦人,像个爱哭的小姑娘,总也止不住;冷热不均,忽冷忽热……作文点评课上,语文老师对全班学生说,有同学不停地在作文中写春天不好,是不听老师讲解、胡思乱想的结果。古往今来,一些文人都夸春天好,“说春天不好是动错了脑筋”。  相似文献   

5.
刘影 《教育教学论坛》2013,(47):125-127
从语言呈示、文字呈示、现代教学媒体呈示三个方面,对一节高中政治课教师课堂呈示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分析了不同呈示行为的运用及其对促进课堂教学所起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动静浑然     
编者推荐:此文的整句很美。但是,不知为何在倒数第三自然段中写“秋”时冒出一个“枉自”?  相似文献   

7.
至今思项羽     
编者推荐:此文第二自然段和第六至七自然段有四个“转折”,前三个语境义相同,但第四个语境义不同。前三个为第四个过渡,第四个为全文立骨。第四个“转折”后的话,为第五自然中的“欣慰”明示隐含信息。为看凸显最后自然段中的“仁”字,倒数第三自然段中的“遗憾哪”宜删除,倒数第四自然段中的“民当生矣”宜展开写。  相似文献   

8.
回归季节     
这首题为《回归季节》的诗写了春天时“我”回到家乡的愉快心情。首节两次使用“那个季节”,却不点明是春天,而是用“布谷鸟”、“柳树的花絮”等春天特有意象来暗示春天。第二节作者没有直接写自己的快乐,而是借“人们”、“潮水”、“牧童”、“短笛”等意象来表现自己的快乐  相似文献   

9.
蔡梦 《儿童音乐》2023,(5):50-54
<正>贺绿汀作曲。一、创作背景《摇篮曲》与《牧童短笛》同期完成(1934年),在“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比赛中获二等奖。二、音乐分析全曲有三个音乐段落,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图示:■(一)呈示段(A)慢板,高声部奏歌唱性旋律,宁静、优美,结合左手的分解和弦织体,刻画了摇篮旁的母亲轻哼催眠曲、轻拍小宝贝的情景,给人以温暖、慈爱的感受。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长春北安小学召开了“名师教学思想交流会”。共8天,15节,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等学科。它像一扇斑斓多彩的窗口,真实地反映了学校素质教育亮丽的景观,全面地呈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