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解读诗人,了解其人,诚如孟子所言,要"知人论世";然而,一位诗人不但是某个社会生活中的某人,更是将自己这个时代、自己的人生经验转化为独特艺术作品的审美创造者,这就体现于他的作品中。所以,解读诗人,既要有社会学意义上的知人论世,更要有审美意义上的阅读作品,品其意味,本文从时世、身世、爱情婚姻、事业、友情等方面来解读李商隐凄苦的一生,为进一步鉴赏李商隐的艺术珍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从主意、朦胧精致、尚议,语言创新四个方面论述李商隐绝句的艺术特色,阐述李商隐绝句的创新意义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商隐对诗歌艺术表现方式卓有成效的开拓和创新,集中表现在对诗歌语言的运用和创造上.李商隐将汉语的优长发挥到极致,创造了丰富的语言艺术技巧.本文立足于文本,从义山诗的语言华美、音韵缠绵和对潜语言的开掘三方面入手,探讨李商隐诗歌语言艺术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4.
李商隐一生的坎坷、痛苦众所周知,令人惋惜。漂泊无依使他每每以残败景象为背景来咀嚼自己的百味人生,进而形成惊艳凄美的废墟意象。本文主要探讨李商隐废墟意象形成的原因及审美价值,从而解读其诗作的凄美意境及因此而形成的丰富的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5.
李商隐在其诗歌创作中经常运用比兴的艺术技巧,纵观其诗歌篇章,其实质是建立在真挚情感不得不享尊理论基础之上的。李商隐的诗篇歌咏“情致”的地方几乎俯拾皆是,这与屈原诗歌所表现的“忧国忧民”,的情致在诗歌中常情不自禁地被表现出来并无二致,其对屈原诗歌表现艺术的继承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6.
无题诗在宋代发生了诸多变化,主题上不再拘泥于男女情爱,风格上也融入了宋代诗歌的理性色彩和平淡的审美追求。不论是意象的选择、表达的方式,还是语言的风格,都与晚唐李商隐的《无题》大有不同。这些变化反映了宋代《无题》作者与李商隐艺术思维的差异,继而印证了宋代诗风较晚唐诗风的新变。  相似文献   

7.
李商隐的咏史诗大都具有强烈的讽刺性,其对统治者辛辣尖刻而冷峻的讽刺和揶揄挖苦,使他的咏史诗具有鲜明的时代风貌和独特的艺术个性.笔者从语言学的角度,就词语的选用、句式的选择、修辞技巧三方面分析和解读李商隐咏史诗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8.
试论李商隐在诗词文体嬗变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商隐提出的富有个性解放色彩的文学主张和崇尚绮丽的审美同为词体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李商隐诗歌的内容,语言,表现手法和感情基调都对词产生了明显影响,其文学思想和诗歌创作对词体的形成和诗词的文体嬗变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杨媛媛 《考试周刊》2014,(30):35-35
<正>1.以审美的意识形态解读文学文本。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文学作品的美具有飘忽、朦胧的特点,决定了解读、审美体验和意义阐释的不确定性。教师只有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艺术思维方式才能领会艺术,只有用空灵优美的语言才能传达作品的审美蕴涵。由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是不能用纯粹客观的词语描绘的,因此教师往往要通过模糊的具有诗意的弹性语言进行富于情趣的美感描述,激起学生自己欣赏玩味的兴趣。在这个意义上,教师只  相似文献   

10.
无题诗的创作是李商隐在唐诗发展中最大的贡献之一,李商隐无题诗中,思想内容是多方面的,有“确有寄托”者、有“戏为艳体”者、“有实属狎狎邪”者……,有自慨生平的诗篇,有脍炙人口的政治讽刺诗,有描写真诚纯洁的爱情、描写唐代一般男女关系的艳情诗,还有写景咏物的诗篇。无题诗是李商隐艺术成就的结晶,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学语言的特性在于它是一种审美语言 ,具有导向意象世界的审美功能。这种功能是作家和读者在语言表现功能的基础上共同建构的结果。因此 ,对文学文本语言的解读应是一种审美的解读 ,其中心环节 ,是不断摆脱语言指称功能的限制 ,实现语言的表现功能 ,完成从审美语言到审美意象的转换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12.
李商隐咏史诗以“以古鉴今”和“借古讽今”为主题,沉郁深婉,悲壮朦胧,反映了晚唐发展起来的细约幽美的审美情趣,开拓了以含蓄为特征的诗美境界。晚唐韩愈等人,宋初西昆派诗人,直到清代的黄景仁、龚自珍等人,在诗的风格上都师法李商隐的咏史诗。其作用与影响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3.
董必武是从红安走出来的伟人,他一生留下了数量颇丰的诗篇,其诗歌充满了革命的爱国主义豪情、现实主义真情、浪漫主义柔情,具有深刻的红色诗化艺术底蕴和审美旨趣。结合社会时代背景,对其中一些诗歌予以文本解读,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透视其诗歌的红色诗化艺术创生元素、气质秉赋和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祁昊  祁悦 《华章》2010,(30)
素描是一种完整的审美样式,无论是它的语言、技巧、还是形式都是其独特的审美意义,它包含两种审美特性:一是高度概括的审美,二是多元表现形武的审美,这些构成了素描自身的审美价值体系,它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5.
《茉苡》被认为是《诗经》中后人最难摹仿也最难口译的诗篇之一,因而历来的论者都未能对诗篇中的审美意蕴给予充分客观的解读与阐释。本文拟从诗篇的美感获得角度入手,将蕴含在其中的生命之美发掘出来。  相似文献   

16.
严强 《语文天地》2012,(4):43-45
优秀的诗人总喜欢打破常规,使普通语言向诗化语言转化。语言的非常规性是使诗歌永远鲜活、耐人咀嚼的关键。因此,语言的非常规性应是诗歌教学关注的节点。当今中学语文教材入选的古今中外经典诗篇中,不乏语言非常规化的例子。教师在教学这些诗篇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欣赏和品味语言的非常规化手法,从而提高其鉴赏能力,获得审美享受。那么诗歌  相似文献   

17.
英文歌曲是西方社会的一面镜子,能生动、形象地反映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英文歌曲也是思维的声音,律动的诗篇,能为外语学习者提供真实丰富的语言材料。英语教师如果能有技巧、有策略地把英文歌曲引进英语课堂,不仅能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欣赏品味,最重要的是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调节课堂紧张气氛,从而使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相似文献   

18.
《锦瑟》是李商隐创作的一首名诗,"锦瑟无端""庄周梦蝶""杜鹃啼血""沧海明珠""良玉生烟",诗中的每一个典故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含义,都是诗篇题旨的形象体现。认真解读这些典故,有助于体会诗作之主旨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9.
试论道教对李商隐诗歌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商隐在敬宗宝历年间到大和初年间在玉阳山学道,道教的道典教义及学道生活对他的人生道路尤其是诗歌创作影响极大。道教内容及学道生活不仅成为李商隐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而且影响了李商隐诗歌创作的审美趣味,尤其是给他的诗歌在语言、意象、意境、用典等形式方面以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盛唐时期的王昌龄和晚唐的李商隐作为诗坛的绝顶人物,他们诗中都有叙写女性形象的诗篇,本文将从他们诗篇中的女性身份、作者的写作视角、作者的写作视域、作者叙写女性形象所涉及的主要意象等角度来阐释他们诗篇中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