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逆向思维”,也叫“逆反倒转思维”。就是通常所说的“反过来想一想”或“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变传统思维模式的由“因”及“果”为逆向思维由“新果”否定“旧因”,或由“新因”否定“旧果”,从而找出新闻事件采访的突破口,促进和提高采访效果。一、逆向思维是把握被采访对象心理、提高新闻采访效果的有效方法思维科学的原理告诉我们:人的思维活动与其对事物的态度是紧密相连的,二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人对事物的态度是在思维过程中无声的变化的。二者之间表现为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即思维认识正确,被采访人对“新闻的真实性”的…  相似文献   

2.
发散性思维也称开放性思维,其主要特征是从多个角度对事物进行审视,从而发现其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通过不断转换思维的方式和思考的角度,从而搜寻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单向的线性思维,其思维发展的方向是单一的、线性的,认识事物只从某一个特定  相似文献   

3.
雷明德 《新闻知识》2000,(12):24-25
新闻作品是记者思维的产物.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作品的优劣。新闻记者水平的高低.与其新闻采写能力有关,更与思维能力和方法有关,懒于或不善于思维的“低能儿”写不出高水平的作品。我很羡慕会思维、点子多的记者.别人写出来平平淡淡的事物,在他们的笔下却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思维方法是记者思维的基本方法,它贯穿于新闻采写的全过程,使记者能迅速发现新闻和准确地判断新闻价值.写出有声有色、有血有肉的鲜活新闻来。对于新闻采写中的思维方法,这些年来我曾作过用心实践和研究.这里提出如下一些见解。一、追踪…  相似文献   

4.
在新闻采写过程中,是新闻从业者体现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一个过程,是需要新闻从业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以下两种思维来寻求有价值的新闻信息,第一是逆向思维,第二是发散性思维。在新闻采写过程中,逆向思维是其中的一种非常关键的思维方式,就是用相反的观点来观察事物,然后将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新闻采写当中,通过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挖掘更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本文主要围绕新闻采写,分析在其中运行逆向思维的效果以及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闻采写的过程是充分体现新闻工作者主观能动性的过程,需要新闻采写者利用自身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来寻找和挖掘具有价值的、新颖的采写方法、方向和目标。逆向思维就是新闻采写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即以相反的观点和视角来思考或观察事物,将这一思维方式应用到新闻采写过程中,将会挖掘出更具价值的新闻。本文就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出发论证了新闻采写的具体方法,并提出了将逆向思维应用到新闻采写过程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评论需要辩证思维.这是我搞评论多年来的深切体会,我以为,这也是一名评论作者重要的必备的素质.那么,什么是辩证思维呢?就是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变化的方法想问题看事情,切忌用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思维方式看待事物.作为一名党报的评论工作者,尤其要很好地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去观察生恬、考虑事情、分析问题,力争做到评论观点准确无误、分析全面客观、使人口服心服.  相似文献   

7.
新闻采写过程是正确认识和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它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思维活动。新闻工作,尤其是党报的新闻工作,就是要把自己对客观世界某一事物的认识通过新闻媒介传播于社会,这一工作性质决定了新闻工作要以科学的思维方式指导新闻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8.
思维,是人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新闻记者的新闻思维是指记者在采写报道过程中,面对纷纭复杂的客观事物,在价值取向的支配下,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从而认识事物本质意义的过程。这里,我们非常强调价值取向的支配作用,就是把记者的新闻思维同其他形式的思维区别开来。价值取向是指新闻价值,包括宣传价值、审美价值等。记者的新闻思维是围绕着价值取向的坐标进行的。记者在认识事物的  相似文献   

9.
动态思维是一种变动的、调整性的、不断优化的思维活动。它的特点是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来改变自己的思维程序、思维方向,对事物进行控制,从而达到优化的思维目标。  相似文献   

10.
批判性思维是当今国际公认的认识现实生活中各样事物的理想思维方式,本文介绍了批判性思维的一般特征,并对比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探讨了批判性思维对新闻评论创作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一、联结能力与系统的思维方式一脉相承 记者的联结能力与系统的思维方式,实际上是事物的不同表达方法,它们都是指记者需要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当面对某一静止的事物时,要用跨越时间、空间的动态眼光去审视,洞悉它与系统中其他事物的联系,从而找到报道的视角。二者都是来源于哲学中辩证  相似文献   

12.
纵观中外新闻史,那些留下新闻名篇、影响巨大的名记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其思维异常活跃,尤其是具有很强的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性思维、轴射性思维、多维度思维。它与纵向思维、单向思维等常规的、惯性的思维方法不同,是由一个点散开去,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观察审视事物,研究分析问题,从多个侧面发掘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内涵,一题多解地寻求问题的答案,是开放型、立体式、求异性、创  相似文献   

13.
刘达齐 《新闻传播》2009,(7):111-111
记者思维是记者根据新闻事实的特点和新闻报道的目的。运用新闻概念、新闻判断和新闻推理指导新闻采访和写作.用来充分开掘新闻事实的信息资源.表现新闻事实和新闻价值的一种职业思维。新闻作品是记者思维的产物,思维能力的高低与否决定了新闻作品的优劣。在此本人试将记者采写新闻中几种常用的思维方式进行论述。一、创造性思维新闻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其本质属性要求它必须求变求新,与时俱进。新闻记者的职业特点就是不断探求新情况,  相似文献   

14.
求异思维称为发散思维,或辐射思维,它是从一个信息源导致出不同的结果.因为一个物、一件事、一个过程,有各种用途,各种特性,人们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作各种不同的理解.不仅对具体的事物这样,一个概念,一个观点,我们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看,提出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求异思维是一种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敢于提出新闻题、新见解的进取性的思维方式,它充分体现了人类思维所特有的能动性,是打开新闻评论作者发现力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5.
通常,人们喜欢按照事物发展的正常顺序或规律说话,也就是顺向思维,按常理出牌。但有时候,一些人说话会一反常规.利用反向思维,以追求“出奇制胜”的效果,这种说话的方式,谓之“反弹琵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广播新闻编辑的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庆华 《视听界》2005,(5):50-51
现代新闻编辑较从前最大的变化就是编辑的策划性加强了,它是信息技术发展、媒体不断革新后的产物,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必然的,也是媒体进步的表现之一。在信息时代到来之前,由于受信息量小、传播速度慢、受众素质相对较低、媒介仍处于抢滩占地的扩张阶段等因素的影响,编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直线性、平面性、主流性和延时性的特点。而信息时代到来之后,随着电视、网络的兴盛,个人接受信息的途径日益扩展,受众兴趣也更趋于多元化,这些都对作为信息“把关人”和“引导者”的新闻编辑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信息时代理应发展信息时代的新闻编辑思维…  相似文献   

17.
同样一件事,在有的人眼里平淡无奇,而在有的人眼里却是一座新闻“富矿”,能挖掘出非常好的新闻来。这就是思维的差别。一个善于思考尤其是善于辩证思考的记者,必然会反复咀嚼、仔细思考、认真比较,掂出事实的新闻价值,找出事物的客观原貌,新闻点子就会滚滚而出。  相似文献   

18.
信息时代的新闻编辑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佳 《新闻记者》2002,(2):15-17
思 维是人脑反映、把握客观世界理性的认识过程。人脑作为一个“加工厂” ,它对外界信息的加工与处理 ,有其相对稳定的思维活动样式 ,这种思维活动样式就是思维方式。新闻编辑在对稿件进行加工制作过程中也形成了特定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与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关 :在信息时代到来之前 ,由于信息量小、传播速度慢、受众素质相对较低、媒介仍处于抢滩占地的扩张阶段等因素的影响 ,编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直线性、平面性、主流性和延时性的特点 ;以“知识爆炸”为特征的信息时代到来之后 ,潮涌而来的信息将每个人卷裹其中 ,个人接受信…  相似文献   

19.
灵感思维是一种触发性思维,往往是在外界某一事物刺激下,突如其来而产生的。记者应该在平时善于积累生活经验、积累知识、积累新闻素材,一旦遇到某一具有新闻价值的事物时触发灵感,有助于捕捉到报道题材,写出有分量的新闻来。电视采访是记者认识客观事物,  相似文献   

20.
何军 《新闻前哨》2002,(9):20-20
人们在采写新闻时,最头疼的应该算是“捉点子”,有了“点子”,便下笔如有神;反之,面对大量的新闻素材,虽绞尽脑汁,却元从落笔。这种现象从新闻理论上来讲,其实就是一个新闻主题的提炼问题。 新闻主题的提炼,是采写新闻的关键所在,提炼出的主题能以小见大,即“滴水见太阳”,便可算成功。要提炼出成功的主题,“逆向思维”是方法之一。 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方法,而逆向思维要解决的正是这个问题。因为当一件事情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