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学会预测自然灾害逄丽萍译王芪校通过利用金融预测数据,金融专家拉斯·雷认为,我们能够比以往更准确地预报地震、飓风和洪水。芝加哥贸易部(CBOT)最近引进了一种以“灾害期货”而闻名的控制自然灾害代价的非凡方法。这种新方法可能是迄今所能得到的最好的灾害预报...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是我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省区之一,干旱、洪涝、风雹、病虫害、台风、风暴潮、低温冷冻、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因灾给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随着地球大环境气候变化异常和我省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的恶化,各种灾害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已经成为制约我省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石子 《初中生》2008,(4):58-59
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海啸、飓风、地震等自然灾害频频“光顾”。这些灾难看似离我们很远,实际上极有可能随时在我们身边发生。所以,我们除了要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还要学会预防自然灾害和灾害自救的本领。这样,灾难来临时,我们才能自救自护,将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4.
2004年的那场巨大的自然灾害——海啸,张牙舞爪地吞噬了无数生命。2004年的那场禽流感无声无息地蔓延,以致家禽甚至人类的健康受到巨大威胁。2005年,美国遭遇了一场严重的自然灾害——卡特里娜飓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诸种物种濒危甚至灭绝。众多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于是人们便大力号召“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等。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人类的畏惧与日俱增,怕有一天,有什么灾害降临到自己生长的土地上。难道人类要敬畏自然,退而求其次吗?不,不是。我们应该主动地改造自然,造福人类。我所指的改造自然…  相似文献   

5.
地球真的“发烧”了,今年的天气异常炎热,致使世界各地发生了许多自然灾害:巴基斯坦的特大洪水灾害;中国的四川、贵州舟曲的洪水灾害;俄罗斯持续一个多月的森林大火等等,给人类造成了极大伤害.其罪魁祸首就是二氧化碳等造成的“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6.
浙闽丘陵区自然灾害分析及防灾减灾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成伟 《丽水学院学报》2001,23(5):42-43,61
浙闽丘陵区是热带气旋,洪涝干旱,山体滑坡,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较严重的地区,自然灾害以台风和风暴潮为主,灾害突发,并发,群发,山体滑坡,水土流失严重,区内灾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且有日趋严重的趋势,对浙闽兵陵区自然灾害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防灾减灾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来自地球内部的灾害,如气象、地质、海洋等灾害,我们称之为自然灾害。近年来,人们对自然灾害的关注越来越多,并通过预报、预防来尽可能地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但是,对于天文灾害人们却比较陌生。天文灾害就是来自太空对地球的影响所造成的灾害。实际上,天文灾害一直在影响着地球。在地球生命历史的记录中,恐龙是地球上出现过的最大、最重和生存时间最长的陆生动物,曾经雄霸地球1.5亿年。对于它们的神秘灭绝,科学界的假说之一是来自外星的灾难:如陨星撞击;宇宙强粒子流闯入;太阳黑子爆发引起的地球磁场变化等等。近十几年中,由于电子通讯…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世界上海洋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海洋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在各类自然灾害的总损失中占10%。因此,研究和预防海洋灾害对我国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海洋灾害的种类有:风暴潮灾、海浪灾害、海啸、赤潮、海洋环境污染、海上溢油、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异常海况变动、海平面上升等,对我国危害较大的海洋灾害有:一、风暴潮灾风暴潮是由于海上风暴和气压变化而引起的一种海洋灾害,发生的地带主要在近岸,它的表现形态,主要是海水异常升高,漫溢于陆地,冲垮建筑物,淹没农田和人畜等。国外学者曾经作过统计,…  相似文献   

9.
风暴潮     
洪泽 《地理教育》2003,(5):72-72
风暴潮,亦称“风暴海啸”、“风潮”或“气象海啸”。它是由海上风暴和气压变化等气象因素作用,使受其影响的海区潮位大大超过正常潮位的一种现象。寒潮大风、热带风暴和台风等都会引起风暴潮。风暴潮主要发生在近岸海区,其主要表现为:海水异常升高,漫溢于陆地,冲垮建筑物,淹没农田和人畜等。如果风暴潮恰好与影响海区的天文潮的高潮相重叠,就会使水位暴涨,以至海水涌进内陆,造成巨大破坏。据统计,全世界风暴潮所造成的人员生命损失高于其他任何自然灾害。1970年11月12—13日发生在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的一次风暴潮,曾导致30余万人死亡,100多万…  相似文献   

10.
1972年联合国首次人类环境会议(斯德哥尔摩宣言)上提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同时指出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四大难题:人口、环境、资源和灾害问题。这一切预示着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预防和治理自然灾害,亦即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新闻背景材料:美国当地时间2005年8月28日,卡特里娜飓风从佛罗里达以15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登陆并席卷了美国整个墨西哥湾沿岸。遭到袭击之后,美国政府做出了较为积极的反应。链接:中新网2005年9月23日电据路透社报道,“卡特里娜”飓风官方统计死亡人数22日升至1069人,其中路易斯安那州的确认死亡人数升至832人。另外密西西比州的死亡人数为218人,佛罗里达州,阿拉巴马州,乔治亚州以及田纳西州的死亡人数为19人。“卡特里娜”飓风袭击最重灾区路易斯安那州此前死亡人数为799人。这次飓风给美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000亿美元,超过阿富汗和伊拉克这两场战争的所有花费,也整整相当于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所有费用的两倍,仅次于“9·11”造成的损失。“卡特里娜”作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同时也是近一个世纪以来大西洋遭受的27次五级飓风(包括在得克萨斯登陆的“丽塔”飓风),其给美国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其恢复工作可能需要持续几年时间。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自然灾害教育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灾害已成为世界各国生存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防灾减灾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指出:教育是减轻灾害计划的中心,知识是减轻灾害成败的关键。国际上目前时灾害教育非常重视,相继开展了灾害教育的研究与实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加强灾害教育,提高全民的减灾意识,工作任务迫切,国家对灾害教育越来越重视,但有关灾害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还是比较少,需更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学灾害教育实施策略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健 《地理教育》2011,(1):103-104
灾害的频繁发生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害的发生不可避免,如何才能够减少灾害的威胁,这是人类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中指出“教育是减轻灾害计划的中心,知识是减轻灾害成败的关键”?如何在教育中文施灾害教育?许多教育者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4.
2012年10月末,飓风"桑迪"再一次向人类展示了大自然的力量,肆虐了美国经济最为发达、人口最为稠密的东海岸,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而此次飓风"桑迪"的形成、发展尤其是危害,也为地理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台风有三大危害:强风、暴雨、风暴潮。而在飓风"桑迪"的危害中要加上一条——暴雪。从强风这一危害来看,"桑迪"谈不上很"强",根据飓风中心每小时的推进距离,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将飓风分为五级,而"桑迪"只能算一级飓风,与曾经给美国带来大灾难的飓风"卡特里娜"(四级飓风)相比,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但是"桑迪"的影响半径却大大超过了一般的飓风。一般大型飓风的半径仅为三四百千米,  相似文献   

15.
还记得上一次“大开眼界”里的问答题吗?你查出正确答案了吗? 飓风的英文说法是hurricane,这源自加勒比海传说中邪恶之神的名字。事实上,飓风的危害与魔鬼的确有得一比。它所经之处,房屋被摧毁,道路被淹没,树木被连根拔起,船只被抛至岸边。飓风还常常引起大范围的洪涝灾害,甚至导致海啸、山崩、泥石流和滑坡等严重的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6.
突然来袭的汶川大地震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地震灾害让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深地感到:对付自然灾害。要以预防为主,如何预防自然灾害,教育是最重要的一环。教育理应包括灾害教育,不包括灾害教育的教育无疑是教育灾难。“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国际行动纲领的要求采取适当措施使公众进一步认识减灾的重要性,并通过教育、训练和其他办法,  相似文献   

17.
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结合相关气象、水文、灾情资料,从致灾因子、灾情以及减灾预案等方面对2005年10月2日登陆福建晋江和龙海的“龙王”台风灾害链巨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地区主要致灾因子是狂风、内涝、积水等,而农村和郊区地区则主要是狂风、洪水、山洪暴发、滑坡、泥石流等;造成巨灾的原因是登陆台风“龙王”引起的灾害链、福建中西部多山地和丘陵、山地性河流(比降大)等自然因素和防洪工程落后、灾害预警机制不够完善、人们防灾意识不够强、灾害风险转移机制不够成熟等人为因素共同造成的.根据巨灾区域差异和成因分析,提出城市地区和平原低地应重点防御内涝,沿海以防御大风和风暴潮为主,山区则应重点防御山洪暴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为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结合相关气象、水文、灾情资料,从致灾因子、灾情以及减灾预案等方面对2005年10月2日登陆福建晋江和龙海的“龙王”台风灾害链巨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地区主要致灾因子是狂风、内涝、积水等,而农村和郊区地区则主要是狂风、洪水、山洪暴发、滑坡、泥石流等;造成巨灾的原因是登陆台风“龙王”引起的灾害链、福建中西部多山地和丘陵、山地性河流(比降大)等自然因素和防洪工程落后、灾害预警机制不够完善、人们防灾意识不够强、灾害风险转移机制不够成熟等人为因素共同造成的.根据巨灾区域差异和成因分析,提出城市地区和平原低地应重点防御内涝,沿海以防御大风和风暴潮为主,山区则应重点防御山洪暴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为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3.16亿人受灾,死亡2006人,直接经济损失近1600亿元人民币……”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截至2006年8月15日的统计表明,我国正在遭受自2001年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损失。统计数据还显示,2006年以来各类自然灾害造成624人失踪,1295万人被紧急转移安置;农作物受灾面积近3600万公顷,绝收面积440多万公顷。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面临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天文灾害、生物灾害等,其中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总损失的70%以上。一、气象灾害大气对人类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等造成…  相似文献   

20.
《老年教育》2009,(5):48-48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的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