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教授在课堂上问:世界第一高峰是哪座?大家脱口而出:珠穆朗玛峰。又问:世界第二高峰呢?台下一片沉默。这种"记得第一,遗忘第二"的现象,乃至由此衍生的"只认第一,不认第二"的心理,在我们的社会上还较为广泛地存在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行为选择。我们常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也不是所有的士兵都能当元帅。当我们不能成为"第一"时,是否甘为"第二"?"第二"究竟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自然  相似文献   

2.
都说"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你是否也有着同样的感受呢?在这个5月,我们会迎来今年的母亲节(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在这个富有意义的日子里,你会想些什么?你会做些什么?本期"话题讨论",让我们来说说自己和妈妈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现象学的方法是对传统科学尤其是实证科学的调整和更新。更新之后的第一个策略是"悬隔",第二个策略是"返回生活世界",第三个策略是"描述"。而悬隔、返回生活世界以及描述的办法也就是叙事研究的基本追求。  相似文献   

4.
高靓 《神州学人》2012,(11):3-5
10年来,中国同世界联系更紧密,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显著提升。"走出去"战略,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以来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从企业"走出去"发展外向型经济,到文化"走出去"提升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国以更广阔的视野观察世界、思考自身,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新空间。中国教育"走出去",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在新形势下高瞻远瞩、着眼全局作出的判断。当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货物出口额跃居世界第一,当我们迎来八方宾朋  相似文献   

5.
"走向世界的中国"是全书乃至全套教材的结束语,既是中国区域地理内容学习结束后的"总结",又是中国地理的开头部分──"从世界看中国"的"呼应";既是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的"融合",又是进一步学习乡土地理的"引言"。本章的教学内容在《地理课程标准》中没有相应的标准点与之对应,且跨度大、灵活性强,为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因材施教,提供了施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孔雀东南飞》一文中有这样的句子"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语境描述的应是举行婚礼的场合,那么其中的"青庐"是否就是现在所说的"洞房"呢?原来,古代人把举行婚礼的时候临时搭建的帐篷叫"青庐",东汉至唐有此风俗,北方一带,古人都是在青布搭成的帐篷里拜堂举行婚礼的。"青庐"一般设在住宅西南角的"吉地"上,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年复一年的勘界、订约与淡判,由郡县、边疆、"藩服"和"远夷"构成的那个天下图景,日渐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则是"西部"、"中国"和"世界",是那些崭新的、来自西方的地理视野。划定西部边界,或者说从"边疆"到"西部",也就是现代中国的开端。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年复一年的勘界、订约与谈判,由郡县、边疆、"藩服"和"远夷"构成的那个天下图景,日渐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则是"西部"、"中国"和"世界",是那些崭新的、来自西方的地理视野。划定西部边界,或者说从"边疆"到"西部",也就是现代中国的开端。  相似文献   

9.
有句老话儿——"淘小子出好的",世界上第二个乒乓球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大满冠得主,偶像型体育明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中的多媒体设计及使用应以人为本。"这句话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却是现阶段信息技术不发达地区多媒体教学推广使用的瓶颈所在。"人"是使用者,但是"人"是多样的、复杂的。一套多媒体设备是否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是否能使其价值最大化,重要的一条评价标准就是其是否具有高度的"兼容性",换句话说就是能让具有不同操作水平的师生都轻易上手。这不是老生常谈。虽然现阶段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社会,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熟练掌握信息化工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主席曾说:"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可我们的许多教育者却不管那么多,只要响亮、时髦、好听就行,不管逻辑上通与不通,内容上是否打架,实践中是否能办到,只要说着顺口,听着顺耳就行。在牙克石,有一所中学喊出的教育口号是:"品行第一、学力第一、健康第一、安全第一",那么请问,都"第一",哪个"第二"呢?或许人家说,我们旨在强调品行、学力、健康、安全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12.
苏州市的"东方之门",尚未竣工就成了公众热议的话题。那个雄伟的造型,被网友调侃为就像一条"低腰的秋裤"。对照图片,相信任何人看了都难免发出会心一笑,语嫌刻薄却又极其传神,凝聚民间智慧的幽默总是这样令人拍案叫绝。有关方面给出的回应是,"东方之门"并非网友想象的那般恶俗,而是拥有"世界第一门"、"中国第一大高楼"等"八最",是一扇让世界了解苏州、了解中国、了解东方的大  相似文献   

13.
<正>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孔雀东南飞》一文中有这样的句子"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语境描述的应是举行婚礼的场合,那么其中的"青庐"是否就是现在所说的"洞房"呢?不然,又到底指什么呢?原来,古代人把举行婚礼的时候临时搭建的帐篷叫"青庐",东汉至唐有此风俗,北方一带,古人都是在青布搭成的帐篷里拜堂举行婚礼的。  相似文献   

14.
时下,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在心里悄悄地计算一道题目:中国经济是否有可能在今年年底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超过一半的人认为,这种可能性非常大。这一即将发生的事实的意义在于:在196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457亿元,与日本相当。而到1977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已不到日本的三分之一,只相当于美国的十分之一。如果"超日"目标实现,那将最直接地证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张风琴 《考试》2008,(Z2):18-20
高考作文在发展等级中对"深刻"列出了三条内容,第一条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第二条是"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第三条是"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一、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现象和本质两个方面,现象是本质的外在表现,本质是现象的理性概括。我们对待任何事物要善于透过  相似文献   

16.
被作为一种外来材料看待的"岩彩",实际与中国传统的"重彩"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这种天然矿物材料的使用曾出现在世界许多国家的美术史中,而在中国两者虽同出于"重彩",但是来源各异,一个体现含蓄性,一个具有表现性。在中国对这本属于自己传统的艺术,感到了一定程度的陌生,理智而客观地正视两者的"差异性",使其脱离异国趣味,回归到中国传统轨道中来,同时也考验我们对传统文化异化后所具有的包容和消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统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包括第三课"与世界紧相连"和第四课"与世界共发展",意在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谋求与世界共同发展。下面就本单元教学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一、立足中国主题,培育国家认同素养本单元以中国为主题,旨在让学生全面、深入地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特别是认识中国对世界的行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在家庭教育中还是在学校教育中,幼儿的小小世界里总是出现了无数无形的规矩与准则,以来约束和引导他们成长的方向。但是成人对于这些准则是否正确与合理却缺乏反思,我们常常对幼儿说着无数的"不能"与"不可以",却忘记问一问自己究竟那些为什么不可以。  相似文献   

19.
海外“中国学”与中国“中国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义而言,海外研究中国者在过去统称为"汉学",现在则称为"中国学"。目前,鲜有中国人自谈中国学,而在美国则有美国学,不仅有研究群体,而且有学科体系,并在著名大学开设有相关课程,可授予学位,因而中国人也不可不谈"中国学"。"中国学"如果作为"学",就与其他学一样,不可能包罗万象,而是应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体系。中国人要与世界对话也必须回答:中国学是什么?中国学研究什么?如何研究中国学?本文将围绕以上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0.
广义的"中国学",是指外部世界关于中国历史、现状及未来的分析、解释和预测,主要由汉学和狭义的中国研究构成。几个世纪以来,"中国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随着地缘政治意义上"中国"的变化而变化。这一近似线性的演进过程,大致符合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变化过程,即,从"中国之中国"到"亚洲之中国",再到"世界之中国"。二者共同衍生出中国学发展的历史逻辑,而该逻辑对未来"中国学"发展的规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崛起的可持续性。在中国崛起大势下,以共生理念观之,未来"中国学"和"中国学"研究大有可为,或将呈现三个主要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