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等职业教育》2010,(16):22-22
社交,是现代生活中人人不可缺少的活动。但是,许多性格内向的人,尤其是年轻女子,会在人际交往中感到惶恐不安,并出现脸红、出汗、心跳加快、说话结巴和手足无措等现象,这一现象称之为“社交恐惧症”。  相似文献   

2.
据有关调查,很多人都患有社交恐惧症,只不过程度有轻有重而已.社交恐惧症又名社交焦虑症,是一种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疾病.社交恐惧症患者总是担心会别人面前出丑,在参加任何社会聚会之前,他们都会感到极度的焦虑,他们会想象自己如何在别人面前出丑.当他们真的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会感到更加不自然,甚至说不出一句话.当聚会结束以后,他们会一遍一遍地在脑子里重温刚才的镜头,同顾自己是如何处理每一个细节的,自己应该怎么做才正确.  相似文献   

3.
社会心理因素是社交恐惧症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从社会心理角度看,社交恐惧症从个体挫折开始,经退缩、压抑等消极的心理防卫,再通过条件反射的泛化而最后形成。在此形成环节中,任何一方面若得到正确处理,均可避免社交恐惧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对于社交的恐惧一直是社会中的人们常会出现的一种不良情绪。其实每个人都渴望友谊,希望广交朋友,但有些人一到具体交往时,如与陌生人交谈,或者与他人打交道时,却会出现恐惧的反应。通常的表现为:不敢见生人,遇到生人就面红耳赤,神经处于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这便是社交恐惧的明显特征,严重的还会转化为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的产生通常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直接经验”。有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有的人在社交过程中屡遭挫折、失败,就会形成一种心理上的打击或“威胁”,在情绪上产生种种不愉快的,甚至是痛苦的体验。久而久之,就会不自…  相似文献   

5.
李卫华 《大学生》2022,(1):64-66
最近,"社恐"成了年轻人口中的高频词,这个词原本是一个医学术语,它的全称是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又称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在临床精神科医生看来,它的中心症状主要是害怕在小团体中被人审视,一般还伴有自主神经症状、回避行为显著等临床症状。临床诊断中,社交恐惧症的检出率在2~7%左右,应该说大部分人是不符合"社恐"诊断的。  相似文献   

6.
恐惧症作为以恐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经症,分为不同的亚型,不同恐惧症个体对特定事物的注意偏向存在特异性。眼动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逐渐进入恐惧症研究领域,为恐惧症个体注意偏向的探讨提供了有利支持。本文聚焦近年来关注较多的社交恐惧症和蜘蛛恐惧症,梳理恐惧症个体注意偏向的成分和时程性等方面的眼动研究,并在最后提出未来研究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7.
系统脱敏疗法是一种从实验研究中获得的行为矫正的方法,运用系统脱敏疗法对儿童社交恐惧症进行矫正,证明了系统脱敏疗法对矫正儿童社交恐惧操作简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社交恐惧倾向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交恐惧倾向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和应对方式,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卡特尔16 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和应对方式问卷,对4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社交恐惧症倾向的人格特征 16PF中,A、C、E、F、G、H、Q2均分显著低于低分组,I、O、Q4均分显著高于低分组(p﹤0.05或p﹤0.01).(2)应对方式问卷六个分量表中,社交恐惧症倾向组在自责、退避两个分量表的得分显著低于低分组,在解决问题、求助、幻想和合理化这四个分量表的得分显著高于低分组(p﹤0.05或p﹤0.01).结论:社交恐惧症的发生有其人格基础,在遇到应激事件时多采取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9.
《特区教育》2011,(11):48-49
先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叫辉辉的小男孩,从小不喜欢与小朋友玩,而喜欢天文、地理和数学。他一岁多时便会查字典、拼音.两岁多学写字.已会做100以内加减法。两岁半便看《辞海》,但是他和比他年龄小的人玩不懂得谦让,又不懂得开玩笑,别人与他开玩笑,他便会生气.所以小朋友都不愿和他玩。辉辉上小学时成绩优秀,小学三年级时还跳了一级,到了四年级在全班排前三名.而且还自学了初中、高中数理化。但他喜欢独自待在房间里,不喜欢与同学们玩耍,跟陌生人交流,他还会说话颤颤巍巍的,经过了心理医生的诊断,他患上了社交恐惧症。那么社交恐惧症到底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社交恐惧症是目前儿童中比较普遍的一种精神障碍。本文从其原因、认知模型、评估以及治疗方法介绍了这个症状的主要特征,并对治疗者提出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一个班级里,每个同学的性格都有着显著的差异,有的活泼开朗,有的内向、安静。经常也会有个别内向的同学喜欢独来独往,不适应群体生活,害怕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并因此而产生恐惧和社交障碍,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社交恐惧症。本期的“青春期课堂”已经从多个角度透视了青春期人际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一篇医学院学生社交恐惧症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提出采用系统脱敏法,辅以认知疗法、人本疗法等使患者能够正确地看待自己社交恐惧的症状,改善和缓解社交恐惧的焦虑症状,提高自信,主动采用较有效的方法应对紧张情境。在个案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还简要论述了个案咨询的技术和理论。  相似文献   

13.
社交恐惧症形成原因有生理原因、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等。干预策略采用社交恐怖症量表(SPIN)进行初步筛选,对于程度较轻的社交恐惧采用预防性干预策略,对于中等程度的社交恐惧采用针对性干预策略,对于程度严重的社交恐惧采用个别心理咨询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4.
2002年,北京安定医院对北京市1000多名中学生进行社交恐惧症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中的社交恐惧症患病率较高,有时高达80%。近年来出现的儿童青少年暴力行为、少年犯罪等问题也与我国教育中忽视儿童社会技能培养有关。据调查,校园里的暴力事件大多起因于一些常见的人际冲突问题,如两人因琐事发生口角,因互不相让而升级到拳打脚踢,最后直至“刺刀见血”。最近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完成的一项“企业眼中的学校教育”调查发现,在外企和民企看来,  相似文献   

15.
张艳梅 《考试周刊》2012,(25):151-152
本案例讲述了咨询者通过应用认知疗法、放松疗法、系统脱敏疗法,为一名社交恐惧症大学生心理咨询的过程。通过咨询,来访者消除了紧张情绪,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2002年,北京安定医院对北京市1000多名中学生进行社交恐惧症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中的社交恐惧症患病率较高,有时高达80%。近年来出现的儿童青少年暴力行为、少年犯罪等问题也与我国教育中忽视儿童社会技能培养有关。据调查,校园里的暴力事件大多起因于一些常见的人际冲突问题,如两人因琐事发生口角,因互不相让而升级到拳打脚踢,最后直至“刺刀见血”。最近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完成的一项“企业眼中的学校教育”调查发现,在外企和民企看来,我国学校教育在对学生的社会技能培养上最差,突出地表现为学生缺乏与人合作的能力、尊重他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独立学院学生的人际交往障碍主要体现在自卑感、孤独感、嫉妒感和社交恐惧症四个方面.校园体育文化能拓展交往空间,加强人际吸引,培养与他人合作或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大学生在体育参与中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养成遵守社会规范的习惯.  相似文献   

18.
周胜国 《学周刊C版》2010,(2):204-205
心理学认为,羞怯是一种情绪,是内心深处的胆怯或自卑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每一个人在其一生中可能都有过羞怯的经历,只不过时间长短不同而已。有的人到成年以后还摆脱不了羞怯,以致形成社交恐惧症。  相似文献   

19.
对于网硌新人类而言,“病症”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医学词汇,它被网友们广泛接纳,其字面含义也在被无限放大。在豆瓣网,你能看到各式各样的“疾病小组”,有纠结病、厌世病、公主病、还有“选择障碍症”、“亲密关系恐惧症”、“社交恐惧症之选择性缄默症”、“语言学习狂热症”……甚至“甜点无免疫力症”。  相似文献   

20.
学生心理健康与否是学生学习积极性涨落乃至学生能否成长为有用人才的直接原因之一。描述心理健康的概念很多,这里用心理异常指代一些不甚健康的现象,如神经衰弱、抑郁性神经症、社交恐惧症、人格异常等。据报道,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心理异常现象呈上升趋势,心理异常现象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