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虹慧 《职业圈》2014,(5):67-68
“先模创新工作室”是当前企业备受推崇的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的有效载体。2013年4月28日,习总书记在看望劳模的讲话中,深刻阐述了崇尚劳动、弘扬劳模精神的重大意义,并发出了让劳动铸就中国梦的号召,这无疑是为我们近年来搭建的先摸创新工作室指明了方向,更是坚定了我们发挥劳模引领作用的信念,桂林市自来水公司先模创新工作室深刻领会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内涵,积极开展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活动,充分发挥先模及其团队在企业中的主力军作用,着力于激发广大职工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活力,真正使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了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2.
刘虹 《职业圈》2014,(27):115-116
根据新时期企业发展的新要求,全国总工会要求国内企业建立劳模工作室,通过创建劳模工作室,并不断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深入实施企业人才培养机制,激励员工不断进行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竞赛等,发展多条员工通道促进员工成才,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为建设现代化企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本文从劳模工作室理论基础上探索了劳模工作室对企业人才培养的路径,分析劳模工作室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为企业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劳模工作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徐敏 《职业圈》2012,(26):146-147
每一个时代都需要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必须是能够推动社会前进。引领人们奋发的精神,也就是现在我们称的劳模精神。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的同时,也使企业的管理体制、运行模式、用人机制、分配方式等发生了巨大变革.职工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劳模精神该如何传承呢?金华八达科技信息有限公司创建了巾帼创新工作室这一新平台、新载体,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进一步发挥了劳模作用。  相似文献   

4.
进入2010年以来,新木采油厂党委按照公司和采油厂“精细管理基础年”活动的有关安排部署,以“党员创效”活动为切入点精细党建工作,通过加强三项建设、开展两项活动、抓住三个环节,充分发挥党员在生产创效、管理创效、节约创效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使思想政治工作紧紧围绕企业发展创效,抓到实处,见到了实效。  相似文献   

5.
进入2010年以来,新木采油厂党委按照公司和采油厂"精细管理基础年"活动的有关安排部署,以"党员创效"活动为切入点精细党建工作,通过加强三项建设、开展两项活动、抓住三个环节,充分发挥党员在生产创效、管理创效、节约创效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使思想政治工作紧紧围绕企业发展创效,抓到实处,见到了实效.  相似文献   

6.
李强 《现代企业文化》2013,(17):154-154
“企业的发展在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青年是创新实践的主体,企业青年创新创效是服务于企业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活动。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几年来的实践证明,青年创新创效活动正成为服务企业发展、促进青年成才的有效载体,尤其是在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和经济发展建设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赵喜花 《职业圈》2014,(29):25-26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产出更多的效益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本文就青年组织如何促进企业创新创效进行了探讨。一方面青年具有文化程度高、有干劲的优势,另一方面青年也有缺乏经验、沉不住气的劣势。本文对青年组织如何引导青年进行创新型创效,如何在创新创效中充分发挥青年的优势、弥补劣势进行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8.
张伟  万秀华 《职业圈》2013,(14):149-149,151
几年前,江苏油田工程院提出了“聚智聚力、创新创效”的院所精神。开展了创新文化建设和创新机制打造,现在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9.
章有军 《职业圈》2013,(21):104-105
劳模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是劳动大军的排头兵。是企业的精英,员工的楷模,劳模是企业的旗帜、标杆和榜样。按照评选层级的不同,依次为本单位劳模、地市级(省公司级)劳模、省部级(国网公司级)劳模、全国劳模四个等级,不同等级劳模获得不等的奖励和待遇。  相似文献   

10.
刘飞 《职业圈》2014,(11):88-88
几年来,我们采油作业二区党总支积极搭建群众性创新平台,将精细管理工程作为专题立项,引导员工围绕生产管理中心工作,深入挖掘潜力点,开动脑筋搞创新、堵浪费、求创效,解决了一大批困扰现场管理的实际问题,有效提升了管理水平,实现了增产、降本、创效。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时代,劳模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实践指向.文章通过对劳模精神的本质和内涵、现实意义进行分析,认为弘扬劳模精神的关键在于做好宣传工作,阐述了宣传劳模精神的具体途径,并结合国有企业工作实际,指出了当前大型国有企业在弘扬和宣传劳模精神时的路径新探索,为弘扬劳模精神提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吴松涛 《职业圈》2014,(33):101-101
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提出了在共青团工作中,结合企业实际和中心工作,按照“完善机制、建设阵地、创新载体”的思路,带领青年员工积极参与岗位创新创效活动,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青年成长成才,从而有效发挥共青团组织服务企业和服务青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杨占峰 《职业圈》2013,(20):73-74
“五小”创新活动是挖掘广大职工潜能、激励职工立足本职、创新创效的热情、发挥广大职工聪明才智的有效载体,是职工岗位成才、展示才能的平台。通过“五小”创新活动在基建单位中的应用与实践,证明其活动是企业节支增效、提高经济效益最直接、最现实、最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开始在我国社会生活中掀起新一轮热潮,引发人们强烈关注,这不仅显示出社会民众更高的价值追求,也进一步凸显了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期的到来。新时代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培育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也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迫切要求和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科技强国的必然要求。既可以助推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丰富完善现代工业的发展,也有助于实现劳动者的自我价值。在培育实践路径上可以充分融入校园阵地、拓展延伸网络平台、引导激发制度保障,提高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为切实使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管理优势,基于区队党支部面临安全生产、职工素质、创新创效和稳定和谐等情况,文章介绍了倡导聪明工作和快乐工作,加强宣传教育,明确分工,完善制度,设计载体,培育典型,推动区队又好又快发展等方法.研究了党支部以系统化原理为指导,抓住与其他工作中心和重心结合做文章,创新方式方法,实现党务目标管理绩效最大化的问题.结果表明,应用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有效促进区队科学发展,全面提升区队管理水平.取得了卓越绩效.  相似文献   

16.
张楠 《职业圈》2013,(9):125-125
近年来,渤海装备辽河重工有限公司狠抓青年素质工程,以“创新创效”为根本,围绕一个中心,坚持两个服务,注重三个加强,凝聚和团结广大青年为实现公司“造中国最好石油钻机,建世界最强海工基地”的伟大目标做出了有利贡献。在服务公司中心工作和促进共青团工作发展上不断做出了新贡献、创造了新载体、开创了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小丽 《生态文化》2007,(2):I0002-I0002
吉林森工集团三岔子林业局是国家大型森工企业,经营面积22.3万公顷,年采伐量17.4万立方米,现有员工4300人。近年来,三林结合员工队伍和企业发展实际,培塑了以“有限资源,无限生机”为企业经营理念;以“创业、创新、创牌、创效、创优”为企业精神;以“勤劳朴实、爱岗敬业、自立自强、开拓创新”为三林人形象和以“爱已爱家爱亲人、爱党爱国爱三林”为三林人基本道德规范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8.
在国民经济中,国有企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对于国企的建设来说,传承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能够加强企业内的精神文明建设。在国企发展中,应不断对这两种精神的内容作出补充和完善。在改革经营进程中,国企应紧跟时代脚步,加强创新,与时俱进,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弘扬好这两种精神,最大限度加强企业的建设能力。在这种背景下,文章对国有企业弘扬和传承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进行详细阐述,并提出一些合理的策略,希望能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指出,我国工人阶级尤其广大劳模要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做弘扬中国精神的楷模,劳模精神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要把劳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劳模精神是企业先进职工文化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0.
劳模在身边     
《职业圈》2013,(13):32-35
劳动模范在企业中是一种有着精神激励的感情符号,他们是通过辛勤劳动来展现其行为方式,而他们精神层面的价值取向更多的展示了中华民族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崇高品格和永远不变的劳模精神。而这种劳模精神在各个行业的企业中、社会的各个阶层中形成了一种氛围、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那将是一种带有共性的劳模文化,这些戴着荣誉光环的劳模们也许是我们的领导、同事们,也许是我们的长辈、兄弟姐妹们,不管他们是谁、为了谁,我们都要给予关注、理解和模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