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童心丹 《文教资料》2012,(29):17-18,21
德莱赛是20世纪美国文学中第一位杰出作家,他在小说《美国的悲剧》中塑造了很多消费时代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在物化的社会中很容易被影响,或追求富裕享乐的生活或进行挥霍性消费,爱情与婚姻被她们当做实现梦想的途径。本文通过分析消费时代的女性和她们的婚姻爱情观来阐释美国消费文化与生活方式对女性的影响,从而揭示出在异化的消费社会,女性很难得到纯洁的爱情与幸福的婚姻。  相似文献   

2.
电影《喜福会》站在中美文化的交叉点上,展现了三代女性的不同婚姻与家庭命运,从女性的视角,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历史的纵向追溯与反思。不同的文化传统及华裔在美国社会的生存处境,造成了《喜福会》中人物不同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美国当代著名华裔女作家艾米·谭将自身的生活感受融入作品当中,她的作品反映了在美的华裔女性生活难求幸福,存在种种困惑、问题,尤其是母女之间的不和,并且探寻到其根源在于传统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  相似文献   

4.
李杨 《海外英语》2011,(7):239-240,254
作为华裔美国文学的代表作,《喜福会》通过不同侧面、角度描述了四对华裔移民母女生活经历,展现了在多元文化冲突与并存的美国社会背景下华裔女性移民对于自我身份认定的疑虑,彷徨,反思,认定以及最终的情感归属。四位母亲作为第一代华裔移民,早期的中国成长生活经历与后来的美国生活环境构成强烈反差,使其时常对自我身份认定产生种种疑虑彷徨甚至危机。同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意象的代表,四位母亲又在平时生活的点滴中对各自的女儿无意识地带来各种中国式的文化熏陶和影响。作为第二代华裔移民,她们的女儿们同样经历着多元文化冲击带来的彷徨、疑惑,也像她们的母亲一样需要在不同的人生经历诸如爱情、婚姻、子女等问题上重新寻求自我身份认定的答案和情感的最终归属。小说结尾以开放式的结构,通过描述其中一位女儿最终在中国和失散多年的姐妹的重逢团聚,深情表达出华裔女性在自我身份认定中强烈的中国式情感归属,更加深刻诠释出华裔女性移民体内那无法割舍的故国情结。  相似文献   

5.
在历史语境、西方文本镜像与华裔女作家笔下,美国华裔女性身份的认同和叙述方式具有现实符号与文化符号之间的差异性.三代美国华裔女作家的创作风格存在内在精神之间的传承关系,这反映了华裔女作家作品与其生存心态和文化心态之间的多元对应关系.美国主流文化中华裔女性群体形象的出现既是华裔女作家女性视角下对弱势群体的一种文化关照,也是华裔女作家对西方主流文化对华裔女性认知定式的抗争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二十年代受美国移民浪潮、女性解放的与民权运动的影响,华裔女性文学迎来巅峰时期。女性不再针对男性创作文学,不再用单一的眼光衡量女性的独特和尊严。随着中叶时期女性文学与中国社会文化习俗之间的渗透,华裔女性作家将原本反抗的女性呐喊转移到女性文学创作的新道路之中。在此阶段华裔女性的创作模式已经进入到多元化视角,并且有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本文以华裔女性代表作家谭恩美的《喜福会》为素材,对20世纪华裔女性作家文学创作角度中中国元素特点加以简略说明。  相似文献   

7.
本月推荐     
《父母必读》2013,(1):93
《幸福的修炼:家庭系统排列关键问题解析》随着社会变迁,女性拥有自主独立的经济能力后,婚姻不再是女性人生中的唯一选择,这也使得男女在感情和婚姻上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可以选择单身、离婚或另寻良伴。然而,也正因如此,反而让伴侣关系——特别是婚姻关系——不断受到考验。这本书的作者以直率、务实的语言,带领读者直视两性间的种种议题,破除自我欺骗与集体制约,从性、爱、家庭系统与心灵成长等层面,重新探索两性关系的奥秘,并佐以家庭系统排列的真实个案,提供给读者一个与往常不同的思考观点。  相似文献   

8.
《女勇士》是著名的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小说,本文重点分析了《女勇士》在美国出生、成长的第二代华裔女性在“母亲辈”话语系统的影响下,她们的话语愿景,话语权渐进获得的心路历程,文化习得对话语权的影响和在“母亲辈”影响下的话语重构,力图揭示出华裔女性视角下中华文化的嬗变和华裔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美籍华裔女性作家在美国文学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对其人及其作品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在众多研究中,中国学者所采取的视角大多是解构主义、东方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冲突或文化认同。这些研究既使我们看到了华裔女性作家对中国文化及中国女性的赞扬,同时又使我们看到了华裔女性作家对中国文化及中国女性的批判。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华裔女作家作品里的这种矛盾呢?以谭恩美的《喜福会》为例,来探讨中西两种文化背景对作者的影响,以及造成作者写作时内心矛盾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0.
《再生缘》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追求个人价值的孟丽君和追求婚姻幸福的苏映雪对立统一、并协互补,都是作者陈端生的影子。自寓一己,在作品中离而为二,壮志如同孟丽君,至情当如苏映雪,体现了她对传统女性价值的叛逆与复归。  相似文献   

11.
《女勇士》是一部描写中国女性的作品。作者汤亭亭作为一位华裔女性,以女性独特的角度,记叙了华裔的美国遭遇,特别关注女性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为女性发声,建构出独特的华裔女性话语体系。小说反映了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男权统治的影响,中国女性普遍地位低下,但又塑造了花木兰、"我"的母亲及"我"为代表的华裔新女性形象,体现了华裔尤其是华裔女性在漫长的移民生活中自我意识不断觉醒,开始追求自身权利,渴望融入美国社会的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12.
张雅 《英语广场》2024,(3):54-57
本文从舞会视角切入研究简·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关注舞会与英国婚姻文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当时社会状况下,女性地位低下,舞会是她们实现阶层跨越、地位提升和选择男性伴侣的重要通道。夏洛蒂和柯林斯是利益的融合,无关于情感;简和彬格莱则是门当户对,既有爱情却又掺杂着经济利益;只有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婚姻,无关于金钱和社会地位,是纯粹爱情的结合。他们的婚姻似乎也是作者想要追求的婚姻,同时也启发着人们对现代社会爱情和婚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邓微 《海外英语》2014,(17):183-184
通过对家族三代女性生活历史的回顾与挖掘,及对民族、文化及人类生活状态的反思,作者别具匠心地采用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载体——毛笔、墨汁、汉字书写来为华裔女性赋权、辩白,以此探究华裔女性的自我身份,揭示处于封建男权社会及西方主流文化双重打压下的华裔女性的生命境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家族三代女性生活历史的回顾与挖掘,及对民族、文化及人类生活状态的反思,作者别具匠心地采用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载体--毛笔、墨汁、汉字书写来为华裔女性赋权、辩白,以此探究华裔女性的自我身份,揭示处于封建男权社会及西方主流文化双重打压下的华裔女性的生命境遇。  相似文献   

15.
自传体小说作为美国华裔女性文学创作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主题与写作题材等方面表现出强烈的构建自我"身份认同"的愿望。西方文化批评视野下的当代美国华裔女性自传体小说研究将有助于我们了解美国华裔女性文学创作所致力于讲述的"他者"在异质文化中的"边缘"处境和身份探寻。  相似文献   

16.
围绕女性生活及其婚姻这一主线,阿袁串行起婚姻围城内外的一副罗生门和众生相。对婚姻关系的掌控和操纵、对婚姻资源的争夺和取舍,致使婚姻这一客体事实上成为权力争斗的场域:其中既反映了以高校教师为代表的女性群体之于婚姻的价值选择,也折射出社会经济状况、文化生态与群体价值观对女性个人生存空间的挤压。  相似文献   

17.
苏佳莹  刘卓慧 《海外英语》2014,(14):208-209
近几十年来,在美国文学界的族裔文学逐渐呈现出一种繁荣的景象,特别是在最近的二三十年间,华裔文学作为一只新生力量逐渐展露出它的独特魅力与勃勃生机。其中,最具代表的华裔女性文学更是将华裔文学推向了发展的高潮。例如:以谭恩美、汤婷婷等一大批女性华人作家为代表的华裔女作家更是将家庭、社会、道德、种族等不同文化条件下生存、斗争、挣扎的女性群体展现的淋漓尽致。该文将对中美文化语境中的美国华裔女性文学进行研究,挖掘美国华裔文学发展的潜在空间。  相似文献   

18.
美国华裔女性作家任璧莲的代表作《典型的美国佬》对中西伦理文化进行了反思.作为美国第一代华裔的拉尔夫、海伦和特蕾莎不忘弘扬中国儒家伦理文化,同时在西方异质文化的影响下,对母体文化有不同程度的颠覆与反抗.身处西方世界,“他者”身份的华裔无法以借鉴主流文化的方式获取成功.他们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整合与重构中西伦理文化,由此重获新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9.
汤婷婷是著名美国华裔女作家,她的成名作《女勇士》展现了华裔女性在美国面对性别、种族与文化的多重创伤下寻求自我身份的挣扎与探索。该论文准备从创伤理论视角切入,揭示文中华裔女性面临的沉重创伤,及新一代女性走出创伤寻找自我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20.
吴雪玉 《海外英语》2015,(9):190-191
汤婷婷是著名美国华裔女作家,她的成名作《女勇士》展现了华裔女性在美国面对性别、种族与文化的多重创伤下寻求自我身份的挣扎与探索。该论文准备从创伤理论视角切入,揭示文中华裔女性面临的沉重创伤,及新一代女性走出创伤寻找自我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