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Smad4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化程度或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大肠癌组织、19例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Smad4的表达。结果:Smad4在大肠癌原发灶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3.5%(33/52),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9.5%(17/19)相比,Smad4阳性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别有显著性(P〈0.05);Smad4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无关(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Smad4的低表达可能是大肠癌发生过程的晚期事件,并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促进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和食道鳞状细胞癌中P27基因蛋白的表达状况.方法收集手术切除鳞癌标本63例,10%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切片,厚度5μm.超敏型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P27在鳞状细胞癌中总阳性率39.68%,在肺和食道中阳性率分别为36.00%和42.15%.在高、中分化组阳性率为36.00%,低分化组阳性率为53.85%.结论鳞癌组织中P27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及是否转移的相关性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2基因在食管上皮癌变中的作用,为食管癌早期诊断及非类固醇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在食管癌高发区进行化学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食管癌高发区人群采集食管上皮细胞标本;并收集本省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新鲜手术切除标本51例.分别采用COX-2 mRNA原位杂交技术、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及流式细胞仪,对COX-2在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及不同分化的鳞癌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COX-2在食管脱落上皮细胞中的表达随异型性的增高而逐渐增加,在可疑癌及癌细胞中达最高(FI=1.54±0.27);COX-2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以高分化鳞癌中最高(FI=2.64±0.64),原位杂交显示其阳性率为100%.而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含量随分化程度的降低明显减少,在低分化鳞癌中FI=1.51±0.27.原位杂交结果也是随分化程度的降低其阳性率显著减小,在低分化鳞癌为38.5%.研究还发现,在癌旁上皮中COX-2含量及阳性率也较高(FI=1.73±0.35,阳性率100%),而切端上皮无COX-2表达.组织免疫荧光检测其阳性率比原位杂交结果稍低.结论:COX-2表达在食管上皮早期癌变进程中异常增高,COX-2检测可以作为食管上皮早期癌变的分子标志.并有可能应用非类固醇抗炎药对食管癌高发区进行化学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Ezr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0例大肠癌组织及11例癌旁正常黏膜中Ezrin的表达情况.结果:Ezrin阳性表达率在大肠正常粘膜、大肠癌组织中分别为36.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Ezrin阳性率(89.6%)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61.5%)(P<0.05);在大肠癌中,Ezrin异常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发生部位以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Ezrin表达水平提高提示癌组织具有更高的浸润、侵袭能力和淋巴结转移风险,检测 Ezrin有望成为判断大肠癌患者预后的新指标或治疗肿瘤转移的一个靶点.  相似文献   

5.
《莆田学院学报》2020,(2):57-61
观察p62/SQSTM1 (简称p6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p62与自噬的关系及临床意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胃癌石蜡标本中p6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62与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的关系,同时检测胃癌和癌旁新鲜组织中p6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90例胃癌石蜡标本中p62阳性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0. 05); p62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 <0. 05); p62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为33. 2%,低于p62阴性患者的55. 3%(P <0. 05);在新鲜胃癌组织中,p6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结果表明:p62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是评估胃癌术后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染色体维持蛋白4(MCM4)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宫颈癌组织,20例宫颈内皮瘤病变组织CINⅠ、20例CINⅡ-Ⅲ、20例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结果正常宫颈,宫颈内皮瘤病变组织CINⅠ、CINⅡ-Ⅲ及宫颈癌中MCM4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χ^2=45.588,P〈0.05).正常宫颈、宫颈内皮瘤病变组织CINⅠ、CINⅡ-Ⅲ及宫颈鳞癌组织四组间MCM4的阳性表达程度差异有显著性(Hc=36.655,P〈0.05),在不同分化程度的宫颈癌中,MCM4的表达强度的差异有显著性(χ^2=10.359,P〈0.05);在不同临床分期的宫颈癌中,在淋巴结有转移与无转移组之间,MCM4的表达强度差异有显著性(χ^2=5.748,P〈0.01);MCM4的阳性表达率与年龄分组和临床分期进展无关(χ^2=1.666,P〉0.05;χ^2=0.076,P〉0.05).结论①MCM4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②检测MCM4可作为判定宫颈癌恶性程度、评估其侵袭性及转移性的分子生物学指标,其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及宫颈癌的预后判定可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癌基因C-erbB-2在周围型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聚合酶链反应三种方法检测基因表达是否一致及与生物学行为、CT征象的关系。结果:癌基因C-erbB-2蛋白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TNM分期无关,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鳞癌(P(0.05),肺癌的分化程度低、有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C-erbB-2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O.05)。C-erbB-2蛋白表达与深分叶征、棘突征有关;而与肿瘤的大小、短细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无关。三种方法检测C-erbB-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一致.结论:癌基因C-erbB-2在肺癌发生、发展、CT征象中起重要作用,检测这种基因并结合CT征象可作为临床诊断及评估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SCC)及宫颈上皮内肿瘤(CIN)组织中入乳头瘤病毒(HPV)16感染及端粒酶反转录蛋白(hTERT)、抑癌基因P21^wafl和增生抗原Ki67表达的关系及其意义,在130例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利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PV16感染及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TERT,Ki67,P21^wafl的表达.结果表明:1)CINⅡ级、CIN Ⅲ级、原位癌、浸润性鳞癌组织HPV16杂交信号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均〈0.05),浸润性鳞癌HPV16阳性率也显著高于CIN(Х^2=5.670,P=0.017).2)hTERT在CINⅡ级、CINⅢ级、原位癌、浸润性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都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均〈0.05),浸涧性鳞癌hTERT表达率也显著高于原位癌及CIN(Х^2=18.870,P=0.000;Х^2=66.390,P=0.000).CIN三级之间相比差异也具显著统计学意义(Х^=30.468,P:0.000).3)P21^wafl在浸润性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但与CIN相比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CIN三级之间P21^wafl表达差异也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4)随着宫颈病变组织学严重程度的增加,Ki67表达逐渐增加(P〈0.05).5)HPV16感染率与hTERT表达之间呈正相关(P〈0.05,r=0.339),与P21”“表达之间呈负相关(P〈0.05,r=0.337),与Ki67表达无相关性(P〉0.05):hTERT与P21^wafl之间呈负相关(P〈0.05,r=-0.248),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P〈0.05,r=0.398);P21^wafl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P〈0.05,r=-0.446).可见:在宫颈上皮内肿瘤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TERT,P21^wafl,Ki67表达改变可能与HPV16感染有关,且几者之间互相作用,共同影响CIN的发展及宫颈鳞癌的发生.这些指标综合分析可能为阐明HPV16的恶性转化机制以及为提高宫颈鳞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率提供参考依据.组织芯片技术是高效的研究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2基因在食管上皮癌变中的作用,为食管癌早期诊断及非类固醇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在食管癌高发区进行化学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食管癌高发区人群采集食管上皮细胞标本;并收集本省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新鲜手术切除标本51例.分别采用COX-2 mRNA原位杂交技术、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及流式细胞仪,对COX-2在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及不同分化的鳞癌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COX-2在食管脱落上皮细胞中的表达随异型性的增高而逐渐增加,在可疑癌及癌细胞中达最高(FI=1.54±0.27);COX-2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以高分化鳞癌中最高(FI=2.64±0.64),原位杂交显示其阳性率为100%.而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含量随分化程度的降低明显减少,在低分化鳞癌中FI=1.51±0.27.原位杂交结果也是随分化程度的降低其阳性率显著减小,在低分化鳞癌为38.5%.研究还发现,在癌旁上皮中COX-2含量及阳性率也较高(FI=1.73±0.35,阳性率100%),而切端上皮无COX-2表达.组织免疫荧光检测其阳性率比原位杂交结果稍低.结论COX-2表达在食管上皮早期癌变进程中异常增高,COX-2检测可以作为食管上皮早期癌变的分子标志.并有可能应用非类固醇抗炎药对食管癌高发区进行化学预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第10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一张力蛋白基因(PTEN)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TEN蛋白在56例子宫内膜癌及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表达。结果:56例子宫内膜癌中PTEN蛋白表达缺失率为57.1%,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中的完全表达(P〈0.05)。PTEN蛋白在低分化组的表达缺失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结论:抑癌基因PTEN蛋白表达缺失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浸润等过程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_(53)、Bcl-2基因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联系。方法:对88例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石蜡切片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P_(53)、Bcl-2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55.68%(49/88)、63.63%(56/88),癌旁移行区粘膜上皮及腺体P_(53)、Bcl-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2%(2/64)、31.25%(20/64),二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_(53)与大肠癌浸润深度有关(P<0.05),而与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关系不显著(P>0.05)。Bcl-2的表达率在无淋巴结转移大肠原发癌中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原发癌(P<0.01)。而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Bcl-2表达率高于原发癌组织Bcl-2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_(53)、Bcl-2在大肠癌组织中均有高表达,可能与细胞恶变有密切关系,P_(53)与大肠癌浸润进展有关,与其它生物学行为关系不大;Bcl-2在大肠癌无淋巴结转移前有高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高于原发癌,提示Bcl-2的表达参与大肠癌转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一1α)、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表达对宫颈癌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中HIF-1a、AQP-1的表达,利用CD105标记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HIF-1α在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明显相关(r=-0.674P〈0.05和r=0.897P〈0.001),与临床分期、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AQP-1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率为87.1%,表达水平与肿瘤体积、临床分期明显相关(r=0.989P〈0.05和r=0.807 P〈0.001),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微血管密度与肿瘤体积、浸润深度之间存在明显相关(r=0.609P〈0.05和r=0.845P〈0.001),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AQP-1的表达水平与微血管密度之间不存在明显相关(P〉0.05);HIF-1a的表达水平与微血管密度之间存在明显相关(r=0.989P〈0.05);AQP-1的表达水平与HIF-1α的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相关(r=0.648P〈0.05)。结论:HIF—1α、AQP-1都参与宫颈癌缺氧诱导新生血管过程,并且与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其中HIF-1α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金属硫蛋白在阴茎癌中表达的意义及规律。方法 :收集阴茎癌 37例 ,石蜡切片 ,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金属硫蛋白在阴茎癌中阳性表达率为 78.4 % ,高分化鳞状细胞癌阳性表达率为 86 .2 % ,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阳性表达率为 5 0 % ,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χ2 =4 .85 ,P <0 .0 5 )。结论 :金属硫蛋白在阴茎癌中过度表达 ,其表达与病理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环氧化酶-2(COX-2)及CD34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二者在宫颈鳞癌形成及进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系统检测94例宫颈鳞癌组织、2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5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标本中COX-2及CD34的表达.结果:COX-2在CIN和鳞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53.85%,77.66%.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COX-2表达阳性率显著提高,在中、低分化鳞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高分化鳞癌(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MVD表达随着病理学分级的增高而明显增高,在Ⅲ级为(46.21±9.07);MVD在有淋巴结转移组(42.27±12.36)显著高于无转移组(26.58±7.15)(P<0.01).COX-2和CD34在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均呈阴性表达;两者表达与患者年龄及临床分期均无关(P>0.05).结论:人宫颈鳞癌组织COX-2表达增强及MVD增高,COX-2可能通过促进肿瘤血管生成而促进宫颈鳞癌的进展,在其发生、进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探讨细胞凋亡促进基因bax在尿路上皮癌中染色的表达及意义以及与p53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对65例尿路上皮癌石蜡标本进行免疫组化。结果:bax蛋白阳性率为50.77%,且与肿瘤病理分级有关,其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高分化癌及浅表性癌。分级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期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53蛋白阳性率为46.15%,与bax相反,在低分化及浸润性癌组织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及浅表性癌(P<0.05)。结论:作为细胞凋亡促进基因bax丢失与p53基因突变一样与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bax与D53基因蛋白可进一步了解尿路上皮癌生物学信息,也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恶性肿瘤的发生机理,本试验取食道癌标本65例,其中鳞癌47例,腺癌18例,利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基因蛋白,42例中c-fos基因蛋白(FOS)的表达。结果示:bcL-2和c-fos基因蛋白总阳性率分别为53.8%和73.8%,两种蛋白的表达与年龄、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相关性显著,而与病理类型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陈艳 《考试周刊》2013,(97):194-195
文章通过初步观察大肠癌患者癌组织与正常成人肠黏膜蛋白质的差异表达,为进一步探讨大肠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应用蛋白质组学的双向电泳技术,对大肠癌患者与正常成人肠黏膜蛋白质表达进行比较,观察其差异点。得到分辨率和重复性均好的大肠癌患者与正常成人直肠黏膜蛋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发现二者之间在表达上有明显差异,差异表达蛋白质点数共26个差异点,其中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点11个,下调的点15个。共分析了10个差异蛋白点,在10个蛋白质点中有5个蛋白质点得到鉴定。结论是大肠癌原发灶和正常肠黏膜蛋白质组表达有显著差异,HSP27蛋白、S100A9蛋白和GST-π蛋白表达上调,GRP75蛋白表达下调有可能与大肠癌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Survivin和Ki67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并探讨Survivin与Ki67的表达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0例食管鳞癌组织石蜡切片Survivin和Ki67的表达,分析Survivin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Ki67的关系.结果:Survivin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2.9%(51/70),Ki67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67.1%(47/70).Survivin表达和Ki67表达与食管鳞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明显相关(P<0.05).Survivin表达和Ki67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Survivin和Ki67可作为判断食管癌组织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αB-晶体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αB-晶体蛋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57例乳腺癌患者病理组织切片标本,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αB-晶体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αB-晶体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在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P〈0.01);在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浸润导管癌中的阳性率(P〈0.05);αB-晶体蛋白表达阳性率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B-晶体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但与乳腺癌的分化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耐药基因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Ⅱ)、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胸苷酸合成酶(TS)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5例宫颈癌中p-gp、TOpoⅡ、GST-π、TS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p-gp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UICC分期、局部复发无关(P〉0.05);TOpoⅡ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局部复发有关(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UICC分期无关(P〉0.05);GST-π的表达与各个指标之间均存在相关(P〈0.05);TS与淋巴结转移、UICC分期有关(P〈0.05),与局部复发、肿瘤分化无关(P〉0.05)。经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及TOPOⅡ、GST-π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术后生存率有关(P〈0.05)。结论:宫颈癌中p-gp、TOpoⅡ、GST-π、TS的联合检测对判断宫颈癌的预后十分必要;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及TOpoⅡ、GST-π的表达可作为宫颈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