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童的短篇小说《刺青时代》讲述了其小说地理图志之一的"香椿树街"上残疾少年小拐的成长故事,通过对其所经历的成长苦难的刻画,苏童将一个有着怪异灵魂的孤独少年形象铺在读者眼前。本文试图从"自我认同"的角度探讨苏童作品中少年孤独产生的原因,同时将其少年系列小说中常见的"少年恶"理解为一种孤独的外化表现形式,并通过分析小说主人公小拐成长中遭遇的孤独,引申出作者隐藏在作品背后的对异类少年青春血气的动容以及对其艰难成长岁月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2.
对于苏童的文学史命名,并没有一个相对一致的说法,主要有先锋小说、新历史主义小说等。评论界对于苏童小说的主题认识得比较全面,囊括了其小说想要表达的方方面面,包括罪恶、性、逃亡等,而且还注意到了在叙述美学方面的独到之处。苏童研究的热点很多,无论是对他的"枫杨树系列"、"香椿树街系列"以及"红粉系列"的研究,还是对他作品中的"还乡"情结、意象等的研究,都为研究者所关注。  相似文献   

3.
苏童的短篇小说《刺青时代》讲述了其小说地理图志之一的“香椿树街”上残疾少年小拐的成长故事,通过对其所经历的成长苦难的刻画,苏童将一个有着怪异灵魂的孤独少年形象铺在读者眼前.本文试图从“自我认同”的角度探讨苏童作品中少年孤独产生的原因,同时将其少年系列小说中常见的“少年恶”理解为一种孤独的外化表现形式,并通过分析小说主人公小拐成长中遭遇的孤独,引申出作者隐藏在作品背后的对异类少年青春血气的动容以及对其艰难成长岁月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4.
正苏童是当代小说界的瞩目人物,他的小说以其区别于其他作家的先锋化的写作姿态,赢得文坛的一片喝彩。但最为令人惊叹的是他对于女性异乎寻常的关注和想象,苏童从女性的视角,用女人的心理去写女人,通过对女性世界、女性形象和女性心理的描摹,在小说里汇聚了许多文学作品中未曾有过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女性形象,因此被小说界戏称为"红粉杀手"。身处男性中心文化中的女性,被  相似文献   

5.
从某种意义上说,《黄雀记》是一部经历过艰难探索后的蜕变性的作品,苏童在人物形象塑造、结构、风格等方面都试图突破围"苏童式"的风格,但是作品的背景又回归到了大家熟悉的"香椿树街"。本文试图以苏童在《黄雀记》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与以往小说中形成的典型形象进行比较,探索苏童的《黄雀记》是转型后的回归还是真正的蜕变。  相似文献   

6.
与苏童的早期作品相比,《黄雀记》在延续香椿树街成长主题的同时,叙事艺术上也出现了多处重要的变化。苏童淡化了之前小说一味"残酷"的主旨,将小说写作的重心转向与冷酷紧紧纠结在一起的温情与宽容。在小说时间的选择上,苏童把小说的时间背景从上世纪80年代延续到20世纪末,这是苏童试图准确表现当下现实生活的尝试。由于苏童对当下性的刻意追求,造成小说叙事时间的人为拉长,小说人物性格的刻画显得平面和单薄。从某种意义上讲,作为苏童小说个性标签的文学景观"香椿树街"已经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整体格局中,苏童的文学创作无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妻妾成群》与《碧奴》等长篇小说影响深远,当然,更为关键的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童所坚守的先锋意识,给中国当代文坛带来了文体形式的革新,而这些作品及后来经过改编所渗透出的民俗记忆无疑烛照了苏童小说的民俗学特色。本文试图揭开苏童小说的民俗植被,守望苏童小说的民俗记忆并以此延展苏童对乡土的执著。  相似文献   

8.
苏童的"童年与成长"系列小说是一组以作家亲身经历过的童年记忆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这类小说以回忆的笔触,非成人化的视角讲述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游荡于"香椿树街"的一个个少年的故事。这种回忆式的写法蕴含了作家真实的生命体验,同时特殊视角的运用也体现了作家的人文关怀意识和作品的时代感。  相似文献   

9.
苏童的《黄雀记》在主题和技法上仍然秉成他以往的风格,也再一次回到他的文学地图香椿树街,重新叙述关于成长的故事,展现在变幻的时代背景中小人物的性格命运。正因为作者试图为这个时代作出自己的注解,从而也看到苏童这一先锋作家在剥离历史语境的叙事下的创作新变,他的这一变化也可用来反观其他的先锋作家。  相似文献   

10.
《柳州师专学报》2017,(5):58-60
故乡与童年是中国现当代作家经常书写的母题。"枫杨树乡"与"香椿树街"是苏童小说创作中的重要地标,这两个"南方地标"如同一面镜子一样深刻还原了苏童的精神还乡与童年生活。在苏童的南方世界里,他用极其平静的口吻为我们讲述江南的地理民族志,并通过一个个纸上故事建构起一个别样的江南水乡,其中蕴含了苏童奇诡的文学想象,散发出独特的神秘与诗意。  相似文献   

11.
周莉 《文教资料》2007,(7):118-120
苏童的“香椿树街系列”小说讲述了六,七十年代徘徊在古老香椿树街上的一群少年的成长经历。本文试图通过对具体文本的分析,寻找他们留下的成长轨迹,解析他们成长轨迹中的三个关键词语,并指出作品在人文关怀方面存在的缺失。  相似文献   

12.
继《河岸》之后,2013年苏童推出其长篇新作《黄雀记》,这篇小说于2015年8月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不惑之年的他重回那个熟悉又陌生的香椿树街,不仅仅回到这条街道,还把街道上的似乎犹在眼前的意象也带了回来。苏童作品中多次出现的意象很多,也有评论者称他的写作为"意象化写作",本文主要抓取了《黄雀记》中的三个主要意象进行分析,分别是:绳子、怒婴以及季节轮回,这三个意象看似独立,但实则都指向"黄雀"这个总的意象。小说是借助三个意象的描绘从而实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主题的旨归。  相似文献   

13.
儿童形象大量出现在小说家的笔下是随着五四时期人的发现而出现的,他们都将儿童看作未来世界的希望。先锋作家苏童用一种别样的叙述方式塑造了一系列的香椿树街儿童形象,他们粗鄙,残暴,这是对儿童形象的颠覆,也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颠覆。这种形象与鲁迅笔下的某些儿童形象存在着相似,揭示了人类人性中的丑恶。苏童用先锋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批判性寄托。  相似文献   

14.
苏童,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当代著名作家,以《米》《红粉》《妻妾成群》《碧奴》等作品蜚声文坛,他还有兴趣客串一把语文老师?有。在《扬子晚报》组织的一次"作家评参赛作文"的活动中,我们有幸看到了苏童对一组中学生作文的精彩点评。  相似文献   

15.
卡夫卡的生存是为了创作,他的创作就是他的生活。他的生活与创作是一个整体,他作品的主人公就是他自己。由于卡夫卡的心态代表了当代人的生存境遇,所以他受到人们的推崇。卡夫卡在当代中国具有广泛的读者和深远的影响,不少中国作家常常将卡夫卡认作"知音"。先锋作家由"先锋"写作向平实"叙事"的转向,是中国当代文坛的一个重要现象。  相似文献   

16.
苏童被誉为当代文坛最具潜力的作家之一,他以小说创作而名声大噪,其各个系列小说以迥异的形象、多变的风格丰富了文学的主题内涵和艺术技巧;苏童的散文尽管数量相对小说少得多,也不为众人所熟知,但却是苏童创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以其优雅精致、细腻真切的个性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坛上,苏童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早期以先锋小说的创作赢得了步入文坛的入场券,并在当时引起了学界广泛的关注。而苏童的大多数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诗意化书写,不管是小说的抒情性描写,还是语言的诗意表达,意象的诗意呈现,色彩的诗意描绘等等,都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与美学魅力。苏童文字中的这种诗意性描写成就了苏童“诗化小说”的创作风格,并且为中国现代“诗化小说”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8.
"香椿树街"是苏童小说颇具特色的修辞幻象,其逐步生成的轨迹表现为:文本系列化的修辞选择--推动"香椿树街"修辞幻象生成;"少年人"--赋予"香椿树街"修辞幻象以生命;词语制造悬念--渲染"香椿树街"修辞幻象的神秘氛围;叙述形式独特--产生"香椿树街"修辞幻象真实感的动因.  相似文献   

19.
苏童是先锋小说代表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既体现了先锋小说的特色 ,也有许多向中国传统文化回归的味道 ,表明其继承与悖离并行的文化立场  相似文献   

20.
苏童被誉为当代文坛最具潜力的作家之一,他以小说创作而名声大噪。其各个系列小说以迥异的形象、多变的风格丰富了文学的主题内涵和艺术技巧;苏童的散文尽管数量相对小说少得多,也不为众人所熟知,但却是苏童创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以其优雅精致、细腻真切的个性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