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裘真 《黄冈师专学报》1996,16(3):59-61,71
通过较为详实的考辩,确认古邾城即今黄州市城北的禹王城,同时对邾城遗址“新洲说”的错误作了初步的纠正。  相似文献   

2.
通过较为详实的考辨,确认古邾城即今黄州市城北的禹王城,同时对邾城遗址“新洲说”的错误作了初步的纠正。  相似文献   

3.
位于今枣庄市山亭区的东江村就是春秋时期的小邾国故都,这可从四个方面证明。第一,从史籍记载的小邾国的地望来看,东江村在其疆域之内;第二,从历代史料对小邾国都城"郳城"记载的位置推断,郳城在今天的山亭区东江村一带;第三,从史料中记载的小邾国分化的姓氏分布来看,东江村为小邾国故都极为可能;第四,考古发掘等事实证明,东江村就是小邾国故都。  相似文献   

4.
黄州邾城是鄂东地区保存较好的春秋战国至汉代时期一座古城址,是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史、楚文化史、汉代长江流域社会历史研究的重要实物遗存。文章从黄州邾城的交通地理、城市地位和文化面貌等三个方面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邾国,又称邾娄、邹等,是一个古老的方国。周初,武王克商后把服从于周朝的诸侯国纳入自己的统治系统,在今邹城一带的邾国也被承认。周公东征践奄,平定东方后,分封鲁国于商奄旧地曲阜,邾国遂成为鲁的附庸。由于文化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两国之间时有争战,攻伐不已;鲁人卑视邾国,称其为“夷”;邾国用人祭社,以人殉葬,也是在其文化上区别于鲁的具体表现。由于鲁对邾的侵夺,邾的边境逐渐南移,邾国也受到鲁文化的濡染。子思曾到邹地讲学,尤其孟子迁居于邹,使这里名声大震,人们指称儒家时,往往说“邹鲁之士”、“邹鲁缙绅先生”。邹、鲁连称,且由于孟子的原因,邹在鲁前,一般是从儒学的角度而言。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枣庄市东江小邾国贵族墓地三号墓出土的四件青铜簠,形制相同,且铭文均有"邾公子害",铭文大意可理解为,小邾国公子害,为自己作实用器簠,祈盼能够长寿无疆,子孙后裔永续珍视。器主"邾公子害"即文献记载的小邾国第四代国君郳犁来,"犁来"为其名,"害"为其字。邾公子害簠器主身份的确定,对枣庄小邾国贵族墓地墓主身份的推断,以及小邾国春秋前期世系的断定等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邾国的地理变迁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难点问题。围绕邾国在邾文公之前的初封地、在迁绎之前邾国曾在何处建都以及黄冈之邾与山东之邾的关系等问题,学术界一直有多种说法。  相似文献   

8.
春秋时期邾、鲁关系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邾鲁两国之矛盾斗争贯穿春秋之始终,邾国历史中又存在着许多学术界争论的难点问题。通过对文献、金文及考古资料的综合运用及分析,对邾国的爵姓、国名、世系及灭国等问题做一重新阐述。同时对春秋时期邾鲁两国关系进行分阶段研究,并从两国的会盟、争斗中分析诸侯大国在鲁西南地区势力的消长情况。  相似文献   

9.
谢红英 《语文知识》2003,(12):29-30
我的家乡邾城,解放初划归湖北黄冈地区管辖,1983年起划归武汉市管辖。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的《古代汉语词典》第二个义项仍把它放在黄冈:“邾古地名。在今湖北黄冈市境。《史记·项羽本纪》:‘立芮为衡山王,都邾。’”这条注释显然落后于时代了。  相似文献   

10.
一、“毛宝放龟而得渡”。典出《搜神后记》(东晋陶潜撰?)。引文如下:豫州刺史毛宝威邾(zhū)城,有一军人于武昌市买一只白龟,放之江中,后军人因作战失败投江,为龟负载至岸而得生。二、“隋侯救蛇而获珠”。典出《淮南子·览冥训》:“譬如隋侯  相似文献   

11.
兰州白塔山“禹王碑”(即岣嵝碑),系酒泉郡侯建功(升庵)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三月十五日摹立。原树在金城关金山寺北峰禹王庙内,“文化大革命”中移藏白塔公园北高峰之牡丹亭内。1980年又移植在白塔下之禅院东侧。一、“岣嵝碑”概说岣嵝碑(即禹王碑),或传为夏禹王所手书。最早的一块碑石,在湖南衡山七十二峰之一的岣嵝(读gǒulǒu又读作jūlü)峰上。峰在衡山县西(一称云密峰),自古称为衡山的主峰(因此衡山又称作岣嵝山)。峰上有碑,字形怪异,难以辨认,后人因而猜测为大禹王治水时所刻。最早提到这块碑的,是唐代的韩愈(768—824年)和刘禹锡(772—842年)。韩愈  相似文献   

12.
作为南京文化地标的石头城,其墙垣是迄今所知唯一大部尚存地表的六朝城址。石头城前身是始建于战国时期的金陵邑城,至孙吴得以大规模扩建,其城池经东晋、南朝,一直延续至唐代末年。六朝时期的石头城是台城外围规模最大、最为重要的城池,城内外有仓城、入汉楼、烽火楼、石头津等重要建筑。经过多年考古调查、勘探与试掘,石头城遗址的范围、城垣结构及大体轮廓已基本清晰。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对于司马迁"孟子,邹人也"的说法并无异议[1](P2343).对于邹国国名的由来却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一类观点认为邾国与邹国是同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称谓.  相似文献   

14.
黄州城经南宋两次全面维修之后主城、子城已合一,但都无北门而只有三个城门,经对三个城门(特别是东门)及其称谓的来历与演变作详尽考证,认为黄州迁治不晚于唐太和时期,由旧州城直接迁到邾城东南十里、南朝陈时才废的东晋西阳郡治上,并未迁入邾城。对与黄州故城关系密切的八字山亦作了初歩探讨。  相似文献   

15.
淮海文化是一种区域文化,在古代的淮海大地上出现了许多古国,这些古国曾建立了比较发达的文明,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作出过重的贡献。本文对彭国、邳国、薛国、吕国,钟吾国,邾国进行了考论。  相似文献   

16.
李文昊 《作文》2023,(38):7-8
<正>你知道“六朝”是哪六朝吗?是孙吴、东晋,以及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它们都建都于建康,就是今天的南京。今天,我就和妈妈参观了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的六朝博物馆。我们先去了负一楼——“六朝帝都”。这里除了陶屋、木桩等展品外,还有一段土墙和排水设施。据考证,这是六朝建康城的遗址,没想到,这座博物馆竟然是在建康城遗址上建造的。  相似文献   

17.
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代作为地名使用的情况非常复杂,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具有不同的含义,关于东代城即战国赵桓子代都地望问题,以往诸家多认为即今蔚县代王城遗址。郦道元《水经注》在记述今蔚县一带水道时,至少提及三座与代有关的旧城遗址,今代王城遗址只是其中的一座。《水经注》所涉及的东代城地望,表明北大坪、小枣堡、任家庄一带理应是东代城所在。  相似文献   

18.
本期封底刊登的图片是广饶草桥遗址的入口处。草桥遗址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花官乡草桥村旁,是1956年全国第一次文物普查时发现的。1980年全国第二次文物复查时正式命名,1981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地势较高,其范围东西约3华里,南北约4华里,总面积约12平方里。东距“柏寝台”(即“桓台”)8华里,西南至利县故城(今博兴县利城)20华里。据考古调查,看到草桥村西部有残存的土筑古城墙遗迹和护城河一段,当地群众称之为“城壕”。多年来因保护措施没有跟上,在搞农田建设整平土地时,将古城墙移平填了城沟,并裁种了果树。但至今从地貌上看,城、壕遗迹仍然清晰可辨,  相似文献   

19.
丹东地区目前尚存并且可以确认的高句丽山城遗址有9座,分别为凤凰山山城、铅山山城、山城沟山城、高台堡山城、老孤山山城、城顶山山城、东山山城、虎山山城、娘娘庙山城。这些山城主要分布于鸭绿江、浑江和叆河流域。目前有关丹东地区高句丽山城的研究主要侧重对该地区现存高句丽山城遗址现状的调研与介绍,以及对相关历史地理问题的考证。  相似文献   

20.
考古证明:远在5-lO万年前,邢台就有了人类活动。在市区内发现仰韶至商周文化遗址三百余处;1990年邢台发现南小汪西周遗址、葛庄先商文化遗址和西周邢国墓群。研究证明:南小汪遗址在西周时期是一处与邢国王室有密切关系的聚居地,应为邢国都城遗址,给研究邢国都城提供了实物依据。葛庄先商文化遗址为进一步论述商人起源“祖乙迁于邢”“昭明居砥石”等问题提供了大量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