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微信作为移动校园建设的重要支点,开通并运营微信公众平台。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发展情况或现状参差不齐,研究生群体特点对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者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从微信公众平台功能模块设置、内容体系建构、管理队伍建设和线上线下互动策略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实现研究生微信公众平台的科学设计和有效运营。  相似文献   

2.
微信以其新颖的交流方式吸引了众多年轻粉丝,而其所开放的九大功能服务接口,为企事业单位创建移动服务提供了无限可能。对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微信特性、用户需求,构建了校园微信公众平台。  相似文献   

3.
随着以移动互联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智慧校园建设步伐的加快,很多高校不得不加大移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微信作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应用之一,在传统行业的互联网转型以及智慧校园的建设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根据某高校应用各种微信产品构建移动应用平台的实践,提出了应用微信构建多入口移动应用平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人们的阅读方式以及信息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化、移动化、个性化和智能化,许多高校图书馆陆续都建立了相应的图书馆公众平台,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使得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尚未形成相对完整规范的知识服务体系,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重视图书馆微信服务,规范微信公众帐号、针对图书馆用户特点,提供微信特色服务、应强化宣传推广体系,确保最大宣传效益、设置专职管理人员,以提升开发运营能力,以不断提升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知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
微信平台的用户规模大,开发接口多,交互功能强,信息传达效率高,是适合移动用户的生活服务产品平台。不同于微博的信息传播方式,微信不会产生爆炸式信息,信息均在较私密的环境下传达,用户接受度较高,公众账号的公信力较易构建。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推广和宣传越来越重要,目前已有不少高校应用微信平台进行校园相关服务。  相似文献   

6.
智能终端的发展使移动互联网时代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高校用户对移动应用的需求更加旺盛,高校移动平台的建设已经成为一大潮流。一个泛在的、智能的、用户友好的移动校园平台,应该能够在满足校园信息服务移动需求的基础上,让各类用户随时随地获取各类信息化服务。相关人士表示,综合来看,作为高校传统数字校园的延伸,校园移动应用平台一般具有以下特性:  相似文献   

7.
微信公众平台以其互动即时通迅,群发推送信息的优势拥有了大规模的用户,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提供基础性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但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在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高校图书馆微信号关注人数不多,微信公众平台的交互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图书馆员对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功能掌握不够等方面。高校图书馆应更加重视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和服务功能的开发利用,加强对馆员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提供信息服务能力的培训,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高校政府采购信息化应用水平和服务教学的质量,针对"互联网+政府采购"时代高校政府采购现状,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势,将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高校政府采购,从微信公众平台在推介部门服务信息、提高仪器设备政府采购工作质量、实现部门信息服务多元化等方面探索、实践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指出微信公众平台运行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打造优良微信服务团队、提供特色服务、加强智能化建设和丰富平台功能等建议,完善高校政府采购部门的微信公众平台,从而全面提高政府采购部门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当前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已经超越学校校报、官方网站、电视台、广播站等校园传统媒体,成为受众最多、热度最高、影响最广的校园媒体平台。高校要不断探索、创新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策略与管理方法,充分发挥其安全性、易用性、功能性,给师生校友提供权威优质的新闻资讯与信息服务。本文通过分析研究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现状和在运营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讨高校如何更有效地运营与管理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这个网络技术与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时代,网络和新媒体已广泛应用于高校的管理和教学过程中,网络平台已逐步进入各大高校。为了探究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中的应用,本文利用市场营销学中的SWOT分析理论,对网络新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学生工作中进行创新运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微信公众平台的基本功能,展开了SWOT分析,随后对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宣传、教育和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证和实践。研究表明:微信公众平台是新媒体,具有移动互联网基因,在高校信息化过程中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国内高校移动信息化建设效率较低的现状,设计和实现了一种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移动信息服务系统,并以三峡大学官方微信为例,对该系统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系统依托新浪SAE云计算服务,采用PHP+MYSQL开发,拥有校园新闻、校园招聘,图书检索、成绩查询、失物招领等功能,累计用户数万人。实践表明,该信息服务平台提高了高校信息的传播效率和便捷性,可为高校移动信息服务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移动互联网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使信息和服务无处不在,发展高校招生宣传的移动服务,并使之通过移动终端泛在化是必然趋势,微信公众平台的泛在化、移动化、便捷性及全时性服务可为众多领域的移动服务设计提供环境和工具支撑。从微信公众平台及其提供的移动服务入手,先探索设计招生宣传移动服务的必要性,然后从公众平台的构建成本低、用户基数大、媒体元素、互动方式和支持功能等方面验证其设计可行性,进而从微信公众号设计、自定义菜单设计、招生资源设计、互动功能设计、集成微站设计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设计过程,最后提出平台在招生宣传中应注意问题及发展方向,旨在探索一种创新高校招生宣传移动服务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微信作为移动智能手机上应用最广的即时通讯软件,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逐渐成为高校图书馆与师生读者服务沟通的重要渠道.高校图书馆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将从图书信息推送、新功能开发与应用、宣传推广等方面,为广大师生提供及时、快捷、全面的图书借阅及参考咨询服务.本文将结合我国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现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技术》2017,(10):79-86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亟需积极规划、设计和构建新的移动信息化框架。在移动信息化建设的各种主流模式中,社会化媒介应用模式在研发成本、技术难度、易推广性、可持续性等方面都优于其它模式,是目前高校移动信息化建设的较佳选择。文章从高校移动信息化基础框架的角度出发,对典型的社会化媒介——微信及其相关的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微信、微信卡包、小程序等平台和产品的目标对象和功能定位进行了分析,设计了面向不同用户群体提供信息服务的移动信息化框架,并以华东师范大学的实践案例来验证基于微信的移动信息化平台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河西学院学报》2017,(4):123-128
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服务的一种新手段,随着阅读数字化与网络化的迅猛发展,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本文以河西学院为例,以定量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考察了大学生对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关注、内在需求以及认同、使用的期待,为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提升移动服务、开展数字化阅读服务推广提供有效参考和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6.
<正>微信作为国内第一大移动社交应用平台,已拥有超过6亿的用户群体,时至今日,使用微信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借助庞大的用户群支持,微信公众平台发展迅猛。据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微信公众号已经突破1000万。本文主要讨论微信公众平台在少年儿童图书馆中的发展与应用。少年儿童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  相似文献   

17.
成人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模式,已经赢得了广大用户的广泛认可.高校在近期推出各种微信平台服务,从教务处学生档案管理、招生就业部门的咨询服务到图书馆电子资源检索和阅读推广等都根据自己特色展开了相应的服务.微信公众平台的特点使得其在成人教育工作中具有极大的可行性和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此,以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在成人教育领域的巨大作用为例,提出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服务策略.  相似文献   

18.
简述目前我国高校微信公众号发展现状,介绍腾讯公司面向社会提供的微信开放平台与微信公众平台,解析微信公众号开发特点,最后给出基于微信服务号的经管实验室互动站设计方案,使实验室管理方式从传统计算机平台转向移动互联网平台,从而提高实验室管理效率,对高校经管类实验室移动平台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微信公众平台是时下热门的互动平台,而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则是一种新的尝试。校园微信公众平台以其操作的便捷性也已经被很多学校应用.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效果。然而我们发现中小学在建立微信公众平台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微信用户的增多,越来越多的高校尝试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信息。本文以微信公众号――武信英语乐园的推广应用为例,探讨微信公众平台在高职英语教学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