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文章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走访,发现温县近几年在太极拳文化产业的开发与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发展太极拳文化建设方面没有认识到赵堡在太极拳发展中的地位与影响。文章从文化承栽力的视角,阐述赵堡对太极拳发展历程的影响,分析制约赵堡太极拳文化建设的因素,进而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赵堡太极拳文化的复苏,推动太极拳的历史研究与其发展。  相似文献   

2.
赵堡太极拳简介赵堡太极拳由蒋发传达室入古镇赵堡,经过逐渐形成了赵堡镇自已的太极拳风格。赵堡太极拳具有中架动作难度适中,初学者明年于掌握;运用则适于以健身、养生为止的老年人、病人习。赵堡太极拳当代主要传人:王海州赵堡太极拳历来不外传,总是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流传于河南温县赵堡镇,在温县,有"陈式太极不出族,赵堡太极不出村"之说。陈式太极拳自从被杨禄样带出小小的陈家沟之后,而今已传遍中国,走向世界,还繁衍出杨式、吴式等流派。而赵堡太极拳与之相比.却不相当封闭。泛传播赵堡太极拳。今年54岁的赵堡太极大师王…  相似文献   

3.
王海洲 《武当》2006,(1):13-16
我是赵堡人,从小听前辈讲说赵堡太极拳的很多的故事。长大后,在赵堡太极拳前辈的指导下练习赵堡太极拳,到现在已有40 年。由于赵堡地处黄河边,在历史上是个多灾多难的地方,战乱和自然灾害使赵堡人流离失所,这使得赵堡太极拳也散落到全国很多地方。年轻时,但凡知道有赵堡太极拳前辈  相似文献   

4.
赵堡太极拳是一个古老的拳种,它除了具有一般太极拳的特点之外,还有自己的显著特点,它的练习要求有不同于其他太极拳的要求。弄清这些特点和要求,才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赵堡太极拳要领,从而学好赵堡太极拳。 一、赵堡太极拳有适合各种人练习的三种架式 赵堡太极拳经过历代前辈太极拳家的长时期的传习,总结创编出  相似文献   

5.
林泉宝  张长林  张顺林 《武当》2006,(10):18-21
本来并没有什么李氏太极拳之说,只因李作治是赵堡太极拳第七代宗师陈青平的弟子,首创赵堡太极拳“衩托架”,为与其他赵堡太极拳架式区别,故以李氏代之。  相似文献   

6.
卢信友 《武当》2015,(2):18-21
武当赵堡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一大名拳,同属太极拳六大派。因历史的原因,赵堡太极拳的普及推广工作起步较晚,科学化、规范化推广更是远远落后于其他太极门派。截止目前,赵堡太极拳还缺乏一套标准的初级套路,这非常不利于赵堡太极拳评段、竞赛等推广活动的开展。鉴于此,浙江台州的卢信友老师在师父王海洲及各位同门师兄的支持下,依据赵堡太极练法旨要,结合竞赛要求,创编了"赵堡太极拳初级套路(讨论稿)",以期抛砖引玉,诚邀更多赵堡太极名家积极参与,群策群力,搞好修订,最终形成赵堡太极拳初、中、高级标准架,以利于赵堡太极拳更好的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7.
赵堡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重要流派,但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晓。赵堡太极拳和其它几个主要太极拳种一样,有它鲜明的特点和独到的要求。概述了赵堡太极拳的起源、特点和练习要求。  相似文献   

8.
和式太极拳名称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是一名太极拳爱好者,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习练和式太极拳。但在近20年的时间中,这个拳种出现了很多种叫法,如:赵堡太极拳、武当赵堡太极拳、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太极拳道、武当赵堡大(小)架太极拳,最近又出现了丹经太极拳等等。根据本人习练和式太极拳近二十年的亲身经历和对有关人员的访谈,以及对收集的有关资料认真研读后,就和式太极拳的名称问题做如下考释。  相似文献   

9.
赵堡太极拳八字要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玮 《武当》2009,(3):20-20
赵堡太极拳以背丝扣为要点,即消除背丝,以达通顺和谐。赵堡太极拳中的八字要诀,是解开背丝扣的唯一钥匙。  相似文献   

10.
戚建海 《武当》2005,(9):10-12
是赵堡太极流传早,还是和式太极产生早?和式太极拳能否完全可以取代赵堡太极拳?要澄清这些问题,还得从赵堡太极拳源流史说起。  相似文献   

11.
赵堡是一个有一千分年历史的啬镇,我家祖辈生活在赵堡,自从落友先师将太极拳传给赵堡人后,赵堡成了中国太极拳发祥地之一。在这种环源下,我从小就喜爱太极拳。我的太极拳老师是张语道,师爷是郑归英。郑公归英从师于和厌喜,和庆喜是一代宗师陈清项的高徒和兆元的孙子...  相似文献   

12.
戚建海 《武当》2006,(4):14-16
武当赵堡太极拳第七代宗师陈清平是一位精通易理、才智超群,较为开明的太极拳明师,他对赵堡太极拳有继承,更有创新和发展。在传授赵堡太极拳时,他能因材施教并且鼓励创新,在他的精心调教下,仅在温县和沁阳一带,  相似文献   

13.
袁仕杰 《武当》2005,(12):19-21
赵堡太极拳新理论是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十一代太极拳师宋蕴华先生创建的教学体系,它是在物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他研究发现,赵堡太极拳在化解外力时,所使用的搏击技术呈多组合90度直角  相似文献   

14.
张修睦  赵超  赵增福 《武当》2005,(11):19-22
赵堡太极拳源于道家,张三丰传云游道人,云游道人传王宗岳,王宗岳传蒋发(1574-1655),从而经王宗岳这一支,将太极拳传人民间。纵观赵堡太极拳历代宗师,有文字记载的,如《太极秘术》中各文作者蒋发、邢喜怀、张楚臣、王柏青,及《太极拳正宗》作者杜元化,其师任长春等无不是信奉道家。所以,不理解赵堡太极拳的道家渊源,就很难理解背丝扣和七层功夫。现将赵堡太极拳的背丝扣与七层功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李长洪 《武当》2011,(9):23
1985年秋,我拜王海洲先生为师,走上了习练赵堡太极拳之路。恩师师承赵堡太极拳一代宗师张鸿道先生。是赵堡太极拳的十二代正宗传人。在二十余载赵堡太极拳修炼中,我时常为恩师探究太极拳真源的无畏精神所感动,被恩师纯正的太极拳功夫所折服。为恩师著书立说无私阐秘的大师风范而赞叹。这些年,王海洲老师先后被评  相似文献   

16.
6月2日,在河南和西安的两地走访过后,辽宁省葫芦岛市太极拳协会,特邀西安赵堡太极拳悟清拳法研究会会长吴忍堂前往传授赵堡太极拳艺。  相似文献   

17.
5、并非陈青萍到赵堡后赵堡才有太极拳——赵堡架。 从众多赵堡太极传人的传谱、秘谱、抄本和论谱,以及杜元化《太极拳正宗》等材料证明,陈青萍以前,太极拳在赵堡已传了六代。现先以陈敬伯的有关资料为证。陈敬伯家谱记载,陈敬伯家由其祖父陈文举从陈伯庄迁入赵堡,家谱中有《敬伯公传》曰:“陈(王甚),又名敬伯,字长青,生于康熙丁亥年(1707年),卒于乾隆辛亥(1791年),理精太极,已达妙手神化境  相似文献   

18.
张子英 《武当》2014,(9):28-29
赵堡太极拳之“承架”,本意为继承了张三丰太极拳的原风原貌,原汁原味,故名“承架”。无论是拳架、推手、散手和擒拿,都充分体现了中国武术抗敌御侮的高水平,特别是体现了武当内家“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四两拨千斤”阴阳对立统一的上乘境界。故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自张三丰传授以来,从武当山到河南温县赵堡镇,以承架为旨规,继承太极正宗功夫而代代流传下来。我有幸于二十世纪70年代拜赵堡太极拳大师刘瑞为师,学练赵堡承架太极拳,  相似文献   

19.
白水 《武当》2004,(7):62-62
过去,上海市各地和其它习武地区很少有过武当赵堡太极拳的身影。在六七十年代,有一位赵堡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即西北三杰郑伯英先生的入室弟子,著名武术家杨帮泰先生,当初也是唯一在上海教授过赵堡太极拳的老师,但所教弟子为数不多。第二位是林泉宝先生,他也是赵堡太极拳的第十一代传人,是西北三杰郑悟清、侯春秀先生之门下弟子,八九十年代在  相似文献   

20.
张杰 《武当》2004,(7):28-28
2003年6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赵堡和式太极拳(准确的说应为赵堡太极拳)传人和有禄编著、康戈武作序的《和式太极拳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