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是农业的根本,是农民最重要的社会保障,是农村长期稳定的基础。过去,农民守护土地秉承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时值今日,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已成为农民关注的一个热点和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困扰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大问题,其核心问题就是土地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证。我国是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家,而且有着数千年的农业文明的传承与积累。土地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决定着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并进而关系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浙江省仙居县积极探索土地整理新模式,实现由小片小规模整理转变为连片上万亩大规模集中整理;由村级零散单独实施转变为乡镇统一组织全面展开;时间由冬春为主转变为全年不间断施工;作业方式由手挖肩挑为主转变为实施机械化操作;资金投入由县统一投资转变为由县、乡(镇)、村共同筹措,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土地整理工作的进展。同时,该县通过土地整理做活新农村改造、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章;从土地整理这个突破口,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做大农业规模经营,打响农产品品牌,拉长产业链,让群众在土地整理中获得实惠。目前,全县已完成土地整理项目28个,整理区总面积81344亩,净增耕地13690.81亩,连续多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或略有增加。还有12个项目正在实施中。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中的80%是农民,农民世代耕作,辛勤劳动,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党中央尤其重视农民问题,强调确保农民的利益和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土地作为农民赖以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在新形式下地位显的尤为重要.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村土地问题却日益突出,土地承包纠纷案件出现较多增幅,已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波及农村社会的稳定,现对农村土地纠纷案件的特点、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作如下探析.  相似文献   

5.
曾省,又名曾省之,1899年9月生于浙江省瑞安县一个农民家庭。他二岁丧父,家境中衰,靠卖田、典物、借债度日。曾省兄弟三人最后不得不随母迁到外祖父家,靠其周济生活。曾省从小生活在农村.熟悉农业生产落后状况,目睹农民生活的困苦,因此,自幼便萌发了改变农业技术落后状态的愿望,1914年他从瑞安县立中学毕业后,远离故乡和亲人,投考了南京高等师范农业专科。在校期间,  相似文献   

6.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是推动农村发展的一项关键政策,土地是农民经济收入的基本保障,农民通过经营土地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因此土地确权工作中每一个细节都需要重点的关注。本文以现代测绘技术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中的运用为中心,介绍了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综合测绘技术的应用意义,分析了土地确权中测绘综合技术的应用,以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科技工作新思路探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深入剖析了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市场、科研体制机制“四大转型”的宏观背景,提出了农村科技工作要树立经营科技、经营农业、经营资源三大理念,力促现代农业科技与传统农业科技、农业科技与工业科技、农业技术与农村经济有机结合。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注重发挥农民的作用,主体回归农民;注重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拓展农业产业链,效益回归农业;注重在农村培育新的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活力回归农村。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实行了第一步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强化土地所有权,稳定土地承包权,放活土地使用权是农民加快步伐达小康的重要途径。土地作为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生产要素和资产的双重功能。土地不仅仅是一种资源,而且是一种商品.土地使用权进入市场好处很多.即用经济手段促使农民少占耕地,主动采取保护措施;可以改变人均占有耕地、分散经营的弊端,形成规模经营等.各地应因地制宜,逐步推行。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而农村要发展,农民生活要好起来,“大量农业劳动力转到新兴的城镇和新兴的中小企业。这恐怕是必由之路”。以大批乡镇企业带动小城镇的发展,从而转移和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战略使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较之以往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小城镇的发展往往缺乏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耕地的占用较为严重,因此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这是我国城市化战略的新选择。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至少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在“经营城市”全新理念指导下的城市化;二是以工业化为基础并与工业化相互促进的城市化;三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四是政府扮演“制度创新和科学规划”角色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是指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城市化的迅速提升,部分生活在农村的农民离开土地和农业生产活动,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并向城市市民转变的过程。这是改变我国传统的二元社会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最终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民工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时代产物,其角色介于农民与市民之间。他们身份是农民,职业是工人;家在农村,工作在城市;游离于农村社会之外,而又不能被城市社会接纳。目前,从农村涌入城市的1亿多农民工已成为城市的新兴人口。他们为国家经济发展,城市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