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什么是逻辑推理? 设问:如果甲比乙高,而乙比丙高,那甲比丙高还是比丙矮呢? 恐怕你会脱口而出——甲比丙高。你是根据传递性关系推理得出正确答案的。其实,这也是逻辑推理中的一种。除了人类,一些灵长类动物、鼠类和鸟类,也具备这种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李飞玲 《学子》2013,(8):13+100
我预学1.问题:足球训练场上教练球门前划了一个圆圈进行无人防守的射门训练.如图,甲、乙、丙、丁四名运动员分别在C、D、E、F四地,他们争论不休,都说在自己的位置射门进球可能性大(.只从数学的角度考虑,作简要分析)(1)甲说比乙的位置好,如果你是教练,你认为如何呢?(2)丙和丁都说比甲、乙的位置好,如果你是教练,你认为如何呢?  相似文献   

3.
甲、乙、丙三个旅行者同时住进一家旅店。早上出门时,甲带了一把伞,乙拿了一根拐杖,丙则什么也没有拿。晚上归来时,拿伞的甲淋得满身是水,拿拐杖的乙跌得满身是伤,丙却安然无恙。于是甲、乙很纳闷,问丙:你怎么会没事呢?丙没有回答,而是问拿伞的甲:你为什么会淋湿而没有被摔伤呢?  相似文献   

4.
例1.甲、乙、丙、丁四个人的身高分别是1.46米、1.52米、1.38米和1.5米。已知甲比丁高,但比丙矮,丁比乙矮,甲比乙高。你知道甲、乙、丙、丁四个人的身高各是多少吗?  相似文献   

5.
怎样还钱     
甲借给乙10元钱,乙借给丙20元钱,丙借给丁30元钱,丁又借给甲40元钱。如果他们用最少的钱互相结清账,你知道他们应该怎样还钱吗?  相似文献   

6.
子莲 《初中生》2014,(1):1-1
正甲小丁:最近是怎么回事?睡着后眼睛闭得好紧,睁都睁不开。丙大戊:你说呢?甲小丁:头发呢,摸起来也总是冰凉的。丙大戊:……  相似文献   

7.
下图示意某内陆地区地形和气温分布。读图回答1~3题。1.该地区位于()A.北半球B.南半球C.低纬度D.中纬度2.a、b两条等温线气温相差约()A.3℃B.6℃C.5℃D.2.1℃3.x和z纬度相差2°,甲、乙、丙、丁四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最高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温分布和太阳辐射总量的主要因素,图中的等温线和纬线都没有具体的数值,因此对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要求较高。第1题:关于此题的答案,教辅书和互联网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该是南半球,此观点认为同一海拔高度的甲、丙两地,甲的气温比丙高,所以甲的纬度比丙低,因此该地位于南半球。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该是北半球,此观点认为同一海拔高度的甲、丙两地,甲的气温比丙高,是因为甲是山谷的阳坡,故该地位于北半球。  相似文献   

8.
一丝不苟     
做任何事都要一丝不苟,学数学更是这样.如果甲数比乙数大,乙数比丙数大,那么甲数一定比丙数大.如果甲数=乙数,乙数=丙数,那么甲数=丙数.  相似文献   

9.
再加一次     
[题目]某项工程如果由甲、乙、丙三队合作需要12天可以完成;如果由甲、丙、戊三队合作需要7天可以完成;如果由乙、丁、戊三队合作需要8天可以完成;如果由甲、丙、丁三队合作需要14天可以完成。如果由甲、乙、丙、丁、戊五个小队合作,需要多少关可以完成?  相似文献   

10.
不少学过辩证逻辑的同志,往往感到辩证逻辑的内容与辩证法的内容难以区别,其形式又与形式逻辑的形式不易分辩。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学习辩证逻辑的人没有学好,还是讲辩证逻辑的人没有讲清楚呢? 逻辑主要是研究推理的科学,辩证逻辑有无单独的推理形式?辩证逻辑推理与形式逻辑推理又有什么区别?如果这些问题搞不  相似文献   

11.
盆中,有三条鲜活的鱼。他们要被主人杀掉下酒。在被主人端到河边的时候,他们已经共同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怎么办?怎么办?他们激烈地争论着自己要怎样应付。甲说:“不如我们共同跳出去吧?你看这盆边不高。”“如果跳不进河中,那不是要先被杀掉吗?这是个极度危险的办法,我想我还是再想想。”乙说。丙没说话,只是想看看他们的结果,然后再决定自己怎么办。“时间就是生命!”甲使尽全身的力气,一下子跳进了河中。乙还要思索自己是否有勇气的时候,被主人拿起来杀掉了,死不瞑目。丙被吓得晕头转向,当然,也死不瞑目。甲拨开了溶着同伴鲜血的河水,…  相似文献   

12.
数学是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学生在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就会逐渐养成合乎逻辑的推理习惯。反之,如果学生具有较强推理能力,又有助于数学的学习和运用。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是有可能也很有必要的。 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首要关键是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各种不同的推理方法。其根本的途径是通过发掘教材内部的逻辑推理,考虑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征结合教学来进行,既要做到有意识,又必须潜移默化。离开教材另搞一套的做法是不必要的。脱离学生实际,片面追求逻辑上的完整、严谨,提出过高过急的要求也难以收到良好效果。 下面将我多年来教学中常见的几种推理方法及其运用作一简略介绍,以供同行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13.
巧算年龄     
[题目]某村有甲、乙、丙、丁四位老人。他们四个人的平均年龄是82岁,甲、乙两位老人的平均年龄比丙、丁两位老人的平均年龄大2岁,丙老人比丁老人小12岁。甲老人今年已经92岁了,求今年乙、丙、丁三位老人的年龄各是多少?  相似文献   

14.
你是否相信只有男孩子在科学方面有所作为?你是否觉得女孩子比男孩子有更丰富的词汇?你是否认为男孩子更会构筑物体? 一般而言,测验数学推理、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男性的得分比女性高;在词汇、拼写和记忆力方面,女性表现出较高的能力。但是这种差异大概不会总是存在,到了将来,一个人的能力可能  相似文献   

15.
〔锣鼓声中演员上台。甲:锣鼓一敲震天响,乙:我们四个来亮相,丙:演得不好也鼓掌,丁:捧场!甲:祖国是娘俺是子,乙:危害祖国千人指,丙:谁敢分裂搞破坏,丁:可耻!甲:“八荣八耻”指方向,乙:树立道德新风尚,丙:大家争着做好样,丁:贼棒!甲:人民把俺养成人,乙:服务人民是本分,丙:背离人民走黑道,丁:没门!甲:“八荣八耻”要记牢乙:道德风尚有目标,丙:你若啥也不知道,丁:傻帽!甲:社会发展跨骏马,乙:崇尚科学意义大,丙:愚昧无知没文化,丁:掉架!甲:祖国对俺恩情长,乙:热爱祖国第一椿,丙:你说祖国好比啥?丁:俺娘!甲:努力当好小公民,…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求平均数问题时,会碰到以下的思考题:有甲、乙、丙三个数。甲、乙的平均数是21.5,乙、丙的平均数是22.5,甲、丙的平均数是16。这三个数各是多少?  相似文献   

17.
审美推理     
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如果这个推理是通过逻辑的方法进行的,这个推理就可以称为逻辑推理.如果这个推理是通过直觉的方法得到的,就可以称为非逻辑推理或直觉推理。数学中的直觉,一般认为归根结底是由思维者的审美情感所支配的.可以说,数学中最高层次的直觉,就是美感直觉。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2008,(9):28-29
比几个学生躺在被窝里闲聊。甲:"今天朗诵比赛,嘿,我得了第一!"乙:"哼,前几天作文竞赛,我不也得了第一?"丙:"要是你们记性不差的话,应该记得我的爱国心最强。"甲:"你的爱国心最强?我从不买外国货。"乙:"我也从来不看外国电影。"丙(慢条斯理地):"你们想想看,我入学以来,哪次外语及格了?"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不是(甲)吗反问句的语义背景和语用功能进行研究,认为语义统领功能,说话人的预设为如果甲那么乙,正因为说话人发现甲丙之间的不对应,不符合自己的预设,感到困惑不解才会提出疑问,才可能不相信而产生反驳,才会提醒别人这种不对应。并与怎么会(丙)呢?句式进行语义对比,找出二者共现的基础和差异。  相似文献   

20.
如果你曾学习过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就会发现,没有什么比一个使人主意忽左忽右的悖论更能引起自己的兴趣了,你被一步二步地引上一条看上去繁花似锦的小道,遵循着一条无懈可击的推理思路往前走,但最终的结果却会让你大吃一惊:自己已陷入了矛盾之中,到底是什么错了?尽管从古希腊起到今天,悖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