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旭 《辽宁教育》2012,(22):35-36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钱学森之问"也促使我们从事教育的人对教育做出深刻思考。教育以人为本,人以善为本。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是钱学森先生生前的疑问.这就是"钱学森之问".钱老辞世后,"钱学森之问"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
文章直面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并结合李约瑟难题,对当代中国教育予以深邃思考研讨,追寻钱学森、王之卓等大科学家成才之路,针对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中国未来中长期教育改革,提出管见。  相似文献   

4.
善待学生的提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还有很多人质疑中国人为什么无缘诺贝尔奖.不论是钱学森之问,还是无缘诺贝尔奖,都说明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那就是这么多年来,中国的教育,包括基础教育,只注重了知识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而忽视了创新型人才的造就.创新型人才的特点之一就是有强烈...  相似文献   

5.
辛雳 《教育》2012,(9):38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温总理在2005年看望钱学森时,钱学森发出的问题,也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虽然直指的是高校,但不可否认,我国的基础教育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我们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提了60多年,现状依然不容乐观,实施素质教育何其  相似文献   

6.
善待学生的提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还有很多人质疑中国人为什么无缘诺贝尔奖。不论是钱学森之问,还是无缘诺贝尔奖,都说明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那就是这么多年来,中国的教育,包括基础教育,只注重了知识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而忽视了创新型人才的造就。创新型人才的特点之一就是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而中国的学  相似文献   

7.
陶伟华 《辽宁教育》2012,(20):20-21
"为什么我们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这一世纪之问,是中国教育之痛,亦是国之殇。中国学子恐怕是世界上学得最苦最累的一群人,但是社会责任感、生存能力、团队精神、心理素质、创新能力等却普遍薄弱。是什么阻碍了我们培养杰出人才之路呢?关键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所实行的教育模式忽视和严重缺  相似文献   

8.
杨静  刘永飞 《考试周刊》2014,(16):167-168
钱学森先生生前多次提出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问题就是"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反映了中国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目前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中国教育事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命题。本文对"钱学森之问"的内涵进行了剖析,指出了其蕴含的中国教育问题,最终提出了应对策略,对当前的中国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观点     
《教育与职业》2012,(16):110+112
《人民论坛》大学如何回答"钱学森之问"一年前在深圳"横空出世"的南方科技大学,把回答"钱学森之问"作为立校办学的使命:"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面对"钱学森之问",南科大在回答,其他许多大学也在回答。大学回答"钱学森之问",既要眼睛向外,更要眼睛向内。具体到某所大学,眼睛向外,  相似文献   

10.
安恒华 《人民教育》2012,(Z2):57-58
钱学森先生曾提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当接触并深入了解了孟照彬教授的MS-EEPO有效教育理论体系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有效教育改革实验成果后,你就会发现孟照彬教授已经回答了这个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先生的求学轨迹"跨越东西"。他曾说过,在他一生的道路上,有两个高潮,一个是在北师大附中的6年,一个是在美国读研究生的几年。钱老认为,北师大附中是"他最熟悉的地方",他在那里度过了一辈子也忘不了的6年时光。实际上,使钱老一辈子忘不  相似文献   

11.
一代科学巨星钱学森的陨落,除了留给国人无尽的缅怀之外,也引发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句诘问,成为钱学森留给中国教育界一个待解难题.近日,由安徽11名教授联名发出的一封公开信,更是呼吁早日求得"钱学森之问"的答案.  相似文献   

12.
张超 《广东教育》2010,(4):60-60
钱学森,一代科学大师已离我们而去,但大师留下的“钱学森之问”却振聋发聩,令人深思:“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代表了众多有识之士的焦虑和期盼。  相似文献   

13.
莫超 《甘肃教育》2014,(15):16-16
正2005年钱学森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的问题,即有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也不能不思考"钱学森之问"之解。除了学界公认的几种见解,如,大学去行政化、去功利化、克服短视行为、抵制学术腐败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钱学森先生在即将走完人生之路时,对中国"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深怀忧虑。他的话被11位教授解读成"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而成为"钱学森之问"。其实"钱学森之问"并非由钱先生提出,而是媒体根据钱学森之忧和教授之问进行的似是而非的理解,把不能产生杰出人才的原因单一化地归因于学校的结果。所谓的"钱学森之问"已经把钱先生对杰出人才不能产生的思考狭隘化了。  相似文献   

15.
<正>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学森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随后,就有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该如何解答我们这里姑且不论,民国时期出了一批"后无来者"的大师却是不争的事实,其中包括许多国学大师,比如章太炎、王国维、陈寅恪  相似文献   

16.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走了.逝世前提出的“钱学森之问”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脑海里。“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来共同破解。当前,需要我们思考的是:小学数学与破解“钱学森之问”有关系吗?  相似文献   

17.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提出了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钱学森之问"、教育发展纲要的强调,使创新人才培养、教学质量成为热议的话题,但是这只是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呼唤,要使大学能够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还必  相似文献   

18.
苟金海 《班主任》2012,(1):63-64
正"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反思教育现状,我们会发现,当前教育之所以偏离我们最初的目标,也许是因为这些错误等式的存在。把知识教育等同于科学教育尽管新的国家课程标准和配套教材出台已近八年,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振聋发聩、令人深思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既是关系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急迫、艰深命题,也是关乎国家发展与民族命运的一个重大问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求解。求解"钱学森之问"必须抓住教育的真谛,使教育切实步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轨道,才能真正改变教育现状,推动中国教育发展,培养大批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20.
【话题引入】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面对前来探望的温家宝总理,钱学森多次提出这一疑问。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老已驾鹤西去,他留下的钱学森之问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