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国家经济生力军的安徽省经济也在逐渐增长.近些年来安徽省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也显著上升.本文运用统计计量经济的相关理论对安徽省的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并对偏离均衡关系进行了误差修正.最后根据实证的结果和均衡关系提出安徽省应该首先增加农村居民消费,再次是增加中等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最后还要改善居民消费环境,进而推动安徽经济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2.
对山东信贷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山东省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信贷增长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作用不显著,但在长期内对经济增长有很强的促进作用;经济增长在短期内对信贷增长作用显著,而在长期内作用微弱。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短期内信贷增长对其长期偏离的调节力度较大,而经济增长对其长期偏离的调节力度较小。  相似文献   

3.
1985-2005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与收入协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利用协整理论对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家庭实际收入和实际消费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当期收入和长期均衡对居民消费都具有较强的制约作用。因此,从长期来看,要刺激农村居民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必须增加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扩大招生对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一个时期以来,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中短期拉动的作用引起各方面的关注。高等教育不仅被认为具有提高全民整体素质,促进经济发展的长期功用,也被看作可以在中短期内增加社会需求、居民消费,带动教育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手段。本文将利用投入产出模型,主要...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内需不足,制约着经济发展.扩大内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而教育在适度增加居民消费,扩大内需中具有独特效用.通过运用2005-2018年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对"教育—消费—经济增长"的链接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教育能够增强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结构、提升消费意愿,进而促进经济增长,且不同阶段教育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机制存在差异.高等教育对消费能力、消费结构的改善更为突出,初等教育对居民消费倾向的改变作用更为显著.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教育在新的发展格局中,依然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战略作用,必须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赵语慧 《家教世界》2013,(9X):232-233
(本文原刊于《理论探讨》2013年8月刊P47-P48)以消费需求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消费需求增长缓慢,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强。导致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最根本原因是居民收入没有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存在着国富民弱的现象,加之各种社会福利保障措施不到位,致使老百姓无钱消费,也不敢消费。在基础设施相对健全的情况下,拉动居民消费和居民可持续消费就成为新一届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1978—2010年河南省统计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长期来看(根据协整方程),河南省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稳定的均衡关系,进出口贸易的GDP弹性系数分别是0·328和0·421,进出口对河南省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显著。短期来看(根据EMC模型),进出口贸易的GDP弹性分别是0·421和0·328,经济增长受进出口的影响显著,且对短期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系数为0·484。同时,由Granger因果性检验知,河南省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不是对外贸易的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8.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全局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完成这项战略任务,必须以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河南而言尤为迫切.鉴于河南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来自投资,居民的消费需求不足已严重制约河南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因此,应以扩大消费需求为着力点加快河南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是“十一五”期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持当前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必要条件。要扩大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重点是采取有力措施扩大消费需求。为此,要努力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要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特别是农民和城镇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要不断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稳定和增强居民消费预期。  相似文献   

10.
论高校扩招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扩招对经济发展具有长期的促进作用和即期拉动作用。高校扩招拉动即期经济的主张,拓宽了对教育经济意义的传统理解,在实践中发挥了教育对经济的巨大促进作用。但是,高校扩招对即期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有限的,那种单纯以扩招增费拉动既期经济增长为目的的急功近利的做法,最终会影响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长期促进作用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1.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对中国过度储蓄、消费不足的抨击声不绝于耳,与此同时,转型中的中国经济将拉动内需、提高消费作为下一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基于消费率,中国消费问题在于居民消费的长期下降。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拉动内需,提高消费,需要转变观念,还需要完善我国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家族企业并非没有生命力的落后的组织形式,家族规则是在政策博弈中产生的,在温州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然而,家族规则与市场规则存在既相容又矛盾的一面,我们没有必要因此否定家族制。温州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是如何改良家族规则,使其能够顺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人是生产关系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在经济发展中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增加人力资本存量最直接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中国农村职业教育总体状况令人堪忧,这直接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带有身份性质的户籍制度以及教育举办主体的权义不明是制约中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三大重要因素。为了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立法应注意明确教育举办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协调教育管理体制扣分税制,改革户籍制度。同时,为鼓励全社会参与农村职业教育,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应充分发挥“促进型立法”在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次贷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环境日趋复杂恶化。扩大内需,依靠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共识。利用资本市场财富效应刺激居民消费是有效的政策。本文利用马尔科夫域变模型,衡量我国股票市场财富效应在股市各个阶段中的变化。通过实证我们发现,我国股市的剧烈波动是阻碍资本市场财富效应发挥的主要因素,在股市平稳上升的阶段,我国股市具有一定的财富效应。证券市场的制度建设对我国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的发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Despite progress toward gender equality in education in Bangladesh, its female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FLFP) rate has been stagnant relative to that of men, especially in marginal rural areas. To identify the overall benefit of schooling investment in women in rural Bangladesh, we examine the impact of female educational attainment on not only FLFP but also gains from marriage and household welfare. Applying a fuzzy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design where plausibly exogenous variation in school enrollment is created by the nationwide stipend program for women, we find moderate impacts of female education on FLFP, while female with higher education are more likely to marry more educated husbands who generate higher household income, particularly from non-farm activities.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impacts of women’s education on sanitation control and children’s health.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female schooling enhances women’s role and well-being through marriage and household activities rather than their labor market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6.
由于社会分工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家庭服务业日益兴起,作为发展较快的新产业,对于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家庭服务业的经营主体分散灵活,在不同地区发展差别较大。当前我国家庭服务业发展面临着市场规范化程度低、从业人员素质低、法规保障不完善等问题。应从改变就业理念入手。深入市场化改革,推动服务行业规范制度化,从而全面促进家庭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消费在经济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完善可靠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扩大消费的伴随条件。基于2003-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本文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有助于拉动城镇居民消费,然而各地区存在显著差异性。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影响广东省城镇居民消费增长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城镇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的最重要因素。选取代表性城市研究收入的消费弹性与地域发展关系,发现收入的消费弹性与地区发展水平并无显著关系。研究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受收入的影响作用,发现居民在家庭设备用品和服务、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及居住等的消费基础较好,但近年发展缓慢;衣着、食品消费在近年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最后对居民不同收入等级的消费结构分析发现,收入等级与消费结构特征有显著关系,并依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居民生活能源消费与城镇化进程密切相关,利用1983-2012年数据对二者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二者存在长期均衡稳定的关系,同时二者表现为双向格兰杰原因,且城镇化对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的影响更大。误差修正模型的结果不仅表明城镇化对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具有影响,也表明了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同样受其自身的影响。方差分解的结果证实城镇化发展对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具有长期正向影响的作用,以此提出推进城镇化建设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描述江苏1995-2016年居民生活能源消费趋势及其结构的时间演变轨迹基础上,采用LMDI模型对该时期能源消费量增长因素展开指数分解;且重点考察城乡的不同。研究发现,生活能源消费总量在平稳波动中上升,城乡间差距总体扩大,呈现出城镇“石油、电力与天然气”三足鼎立、农村以电力为主导的消费格局。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城乡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增加的第一主因、消费倾向位居第四、能源消费结构作用极小;而人口规模和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均不同。这五因素的影响效应在正负方向与数值大小上,不同时期存在差异。这些实证结果为控制江苏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快速增长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