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武术与哲学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瑰宝.它源于古代的生活和生产斗争实践,以“阴阳八卦、五行学说“和中医经络学说为指导,把武术的运动规律与阴阳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中华武术得到健康发展,走向世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欢迎.  相似文献   

2.
中华武术从古至今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雨洗礼,早已经成为我国最宝贵的文化艺术瑰宝,武术在技术上别具一格,而且还渗透着中国古典哲学、阴阳学说、易经、中医学等文化,可谓博大精深。而今这项古老的文化艺术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积极走入校园,以武术课的形式向新一代的青年展示着它独有的魅力。国家也相应地出台一些政策来鼓励校园武术的发展,希望通过学校这种教育方式让这门古老而又现代的艺术传承下去。本文通过对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专业教师的访谈调研,发现武术在中小学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武术的春天还未真正到来。  相似文献   

3.
中华武术在几千年的漫长发展过程,吸收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精髓,逐步成为中华文明的载体和体现,成为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在武术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和传统的美学价值观是中华武术千百年来泽惠大众的本质。本文通过对武术美学特点的分析,旨在揭示中华武术的美学内涵,为进一步展示武术运动的魅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饮誉天下,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武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仅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技法、功法,而且有一套与武术密切相关的道德体系。本文试从学理的角度,探讨中华武术德与艺的关系问题,旨在弘扬中华武术的同时,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思想,使人了解武艺与武德是同时存在、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5.
中华武术是经历了漫长历史发展过程而形成的内容丰富、社会价值广泛、文化色彩浓厚的传统体育项目.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从文化和发展的视角出发论述了武术的文化特性,为武术文化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武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重要载体,武术与中国古典哲学水乳交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武术表演是武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武术技击同源,与武术技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共同铸就了中华武术的基本样貌,武术套路表演是武术表演的主流。在大力弘扬中华武术的当下,武术套路表演是一项历经时代检验,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推进方式。武术套路表演古已有之,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代,武术套路表演的层次水平已大大提升,声乐在武术套路表演中的运用得到了普及。声乐与武术套路表演的结合,使得武术套路表演的舞台特质得以展现,为中华武术的推广与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声乐的融入展现了武术套路表演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彰显了武术套路表演的技击美和艺术美。探讨武术套路表演中的声乐运用,对促进武术表演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沉淀和结晶。在不同的时期,武术运动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实质和特征,中华武术的发展过程中,在艺术的角度上表现出的艺术价值和艺术美感带给人们的是愉悦的心情。在和谐社会的发展背景中对武术艺术价值的再认识,无疑能够让传统文化的载体——武术进一步带给人民更高的享受。  相似文献   

8.
"内外兼修"的中华武术文化内涵,是全面实现武术技术、养生、修性等多方面功能的方法,贯穿了武术整个技术理论体系,体现了武术格斗意识的礼让和超越,奠定了武术发展的根基。  相似文献   

9.
阴阳学说一直被视为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和精髓,但在阐述和解释具体问题时,时常出现不能自圆其说的现象,在笃信中医理论科学性的学术背景下,这些问题得到今人的修补和迁就。然而,中医学发展到今天,如何评价中医阴阳学说,已经成为理论研究无法回避的根本问题。本文由中医理论内部和临床实际存在的问题入手,揭示了中医阴阳学说的缺陷和不足,期待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更加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武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特性的影响与制约,从现代文化学的观点看,中国古典哲学不仅为武术文化提供了核心的理论基础,还间接地决定了武术练功方法、动作、造型和套路的各种具体形态和模式。只有认识中华武术的哲学渊源,才能从根本上去把握它的文化特征,才能全面、科学地认识中华武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使其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