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道语文趣题:你能连用5个“和”字写一句话吗?面对此题,怕是绝大多数人会说:这不可能。可此题却的确有答案。这句话就是:人和和和和和车之间的距离大了。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又该怎么理解?请听我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今藩镇诸侯,多梁旧将,皆主上斩祛射钩之人也。”这句话出自《晋书.郭崇韬传》。对句中“射钩”这一典故比较熟悉:指管仲射齐桓公的事,借指旧怨。当时不理解“斩祛”的意思,通过查资料,  相似文献   

3.
【片段一】随势导问,让课堂弥漫着知识 在《小猫种鱼》(苏教版第二册)教学渐近尾声时,教师用屏幕投射着一组巩固题后,是这样提问及引导的: 师:(手指巩固题)同学们,咱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谁能用“种”字扩词并说句话?  相似文献   

4.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通过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还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   一、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要求学生先做课本练习十七第 1大题,让学生说出各小题的结果。师生一起评论、纠错,复习旧课。   (二)引入新课:要求学生认真思考本节课的两道复习题:①板书: 125+ 45÷ 15- 96。教师简单介绍:这是一道整数四则运算题。提问:这道题有哪些运算?该怎样运算?生答:有加、减、除,应先乘除后加减,老师把学生正确回答板书在题右方,并要…  相似文献   

5.
一、旧知识的提前铺垫   教师在教新知识前,应及时了解、摸清后进生接受新知识的思维障碍及知识缺陷,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上下功夫,设计铺垫题。这样,在复习有关旧知识的同时,设置学习新知识的台阶,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后进生学习信心,培养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之前,可设计如下的铺垫复习题:   商店里有 24个皮球,卖出 20个,还剩多少个 ?  这是一道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后进生通过做这道题,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然后再把题中的第一个条件变成两个条件,成为教材中的例题:   …  相似文献   

6.
张凌 《考试》2002,(Z1)
所谓“旧题”,是指在课本或练习中已做过的某些习题。在解决新题的过程中通过对“旧题”的回顾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解决新题的方法和路子;在复习阶段通过对“旧题”作进一步的探索可以使所学知识前后联系,纵横沟通,达到运用自如的目的。下面我们通过两道习题说明“旧题”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最近在报上读到,在成都某所小学的一次期末试卷中有一道改错别字的题,原句为:“星期天,我和妈妈去逛动物圆。”结果全班一半以上的学生都没有把“圆”改成“园”,而是改成“200”,这句话最终变成:“星期天,  相似文献   

8.
刘艳丽 《辅导员》2014,(20):67-67
一次数学研讨活动中,所有的数学老师在讨论这样的一个问题:用分数表示图形阴影的部分。各位老师的答案没有达成一致,有的认为应该用真分数表示,有的认为应该用带分数表示,其中有一位老师这样说:“根据出题者的意思,这道题应该是填带分数……”听了这句话,笔者陷入了深思,为什么要猜测出题者的意思去答题呢?  相似文献   

9.
一、案例引入 关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课本上简单用一句话概括为:“主要是从植物体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句话,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实验设计中的单一变量和对比原则,在上习题课时我引入了2001年高考山西理科综合卷中的一道题:  相似文献   

10.
“艺高人胆大”,这句话并不错。在艺术上,那些造诣深,功底厚的人往往敢于打破旧传统、旧程式的束缚而独树一帜。教学上也是如此。不少“艺高”的教师大胆改革,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果。但是也有不少教师虽有改革之意,却又总迈不开步子,  相似文献   

11.
“送”字含义深《粜米》结尾写道:“旧毡帽朋友把自已种出来的米送进了万盛米行的间,换到手的是或多或少的一叠钞票。……”这句话中的送字,含义深刻,有力地表现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旧毡帽朋友遇到了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丰收后满怀希望地去粜米,可奸商们把米价压得很低...  相似文献   

12.
课一开始,教师针对课前书写在黑板上的课题“□□×□ 0的口算”让学生读后:   师:谁来告诉老师,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意思 ?  生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生 2: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学生评论,认为生 2同学说得更贴切 )  师:谁知道最小的整十数是几吗 ?(学生回答是 10),请你写出“□× 10”这样的算式,好吗 ?  生 3: 5× 10。   生 4: 7× 10, 8× 10, 9× 10。   生 5:我知道,这样的算式共有 9题,从小到大依次是 1× 10, 2× 10…, 9× 10。   生 6:不对,应该有 10题,还有一题是 0× …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语》八年级下册《列夫·托尔斯泰》的“研讨与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认真阅读课,理解下列语句含义:‘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对此,同册《教师教学用书》是这样解释的:“这句话从修辞手法上看是夸张,但它恰恰很好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事实上,托尔斯泰是和巴尔扎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是高考大纲规定的重要考点,也是"现代文阅读"部分必设题的考点(多数是直接设题,少数是间接设题)。其命题的主要表述形式有三:1".×××"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何作用?(或:"×××"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相似文献   

15.
季老的散文名篇《清塘荷韵》,以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深刻的哲思感动了万千读者,多年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每年都有不少学生,甚至个别教师对文中一处成语的使用含糊不清,认为季老用错了。身为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家的季老,到底会不会用错呢?这里,很有必要探究一番。我们来看文中的这句话:“中国旧的诗文中,描...  相似文献   

16.
三年制义务教材《几何》第一册第20页有下面两句话:一是有关线段的公理:所有联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二是两点的距离的定义: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细心的同学会问:这两句话中,为什么第一句话用的是“联接”两字,而第二句话却又用了“连结”两字呢?是不是课本搞错了?回答是否定的,因为“联接”两点得到的线(注意这里是“线”),可以是曲线、折线,当然,也可以是线段,即泛指一切可沟通这两点的线,如图中的线AmB、AnB、AtB、AsB,以及线段AB,都是“联接”A、B两点的线.在数学中,“连…  相似文献   

17.
新颖的题目是中学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基本素材,也是广大一线教师孜孜搜求的稀缺资源。 什么是新题?似乎不大好下定义,但我们一线的老师又都心知肚明。我们以为,“新”题是相对“旧”题、相对传统题目而言的,无论是题目的背景,题目的解法,还是题目的价值(思维价值、教学价值、训练价值),只要有不同于传统题目之处,都可以纳入我们此处的关注范畴。 本栏目每期将刊登6道题目,人教版,北师大版,华东师大版七、八年级各一道,内容尽量保持与教学同步,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也欢迎大家为本栏目踊跃撰稿.我们将在年终盘点总评,对优秀的供题老师表彰奖励。[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德,在做人,在至于至善”。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的最高境界在于做人,做有品德的人,做善良的人。  相似文献   

19.
鸡兔同笼是中国古代的数学趣味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  相似文献   

20.
应用题例题导入种种李建彬应用题的教学是由许多例题的教学给予体现的。在教学例题之前,一般需要一个以旧引新导入新课的过程,这样可充分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为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例题的导入常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旧题变换式。先复习与例题有紧密联系的旧题,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