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演达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是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袖之一,大革命时期,他积极主张土地革命,坚决反对蒋介石的军事独裁和汪精卫的动摇叛变。大革命失败后,邓演达痛心疾首,愤然出走,流亡异国。两年半的流亡生活中,他走访了社会主义苏联,在德国柏林博览群书,专攻政治理论,更多地接触了马克思学说,认为马克思用  相似文献   

2.
一九二七年武汉时期是“北伐时代的最高峰”。①国民党左派领导人邓演达在这一时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武汉政府的重心”、②“有力的支柱”。③为了排除国民党右派的破坏和干扰、坚持国共合作、反击蒋介石的个人军事独裁、推动国民革命深入发展,邓演达高举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旗帜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进行了坚决斗争,在大革命的关键时刻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大革命时期的国民党左派是忠实地执行国民党“一大”宣言、贯彻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派别,它的杰出代表是廖仲恺、何香凝、宋庆龄、柳亚子、邓演达等人。这一派别主要代表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与知识分子的利益。在国民党“一大”前后,它与右派作过多次斗争,为维护革命统一战线、推动国民革命的向前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国民党左派著名领袖邓演达先生,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小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家。他在大革命时期以及嗣后的几年里,突出的贡献就是在于重视农运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并提出了许多正确的观点和主张。他的农民问题与策  相似文献   

5.
一第三党是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后,由不愿与蒋介石集团合作的国民党左派人物——邓演达等发起组成。邓演达,广东惠阳人。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曾任黄埔军校教育长。大革命时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随第四军作战。他十分注重群众工作和农民问题。武汉政府时,坚决反对蒋汗的背叛行径。稍后,为避开反革命的迫害,化装为工人,沿平汉路徒步郑州,  相似文献   

6.
目前,学术界对国民党左派领袖邓演达联共问题的研究不甚系统,并且评价尚存偏颇。故此,笔者想从纵的方向作较为系统和实际的分析,旨在抛砖引玉。我感到,邓演达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后的八年中,其联共思想由于受当时诸因素的影响,有一个演变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邓演达从1924年1月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至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是其与共产党竭诚合作的阶段。在此期间邓演达对共产党评价公正、感情赤  相似文献   

7.
作为国民党左派的领袖人物,邓演达在黄埔军校建立之初,和孙中山、廖仲恺等人一起积极参与黄埔军校的创建工作,在黄埔军校担任教练部副主任及教育长期间,他高度重视学员的军事训练及思想教育,坚持孙中山以主义建军的宗旨,并积极支持共产党的工作,坚持和国民党右派作斗争,有力地维护了军校内的革命统一战线。由于其不可避免的阶级局限性,无法认清楚蒋介石的本质,导致他在中山舰事件的问题上不够成熟。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北上期间,以西山会议派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公然分裂国民党,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鲍罗廷在共产国际和中共的敦促下转变对国民党右派妥协政策。在国民党"二大"后,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逐渐主导国民党党权。国民党右派为争夺国民党党权,最终发动中山舰事变,谋求军权高于党权。由于苏联使团和鲍罗廷对蒋介石的妥协,国民党左派失去了以党权限制军权的机会。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最终通过中山舰事变取得了国民党最高权力。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名的国民党左派、农工民主党创始人邓演达先生早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曾经对资产阶级人权观进行了批判,系统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他的人权思想集中表现在:首先必须反对侵略和压迫,以获得人民的生存权;二是必须反对封建专制,以争得人民广泛的政治权利;三是必须反对统治者的掠夺专断,主张平民享有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利;四是必须反对资产阶级民主,主张建立平民政权,以获得人民真正的民主。然而,他站在小资产阶级立场上,错误地认为不必经过中共的领导及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只有他所领导的第三党才能获得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民主。实践证明这是无法实现的。这是邓演达先生人权观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邓演达是国民党在大革命时期的重要人物,是1927年后第三党的代表,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扮演了重要角色。自他逝世后,学界对他的研究就一直不绝如缕。尤其是近年来,邓演达研究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对他军事思想、政治思想,还是平民主义观等,都有许多人涉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些成果为进一步研究邓演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然而,在研究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11.
邓演达的农民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国民党左派著名人物,邓演达非常重视农民问题。他认为土地问题是农民问题的关键,井提出了实行“耕者有其田”的解决方案。为此他支持农民运动,主张开展农民教育,以促进农村发展。邓演达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今天仍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左派的认识及其实行的政策是马列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在中国的初步实践,是推动大革命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综观中共对国民党左派政策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廖仲恺遇刺以前,中共对国民党左派的认识虽然肤浅,但其政策基本上是可行的,这使得国共合作不断巩固,工农运动蓬勃开展。1925年10月中共中央二次扩大会议之后,中共在国共合作中的妥协思想逐渐占了上风,实行的政策逐渐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邓演达在第三党时期未能和中共联手合作有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复杂原因,阶级的局限性使他未能认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领导权全面转移的必然性;他观察问题的主观片面性导致对中共及其领导的革命运动的误解;共产国际的“左”倾错误指导和中共领导机关的政策失误,使双方的矛盾激化到对抗的态势。  相似文献   

14.
国民党左派主要人物,共产党的亲密战友邓演达先生是我省惠阳县永湖乡鹿颈村人。他生于一八九五年三月一日,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夜晚被政敌蒋介石秘密杀害于南京麒麟门外沙子岗。殉难时仅三十六岁,正是有为之年。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领导机关对邓演达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从高度赞扬、争取合作演变为不信任、疏远、断绝关系,到出现对抗态势。原因有三个重要方面: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左”倾错误指导;中共处在幼年时期,领导机关未能完全掌握住正确的思想、政治路线并出现三次“左”倾错误;邓演达及以他为首的第三党对中共和中国革命一些问题存在错误的认识。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确立了正确的思想政治路线,才对邓演达作出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国共关系是我国统一战线的主体,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左派的关系又是国共关系的重要内容。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正值幼年,缺乏统战工作的经验,对国民党左派的政策曾出现严重的失误。特别是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等鼓吹以“左派领袖”为中心的思想,主动放弃统一战线领导权,导致国民革命失败。为了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早期统战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深入总结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有必要将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左派的统战政策进行认真的剖析。  相似文献   

17.
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题写书名,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长萧耀堂作序,惠州大学社科部主任叶洪添教授撰写的专著《邓演达研究》,由广东高教出版社出版了。这部被列入广东省社会科学“七五”重点科研项目的著作问世,是作者八年心血凝聚的结晶,为惠州史学宝库填补了空白,为邓演达的乡亲父老奉献了一份爱心。邓演达出生在惠州市郊的三栋镇。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英勇二I。土,是有远见卓识的政治活动家,出色的军事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国民党左派领袖,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创始人,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他和同时出生于惠州的国…  相似文献   

18.
邓演达先生于1931年8月在上海被国民党特务机关逮捕,11月在南京被蒋介石秘密杀害,至今殉难已五十五年了。 邓演达,字择生,广东惠阳人。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曾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大本营警卫团长。国共合作后,历任黄埔军官学校教育长、国民党中央委员、军委会委员、农民部长、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湖北省政府主席等职。他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忠实信徒。宋庆龄同志曾高度赞扬他的“坚苦卓绝、忠勇奋发”的革命精神,说他是“超群出众、得天独厚的革命家。”他对蒋介石的反革命本质认识较早,反蒋斗争坚决。下面,笔者仅就大革命后期邓演达先生的反蒋斗争情况,作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苏俄提出中共与国民党的“党内合作”政策,是为其推行“东方战略”服务的,完全是为了自己利益,不符合中国实际,是孙中山与工产国际代表直接磋商的结果,中共和国民党内部都反对这一政策,共产国以持国民党,而共产党的活动受到共产国际的强迫和国民党的严格限制,这是大革命失败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20.
(一)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及以后的几年里,国民党左派著名领袖、中国共产党的朋友邓演达,在农民问题上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和主张,其最基本的方面,是正确地指出了农民问题是我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基本问题;没有农民的解放便没有革命的胜利。具体地说,他在斗争中形成了如下主要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