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中国掷球协会体运协小球字[2002]64号文件“关于同意创办《地掷球运动》杂志的批复”精神,西安体育学院与中国掷球协会联合创办国内唯一一份《地掷球运动》杂志,2003年3月正式创刊。2004年更名为《掷球运动》,2005年与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合作将杂志更名为《时尚球类》。  相似文献   

2.
小球资料     
《时尚球类》2006,(1):48-48
根据中国掷球协会体运协小球字[2002]64号文件“关于同意创办《地掷球运动》杂志的批复”精神,西安体育学院与中国掷球协会联合创办国内唯一一份《地掷球运动》杂志,2003年3月正式创刊,并于2004年更名为《挪球运动》,2005年与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合作将杂志更名为《时尚球类;、该刊以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所属的运动项目:曲棍球、手球、掷球(塑质地掷球、金属地掷球、小金属地掷球、桌掷球、草地掷球及掷弹球)、板球、台球、垒球、保龄球、橄榄球、棒球、壁球、  相似文献   

3.
《时尚球类》2005,(4):9-9
作为全国唯一一份专业时尚小球运动刊物。《时尚球类》三年三大步。从《地掷球运动》发刊。到《掷球运动》杂志.演变升华为今天的《时尚球类》,以其精美的印刷、多姿的内容、色彩丰富的图片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肯定。当然。由于改版,以及人员少、经费不足等多方面原因,我们的杂志仍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感谢全国各地关心和支持杂志的读者和小球运动爱好者,对我们杂志提出了诚恳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陈勇 《体育师友》2005,(3):44-45
小球(目标球)是塑质地掷球比赛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双方队员掷大球的目标,也是双方争夺的焦点。没有小球,比赛的意义也不存在了。因为双方比赛是围绕着小球而展开激烈而复杂的争夺战的。谁的大球靠近小球就得分,靠近越多,得分就越高。因此,无论是教练员或运动员都必须充分认识小球在地掷球比赛中的重要性,并充分运用小球战术,争取比赛的胜利,这是比赛的归宿。一为此,探讨小球在塑质地掷球比赛中的战术应用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掷球运动》2004,(1):18-18
小球(目标球)是塑质地掷球比赛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双方队员掷大球的目标,也是双方争夺的焦点,双方是围绕着小球而展开激烈而复杂的争夺战的,因此,无论是教练员或运动员都必须充分认识小球在比赛中的重要性,运用小球战术,争取比赛的胜利,这是比赛的归宿。为此,探讨小球在塑质地掷球比赛中的战术应用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掷小球技术是塑质地掷球运动四大技术之一,目前国内许多队伍对该项技术的运用不够重视,本文通过对四体会塑质地掷球双打比赛掷小球技术的运用研究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引起国内同行的高度重视,以便提高我国该项运动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7.
采用多球训练法对福建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20名运动员,进行了实验对比分析,探讨多球训练法对提高网前小球技术水平的效果,结果表明:多球训练在网前小球技术动作的动力定型、击球落点的控制、击球质量的提高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梓漪蹲下身,把球桶扳倒,白色的小球便冲进扁平的球盒里。她拽了拽粉红色的裤子,勒紧手套,用鞋底摆好一个球。站位,瞄准,抬手悬在半空,弧线划下飞速撞球……那小球便画了一道长长的曲线飞驰出去,看不到了。隔了大概两秒钟,一个小白点落在远处的革皮上,大概……220码。  相似文献   

9.
《网球》2012,(9):20
精准的小球可以改变比赛的节奏,迫使对方被动应对,让自己掌控比赛的局面,甚至直接赢得这一分。但是,如果放小球的时机不够准确、或者球员的手感不够细腻,都很容易弄巧成拙,让小球变成对手的机会球,反而使自己陷入被动之中。不宜放小球的情况主要包括:1)如果对方回球带来强烈的上旋或者下旋,由于旋转难以控制,此时最好不要采用放小球技术。2)紧张时切忌放小球。通常,球员在镇静、自信并掌控局面时,才能放出高质量的小球。当你内心感到紧张时,对球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我们习惯把先手球称为“大球”,把后手球称为“小球”,例如①球为在杆球(当然是“最大球”),依次③球为红方“大球”,③>⑤>⑦>⑨,⑨球为“最小球”;白方②球为“大球”,②>④>⑥>⑧>⑩,⑩球为“最小球”。这样称呼在门球实战应用中十分方便。因为在门球竞赛过程中,运动员进场击球是按照序号轮次进行的,因此,“大球”和“小球”都是依次由大变小,又由小变大的。“最大球”落杆之后变成“最小球”,“最小球”在下一轮次起杆时将变为“最大球”。认真研究和认识“大小”球的变化关系对于指导门球竞赛的实战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重视“…  相似文献   

11.
我看《中国排球》西北师范大学体育系李蓉辉1985年新春伊始,中国排球协会创办的《中国排球》杂志诞生了。《中国排球》杂志创刊至今的十年间,为推动我国排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也为广大排球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在排球运动诞辰100周年的日...  相似文献   

12.
一、《规则》第十条第6点“掷出去的大球在未达到目标球前碰触围板.该球无效,执行有利原则时除外”.而《规则》第十一条第2点却又规定“在比赛中大球和小球碰到侧板后,但未碰到任何场外异物又回到场内,则为有效球”。该二点条文中分别提到的“围板”和“侧板”各指什么,是否可认为“倒板”即“围板”.就是比赛场地两侧的围板.也称“边板”。如果“倒板”即为“围板”.那么如何理解和执行这两点规定?  相似文献   

13.
从1984年起,美国女子篮球赛中开始采用小球,这种球周长28.5—29英寸,重18—20安士,比常规球小1.5英寸,轻2安士。在使用小球前,有关专家对使用后的情况作了估计。有人预料,使用小球后能便于队员控球、传接球和投篮,还能增强信心。但也有人推测小球将使命中下降,使攻防转换次数增加。此外,小球从篮板和篮圈上弹回时落点较难掌握。由于球小,球传出的力量相应较大,速度较快,这还会造成接球的困难。  相似文献   

14.
“时尚球类”是集塑质、金属、小金属地掷球、草地掷球,桌掷球、掷弹球六个小球和棒球等12个运动项目为一体的综合小球运动,其中地掷球比赛是趣味性、娱乐性、观赏性、竞技技巧性和对抗性较强的项目之一。在比赛中充分显示双方教绋员、队员的实力。所以赛前训练中对技战术的准备和布阵等情况,都要认真观察、分析和研判。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地掷球协会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小球中心和中国掷协的安排,由攀枝花教育局、攀枝花第四中学、攀成钢公司组成的四川地掷球代表团应法国和阿尔及利亚国家地掷球协会的邀请,在团长、省体育局党组成员、省体总副主席王建初同志的带领下,于2004年8月4~25日,先后访问了法国和阿尔及利亚,顺利完成出访任务。  相似文献   

16.
郑乔 《时尚球类》2006,(3):10-10
这一次,地掷球真的火了。 作为第五届女子世界地掷球锦标赛的承办方.浙江工贸学院正以其优雅的姿态迎接来自世界各国的掷球健儿们,中国的小球市场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将其成熟的一面展现给世人,世锦赛既是一个契机,也是一个载体.更是一个窗口,它迎来了掷球运动大步迈向世界的契机;也承载了国人对于普及型体育项目进一步发展的梦想;同时它也在向世人展示中国的大众体育意气风发的雄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读者热线     
近,有不少读者致函本社,表示非常喜爱阅读《中国排球》杂志,但苦于不知如何订阅和邮购,特别是希望得到现已过期的内容精彩的期刊;也有一些读者希望了解《中国排球》的主要内容和栏目,以及到哪里购买有关排球的书籍。现对以上问题逐一解答:   《中国排球》创刊于八十年代初期,是由中国排球协会和中国体育报业总社联合主办,刊头题字为中国排球协会名誉主席宋任穷。第一任主编为中国排球协会主席袁伟民。自 2000年第四期,袁伟民不再兼任主编,由国家体育总局排球管理中心主任徐利出任。   《中国排球》为双月刊的专业杂志,内设…  相似文献   

18.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把排球正面扣球动作排列成相互串连的单元序列,运用“排球正面扣球双向串连教学模式”,突出初学者在学习排球正面扣球技术过程中,以“保持良好的人与球关系”为学习重点,建立具有“共同要素”的单元序列,体现扣球技术的完整性和连惯性。通过教学实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前四期的《中国高尔夫管理》中,我们主要论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选购球车的基本知识(《球车,从选购开始》44期),接下来是关于球车的基本动力选择(《选择电力驱动还是汽油动力》45期),再接着是关于维护电动球车电池的方式(《电动高尔夫球车的电池维护》46期),最后是关于刹车系统的养护问题(《球车的安全保障——制动器性能》47期)。  相似文献   

20.
地掷球运动是双方球队队员,在一块长26.5×4.5米(有三合土或塑胶板)的场地上,以滚动投掷小球和大球为内容而进行比赛的球类活动。大球和小球是由二种不同颜色的合成塑料制成的。(小球:直径为4厘米,球重60克;大球直径11厘米,球重620克)。比赛开始,双方队员都站在同一场端的掷球区内,由抽签得胜的一队(以后各轮比赛开始均由前一轮得分的队)将小球掷出,并首先掷出大球,使大球靠近小球。随后的比赛是双方各自争取把本队的大球比对方的大球更加靠近场上的小球而得分。如认为本方掷出的大球没有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