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些家长以为限制吃盐只是一些疾病,如高血压病、心脏病、肾病的特殊要求,而正常人不必多此一举。因此,他们自身的口味可能就很重,这样孩子饮食中的盐量也会跟着“飙升”。更有甚者,有些家长以为孩子多吃盐劲儿大,身体棒,这可能是他们从实践中得出的“经验”。因为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那就是汗出得多的时候喝点盐水不仅可以增进食欲,调整口味,而且可以使人解除疲乏,力量大增。从医学角度上讲,人体的确离不开食盐,食盐中的钠和氯是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应激性、机体的酸碱平衡、体液的渗透压以及酶的活性所必需的。钠浓度过低,神经肌肉的兴奋…  相似文献   

2.
窝心贴     
《母婴世界》2013,(9):112-112
膳食养脑,不妨多吃葱和蒜;注意!中药泡脚的4大注意事项;适当吃零食,孩子身体长得棒;儿童最好少穿牛仔裤  相似文献   

3.
孩子回来说,他们班上有一个同学,话语不多,貌不出众,却随时充满了自信的神情。他不但学习成绩优异,而且身体棒,品行佳,吹拉弹唱样样都行,深为同学们所佩服。我抽了个空去这个同学家采访,想探究一个那做父母的究竟有什么教育、塑造自己孩子的“秘诀”。  相似文献   

4.
孩子有一副健康漂亮的好牙是每位的家长心愿。洁白、整齐的牙齿不仅让孩子吃饭香、身体棒,讲话吐字清晰,还能提升孩子的整体形象。牙齿保健,预防胜于治疗,下面就请专家谈谈孩子换牙期牙齿健康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家教指南》2007,(2):32-32
很多家长都希望将孩子早点送到幼儿园学知识,不过,南京市儿童医院的专家认为,孩子过早入园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  相似文献   

6.
有些家长总认为孩子三岁人园年龄太小,自理能力差,况且小小班没有什么可学,所以往往让孩子推迟一年半载才人园,做一名插班生,其实这样做利少弊多。  相似文献   

7.
猫富翁     
每当幼儿园放学时,在幼儿园门前都有不少这样的家长:手拿牛奶、面包、点心,给刚出园的孩子“加餐”。这些家长认为,幼儿园下午虽有午点,但孩子一般吃不饱,他们正在长身体,应该多吃点。据妇婴营养专家介绍学龄前儿童是有必要加餐的,因为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需要很多营养,但孩子的胃容量小,因此多次的摄食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要求。  相似文献   

8.
《学前教育》2008,(4):28-29
一次教学活动中,李老师将教学目标设定为引导孩子学习排序,以“给跳跳虎做项链”游戏方式导入活动,让孩子用两种颜色按照一定规律给跳跳虎的项链珠子涂颜色。为了给孩子一个选择空间,教师提供了多种颜色的油画棒。指导孩子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两种颜色画珠子。活动结束后,有少数孩子选择了用多种颜色来涂饰项链但没有规律。偏离了教师预定的教育目标。于是,有教师提出疑问:是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审美自由,给他们提供多种颜色的油画棒呢,还是应该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只提供两种颜色的油画棒?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  相似文献   

9.
正宝宝什么时候可以吃盐?吃多少合适?有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宝宝吃盐越少、越晚吃盐越好,这种说法有没有科学道理?宝宝吃盐越少越好,越晚越好,科学吗?小文的宝宝2岁多了,她对于宝宝的饮食很上心,尤其是听说宝宝吃盐多不好,她更是对宝宝食物中的盐严加控制。她身边有很多宝妈觉得盐对宝宝没有什么益处,反而害处会明显一点,  相似文献   

10.
您公开谈论自己的失误吗?您认为自己乐观吗?您限制孩子观看电视或录像中的暴力内容吗?遇到重要问题,您乐意让孩子知道吗?您帮助孩子交友吗?您有明确一贯的办法来管教孩子吗?您教过孩子如何身体放松,以对付压力、病痛和忧虑吗?您定期开家庭会议吗?您坚持要求孩子对他人彬彬有礼吗?您是否花时间教会孩子从日常生活中看到幽默?孩子抱怨某事太难或已经失败后,你仍让他坚持试下去吗?您坚持要孩子每天锻炼,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吗?您相信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总有解决办法吗?如果怀疑孩子正在伤害自己或他人,您也会尊重孩子的“隐私…  相似文献   

11.
李卓妍 《家教指南》2006,(11):43-44
每当幼儿园放学时,在幼儿园门前都有不少这样的家长:手拿牛奶、面包、点心,给刚出园的孩子“加餐”。这些家长认为,幼儿园下午虽有午点,但孩子一般吃不饱,他们正在长身体,应该多吃点。广州市妇婴医院营养师吴锦晖告诉记者,学龄前儿童是有必要加餐的,因为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需要很多营养,但孩子的胃容量小,因此多次的摄食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要求。  相似文献   

12.
《学前教育》2007,(3):30-31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形:班上总有一些孩子向我表示想当组长,甚至一些家长也替孩子提出这样的请求。据我了解.孩子想当小组长的理由不一样,有些孩子认为当组长可以多做些事情,也有些孩子认为当组长可以管别人。做组长有助于调动部分孩子的积极性.但组长这一工作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胜任的,而频繁更换组长让大家轮流做对班级的常规管理又不利。对此问题,我真的很为难。  相似文献   

13.
很多家长都认为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让孩子学习好,与之相配套的就是吃得好。“孩子正在长身体,吃多好都不为过,等将来一长个儿,自然就会瘦了”。家长们常常陷入这个误区。  相似文献   

14.
张备玲 《山东教育》2004,(30):44-47
当今社会,大多数家庭一般只有一个孩子,父母无不深爱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培养教育空前重视。有的父母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包揽一切;有的父母很早就教孩子写字、计算;有的父母强制孩子去弹琴、绘画……父母们为孩子的身体发育状况和智力开发绞尽脑汁,却忽视了孩子创新个性的培养,而这一点,我认为是家庭教育中最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有些家长,特别是年岁较大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是在农村里,总喜欢在孩子打完防疫针后,给孩子吃些小鱼小虾等发物,意思是让防疫针发出来,效果好。还有的家长做法则相反,他们认为必须忌口才有效果,不敢给打完防疫针的孩子吃这吃那。其实,这两种做法都无科学根据,是对孩子身体不利的。  相似文献   

16.
央视少儿节目主持人鞠萍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方面有三支"魔法棒"。一是"狠心"魔法棒:杜绝蛮横小霸王。由于自己工作忙得不可开交,儿子翼遥半岁时就被"狠心"送给外婆照顾。但没过多久,发现老人太惯孩子了,她还是决定把孩子带回来从严管教。鞠萍认为,对孩子适度严格,有利  相似文献   

17.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习惯于对幼小的孩子发号施令,对孩子提出种种要求。如果注意一下父母教育孩子时双方的身体姿态,就会看到,父母常俯身低头,而孩子总是站直身体,仰望着成人。在父母这种居高临下的身体姿态下,孩子往往会屈从于成人的发号施令,因为两者并不处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实际上,这  相似文献   

18.
常常听到人们对中小学生身体状况有这样的评价:“看这孩子长的白白胖胖,身体多好。”此时,家长格外高兴自豪。有时也可以听到家长议论“谁谁家的孩子,自从参加学校运动队训练,身体也好了,学习也上去了”等等。其实这种观念存在着两大误区。  相似文献   

19.
苍蝇只用一对前翅飞行,后一对翅膀已退化成为一对哑铃状的“平衡棒”,这一对小棒,能使它飞行时保持身体平衡和纠正航向。苍蝇飞行时,平衡棒以每秒300次的频率振动。如果身体发生倾斜和偏离航向,振动平面发生变化时,平衡棒的基部感受器就会感觉到,并传递给大脑神经中枢,从而迅速地平衡身体并纠正航向。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原理,研制出“振动陀螺”等新型导航仪,用于飞机、航天飞机等航天器上,就可以避免在急转弯时栽跟斗和自动终止危险的螺旋飞行。苍蝇的眼睛十分特殊,共有5只。其中,3只较小的是单眼,为感觉光度强弱的…  相似文献   

20.
刘强 《教育导刊》2003,(10):54-56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习惯于对幼小的孩子发号施令,对孩子提出种种要求.如果注意一下父母教育孩子时双方的身体姿态,就会看到,父母常俯身低头,而孩子总是站直身体,仰望着成人.在父母这种居高临下的身体姿态下,孩子往往会屈从于成人的发号施令,因为两者并不处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实际上,这种亲子间的交往关系往往可以折射出父母心中的儿童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