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到前段时间荣获三项奥斯卡电影大奖的音乐电影《悲惨世界》,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它改编自百老汇著名的同名音乐剧,而这部音乐剧,又是根据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的著名小说改编的。小说《悲惨世界》写于1862年,冉·阿让是小说的主人公,小说的基本情节也就是冉·阿让的悲惨生活史。冉·阿让是一个伐木工人的儿子,他从小就成了孤儿,由姐姐抚养成人。在他17岁那年,他的姐  相似文献   

2.
前些天,我读了雨果的作品《悲惨的世界》。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使我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书中讲的是:失业工人冉阿让因为贫穷被迫偷了一块面包,却被判坐了19年的牢。出狱后,冉阿让受到了米里哀主教的感化。后来,他改名换姓当上了市长,济穷救苦,大做好事,人们十分敬爱他。他受女工芳汀之托,收养了她的私生女———珂赛特。为了珂赛特的幸福,他成全了珂赛特和马吕斯的婚事,却不料受到马吕斯的轻视,不让他与珂赛特见面。当马吕斯得知冉阿让是自己的救命恩人时,就马上带着自己的妻子去看他,但冉阿让年事已高,身上有病,再加上情感上的打击,在马…  相似文献   

3.
说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是一部伟大的小说,不单是因为它曲折离奇的情节、也不单是因为它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角色。《悲惨世界》还堪称是巴黎的百科全书。在《悲惨世界》的开篇,雨果就不胜其烦地介绍了修道院的历史和清规戒律,只是为了把冉·阿让引入修道院;为了让一群盗贼讲俚语,他用相当长的篇幅来作关于俚语的"论文";为了写冉·阿让从下  相似文献   

4.
王立娟 《考试周刊》2013,(14):29-30
《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雨果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写的一部史诗性的文学作品。小说以主人公冉阿让传奇式的命运为主线,纵横交错,舒展了一幅法国大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下法国人民的真实悲惨生活画卷。作者把人道主义的感化力量视为改造人性与社会的手段。主人公冉阿让是作者苦心经营人道主义思想的集中化身,"人道主义"使主人公冉阿让做到了从恶魔到天使的转变,成为了大慈大悲的化身,让人们看到了善和美的力量,看到了人性的希望。  相似文献   

5.
证人不公正     
看过影片《悲惨世界》的人也许会记得这样一段情节:马车夫商马第被警长指认为前苦役犯冉阿让而被押上了法庭,而冉阿让的狱友们也一致指认其就是冉阿让。这时,已化名为马德兰的冉阿让挺身而出,这才避免了冤案发生。人证与物证是法庭判案的主要依据。人证即所谓的目击者证词,然而由于它一般是证人在相隔一段时间后对所发生事件的回忆,因而事实上它并不像人们所想的那样可靠。人们往往会以自己的方式解释所经历的事或人,并且很难把实际发生过的事和自己经过推理而认为理所当然发生  相似文献   

6.
正《悲惨世界》最常被谈及的情节一般都是米里哀主教送冉·阿让银烛台的这一幕,探讨人道主义精神。然而我更喜欢书中关于冉·阿让晚年内心深沉细腻的孤独这一段描写:他慢慢地把十年前珂赛特离开孟费郿时穿的衣服拿出来;先取出黑色小衣服,再取出黑色方围巾,再取出粗笨的童靴。珂赛特现在差不多还能穿得下,  相似文献   

7.
凡读过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代表作《悲惨世界》的人,都不会忘记冉阿让,凡熟悉冉阿让的人,想必不会忘了米里哀主教。冉阿让何许人也?他曾经是一个善良正直而穷困的青年,为了饥饿的小外甥女,他偷了一块面包,被判了五年苦役。他三番两次地逃跑,结果使刑罚越加越重,竟至被关押了十九年。牢狱的黑暗伴随他走完了青春的旅程,也彻底摧毁了曾经在他身上存在过  相似文献   

8.
我为学生读《悲惨世界》已一个多星期了。每天吃了午饭,学生们匆匆赶到学校,坐在教室里听我的“小说连播”———这一个小时,对学生来说简直是充满魅力的时刻!自从学生们认识冉·阿让、芳汀、珂赛特让以来,就对他们的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关注和真诚的同情。特别是对冉·阿让,学生们对他更是充满敬意。这天,我读到已经更名为马德兰并当上市长的冉·阿让,突然得知一个和他长得特别像的穷苦人,正被当作“冉·阿让”押送法庭审判———马德兰苦思焦虑了一夜。这样的想法萦绕在他的脑际:无辜的人代我受过,将要被人当作罪人判刑。我不能置之不顾。时…  相似文献   

9.
今天,看了《宽容能够带来什么》一文,我深受教育。这篇文章是大文豪雨果写的《悲惨世界》中的一个小故事。讲的是冉阿让因为偷了一小块面包服了19年苦役终于出狱了,他借宿在卞福汝主教家。为  相似文献   

10.
我为学生读《悲惨世界》已一个多星期了。自从学生们认识冉·阿让、芳汀、珂赛特让以来,就对他们的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关注和真诚的同情。特别是对冉·阿让,学生们对他更是充满敬意。这天,我读到已经更名为马德兰并当上市长的冉·阿让,突然得知一个和他长得特别像的穷苦人,正被当作“冉·阿让”押送法庭审判———马德兰苦思焦虑了一夜。这样的想法萦绕在他的脑际:无辜的人代我受过,将要被人当作罪人判刑。我不能置之不顾。时而又出现了这样的想法:那个人成为罪人,跟我没关系。而且,那个人进了监狱,沙威尔就不会再盯着我了,所以我…  相似文献   

11.
悲惨世界     
冉阿让出狱后,没有任何人理会他,最后是一个好心的主教收留他,然而他却偷了主教的银器逃走。他很快就被警察逮捕,主教不但不责难他,还为他开脱罪名。冉阿让深受感动,决心改头换面,重新做人。他化名为马德兰,来到蒙特漪,从工人做起,不久便累积财富,开了一家工厂。又因他乐善好施,受人敬重而被推选为市长。工厂里有位女工芳婷,因为有私生女儿被开除  相似文献   

12.
门上发出声音。是医生进来了。“早安和再见,医生,”冉·阿让说,“这是我可怜的孩子们。”马吕斯走近医生,他只向他说了两个字:“先生?……”但说时的神情等于完整地提了一个问题。医生向他丢了一个有表情的眼色作回答。“因为这种事使人感到不愉快,”冉·阿让说,“这不能成为自己对上帝不公正的一种借口。”大家静默无言,所有人的心都感到沉重。冉·阿让转向珂赛特,向她凝视着,好像要把她的形象带到永生里去那样。他虽己沉入黑暗深处,但望着珂赛特他还会出神。这个温柔的容貌使他苍白的脸发出光芒,墓窟因而也有着它的光彩。医生为他诊脉。…  相似文献   

13.
与名著同行     
涓涓流水,悠悠书河,我沿着这条河踏上了去寻找名著里的灵魂的征程。 春 清风闲坐,白云高卧,绿涛如浪,百花争艳,这就是春的底色。 璀璨!卡福汝大主教的慈爱点燃了冉阿让对生活的信心,而他的仁厚让冉阿让掉入冰窟十几年的心第一次感受到了温暖。 皎洁!欧也妮用她那颗纯洁的心去帮助堂弟查理,尽管查理最终背叛了许下的诺言,但她仍  相似文献   

14.
正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悲惨世界》讲述了一名苦役犯——冉·阿让的一生。冉·阿让为饥饿所困,因偷了一块面包而入狱。19年后他刑满释放,借住在米里哀主教家。主教通过一套银餐具、一对银烛台救赎了他沉沦的灵魂。从此他改名换姓,重新做人,当上了市长。期间,他帮助了很多人,包括沦落为娼妓的芳汀。后来,他为了帮助尚马秋而暴露了真实身份,重新入狱。费尽心机越狱后,  相似文献   

15.
冉阿让是雨果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的主人公.他曾经因为偷了一块面包而做了19年苦役,社会的不公使他仇视一切.经卞福汝主教的启发,冉阿让决心从善.他自我牺牲,正义善良,以德报怨,终于变成了一个纯粹的人.  相似文献   

16.
《悲惨世界》与《活着》均着意于表现人类充满苦难的人生,并通过描写主人公的一生来探讨人应当如何活着的永恒话题。《悲惨世界》与《活着》在人文主义立场及表现苦难方面存在相同之处。冉阿让和福贵不同的人生轨迹与归宿显示出中西迥然不同的传统人生观。  相似文献   

17.
<正>忏悔主题滥觞于宗教,遍布于往后的文学,外国文学中诸如《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以及《罪与罚》中的拉斯科利尼科夫,都是经典的忏悔者形象,而反观中国文学史,“五四”以来忏悔也是一个常见主题,鲁迅的《风筝》《伤逝》,郁达夫的《沉沦》,乃至曹禺的《雷雨》,对忏悔都有所涉及。  相似文献   

18.
冉·阿让是一个伐木工人的儿子,他从小就成了孤儿,由姐姐抚养成人。在他17岁那年,姐夫不幸去世了。就这样,冉·阿让担起了抚养姐姐7个孩子的重任。他身体非常强壮,但是他发现如果继续干目前所从事的职业,难以为孩子们提供足够的面包。  相似文献   

19.
<正>很小的时候读过《悲惨世界》,或许是简版吧。但总之,那时的我,丝毫不明白为什么这么一本无趣的书会是世界名著。唯一能记起的情节便是刚出狱的冉阿让借住在神父家里,夜里他心生歹念,想要杀了神父,却在看到神父睡梦中安详的面容时,不忍下手,只偷走了两只银烛台。第二天,警察抓住了他,把他带到神父面前,而神父却说:"这两只银烛台,是我送给他的,不是他偷的。"并对冉阿让说:"不要忘记,永远不要忘记您允诺过我,您拿了这些银子是为了做一个诚实的人用的。"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林黛玉我们不会忘却;《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珂赛特我们会时常想起;高老头的形象依旧让人感慨万千;哈姆雷特的个性依然活在人们心中……人物描写栩栩如生,个性纤毫毕现,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下面这篇描写人物的文章同样精彩,请你读一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