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一部神话小说,而关于它的主题时至今日一直争论不休。仅据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所举:“或云劝学,或云谈禅,或云讲道……文词甚繁。”近年来,《西游记》主题又成了学术研究的一大热点,“密码”说、“赎罪”说、“情理”说、“心路历程”说等新说烽起,其研究重视了全方位、多元化的开放活跃的态势。笔者以为,这么一部惶惶巨著,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2.
柳青 《学周刊C版》2011,(7):200-201
《老残游记》问世不久,就广受好评,与《孽海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一起被誉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中学课本里也把第二回“历山山下古帝遗宗,明湖湖边美人绝调”中“白妞说书”一段选录出来,作为描摹音乐的经典篇章学习。鲁迅先生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赞其“叙景状物,时有可观”,认为其写景特点是自然、逼真,有鲜明的层次和色彩,十分优美。胡适先生也曾在《序》中通过罗振玉先生写的《刘铁云传》入手,对《老残游记》中展示作者思想和文字技巧等方面进行评述,认为“这部小说是作者发表他对于身世、家国、种教的见解的书”。本文拟借鉴前人见解,从思想和文学技巧两个方面,简要梳理这部小说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3.
《后西游记》是《西游记》的一部续书,是一部具有完整象征意义的寓言小说。通过小说前四章孙司空的后代孙履真寻仙求道过程的本查,可以解读这段故事的象征内涵,印证《后西游记》的主题就是人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4.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一部神话小说,而关于它的主题时至今日一直争论不休。仅据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所举:或云劝学,或云谈禅,或云讲道……文词甚繁。近年来,《西游记》主题又成了学术研究的一大热点,密码说、赎罪说、情理说、心路历程说等新  相似文献   

5.
儿子九州今年8岁,在县城读小学二年级。他聪明伶俐,小小年纪不仅基本能读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说岳全传》《隋唐演义》等书,还为这些小说中的人和事写出60多首“打油诗”。受“百家讲坛”影响,他最敬爱岳飞和关羽,竟为岳飞一人写出4首小诗。  相似文献   

6.
谈起明朝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很多人并不陌生;但要论起元代邱处机所作的《西游记》,知晓者就不多了。三部书,一部地理书,一部平话,一部小说。然而,就是这三部书,在历史上曾被混为一谈,闹得纷纷扬扬。  相似文献   

7.
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以“近真”的笔法和“平淡自然”的艺术格调为当时上海社会写真,是近代狭邪小说的压卷之作,但关于这部小说的创作动机众说纷纭,胡适从作者当时的经济状况、成书时间及作品本身入手,认为这决不是一部“谤书”;王燕从韩邦庆本人的生活经历、性格特点入手分析韩邦庆借此书行敲诈之术的可能性,两人都本着从客观出发的原则,力图恢复韩邦庆写作《海上花列传》时真实心态,还历史以真实。  相似文献   

8.
1917年10月,胡适把他一年来写作的白话诗编成《尝试集》,给钱玄同看,并请他作序。钱玄同和胡适还没见面时,1917年7月,他就对胡适发表在《新青年》上的一些新诗提出过意见,说胡适的“白话诗”“犹未能脱尽言的窠臼”。胡适看了钱玄同的批评,给钱玄同复信里说:“此等诤言,最不易得……”所以胡适后来在北京所写的白话诗。就都不用言了。  相似文献   

9.
与书共舞     
黄斗 《红领巾》2008,(3):36-36
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书虫”。在我漂亮的小书柜里,有许许多多好看的书:经典的小说,幽默的漫画,还有古老的四大名著……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神话小说——《西游记》。  相似文献   

10.
吴祖湘先生在《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一文中指出:“任何神话都产生于现实,由于现实问题的触发而幻想出来的。……吴承恩在他的志怪小说《禹鼎志》序中说:‘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时纪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正是因为《西游记》这样立足于现实.才引起当时的轰动并得到广泛流传。”无独有偶,2004年2月21日《人民日报·〈西游记〉随想》一文也说: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有几部《西游记》?三部。一部是元人李志常所.一部是元末明初人杨景贤所。一部是明人吴承恩所。这三部书,一部是地理书,一部是杂剧,一部是小说,可是在明代,小说和地理书曾被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2.
回眸《西游记》作者研究及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存所有的《西游记》明代繁本刊本 ,均未注明作者姓名 ,清代所有刊本均说明为“长春真人邱处机”著。经鲁迅等人考证 ,确定《西游记》为吴承恩著。章培恒等人怀疑吴承恩的著作权 ,而苏兴等人则坚持吴承恩说。我们认为 ,天启《淮安府志》著录小说《西游记》 ,系照抄吴承恩的好友陈文烛所撰《淮安府志》。吴承恩的《对酒》诗透出的信息 ,可看作吴承恩写作小说《西游记》的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13.
孙悟空人物设计褒贬的佛学释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是一部以神话小说为载体,通俗地图解佛学思想,弘扬佛法,点化众生的教科书,也是作者针对中国现实社会的各种弊端开出的改造国民性的一剂良方。孙悟空在这个佛学著作申是人闻罪恶的制造者,《西游记》在前半部分对孙悟空所持的是否定的态度,作者真正肯定的是经过改造以后的“斗战胜”佛,真正肯定的是孙悟空的改造过程。  相似文献   

14.
手眼通天出神入化──《西游补》中行者的功能小议汪颛明末清初人董说著的《西游补》是一部仅十六回的中篇小说。它名为补书(补入《西游记》“三调芭蕉扇”之后),实自成体系,是一部独立的小说。这部小说因其写法的离奇怪诞,不为一般读者所熟悉。鲁迅先生曾评论说:“...  相似文献   

15.
《广西教育》2007,(7C):42-42
金庸,原名查良镛。他自幼酷爱读书。并且笔耕不辍。是一名成功的报人、社会评论家和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1955年发表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1972年9月《鹿鼎记》连载完结。金庸宣布封笔。20年间先后完成“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十四部小说。成为武侠小说的典范。在大众中广为流传。影响深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别集概说     
别集是收录个人的作品而成的诗文集。数量很多,周洪才《略谈“别集”》就《四库全书总目》《贩书偶记》《贩书偶记续编》三部书目著录的别集统计,共得别集6905部(包括无卷数或卷数不全的307部),共79790卷。《辞源》《辞海》都认为别集是与总集相对而言的。“集”字为会意字,意为“群鸟在木上”(《说文解字》),有集合之义。集部以文人文章的集合而区别于收录古圣先王经纶天下遗训的经部、记叙历代帝王将相言行政教的史部和才士们关于天下政教规划设计的子部。就“别”字立说,别集还有一种把个人从整体剥离出来、从常人提升上来的意思。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和《天路历程》是中西方两部同以宗教取材的古代神话小说,在世界范围内都取得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就试图将《西游记》与《天路历程》进行比较,从中挖掘出两部作品的相似之处以及不同的地方,并作一个简单地总结概括。  相似文献   

18.
对司马迁的天人思想研究,一直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毫不怀疑地把《天官书》正文当作司马迁思想;一是认为他接受了董仲舒的“春秋公羊学”思想,宣扬了“天人感应”神学.本文认为,《天官书》正文乃司马迁之前的史官所作的天象记录,《天官书》的论赞才代表司马迁对天人关系的认识。作为一代文化巨人,司马迁是站在时代的巅峰上雄视千古的。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哪位思想家像他那样对“天人”问题给予如此强烈的关注和进行过如此深刻的思考。说他宣扬了“天人感应”的神学,或说他受时代与阶级的局限,都是不公正的。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幽默巨制。历代评论家都注意到了《西游记》幽默的风格,明人陈元之《刊西游记序》称《西游记》是“滑稽之雄”,胡适则说“《西游记》有一特长处,就是它的滑稽意味。”今人也颇有分析《西游记》语言之诙谐滑稽特征的文章,但笔者认为诙谐滑稽不足以表现《西游记》的整体艺术风格。诙谐滑稽偏重外在表现形式,幽默则是一种精神现象,它既有外在形式的滑稽俏皮,又有深层的居高临下、批判而又宽容的人生观照。滑稽、诙谐、幽默都可以引发人们轻松的笑,但滑稽、诙谐不排除低俗的噱头,而幽默则是一种高品位的笑…  相似文献   

20.
古传《西游记》是全真教龙门派开创丘处机所撰。“五四”后,鲁迅胡适等新进学据清代非主流见解,依明代天启府志,推定吴承恩是唯一作,完全否定《西游记》与龙门派的关联,几乎成为定论,本在引述大量有关献的基础上,侧重从元初关中陇山道教化区有关史实分析出发,首次提出小说《西游记》的直接祖本《西<平话>》系丘祖高徒史志经弟子作,本建议今后应将其与吴并列为《西游记》之作,并可在陕新辟“《西游记》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