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张天绪 《武当》2024,(2):4-6
<正>老子和他所著的《道德经》深奥无比,历久弥新。两千多年来,研读者不计其数,但又没有谁能够完全把握他的精神内核。孔子和老子是同时代人,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曾问道于老子。据说,有一次孔子出来后,弟子问他有何感受,孔子说,老子是云中的龙,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神龙见首不见尾。这证明老子是大智慧,是哲学家、思想家。《道德经》与《易经》《黄帝内经》被后人并称为道家三玄,高远神秘。《道德经》为什么那么有魅力,是因为老子是站在云端看天下,  相似文献   

2.
吴明珠 《收藏》2006,(10):96-96
东周时期,贵族盛行佩剑,视带剑为体现身份地位的标志。《老子》称贵族“服文采,带利剑”。《吕氏春秋&;#183;侈乐》说:“世之人主,皆以珠玉戈剑为宝。”《吴越春秋》记载:越王允常聘欧冶子作名剑五把,三大二小:“一曰纯钧,二曰湛卢,三曰豪曹或曰盘郢,四曰鱼肠,五曰巨阙。”  相似文献   

3.
我国俗称的老庄学派,系指以《老子》(又称《道德经》)和《庄子》两书为理论指导的学派。《老子》的作者,据考有多人,现公认者为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我国道家尊为鼻祖,道教尊为“玄玄上帝”。由于他一生中重视养生,所以成为我国古代的寿星,司马迁在《史记》中有《老子列传》。其中说:“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庄子》(又称《南华经》)的作者公认为庄周及其门人,庄周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的中心人物,他继承了老  相似文献   

4.
原色 《当代体育》2010,(6):29-31
肯&;#183;洛什执导的电影《寻找埃里克》中有这样一组镜头:男主角斯蒂夫&;#183;艾弗茨,一个落魄的邮差,在梦幻中遇到了坎通纳,他问国王,“你职业生活最难忘的是哪个进球?”后者目光深邃,遥望远方,似乎陷入长久的回忆,  相似文献   

5.
路迪民 《武当》2007,(7):29-31
靕俘音“真道” “靕”,《汉语大字典》注:“品行纯正,不染邪曲。《改饼四声篇海·青部》引《俗字背篇》:‘靕,太上作,张道忠添注:从一,从止。从主,从月为青。正者,真也。一并止为正。主者,注也,注月为青,青者东方之色也,五方之首也,四正之初也。正者,真也。人能行真正不染邪曲者,为仙之基本也。’”[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姚荣铨 《收藏》2001,(9):45-45
前不久的一个周末,沪上“文华里”举行了《小大由之&;#183;章汝爽书法赏读会》,高朋满座,风雅可人。  相似文献   

7.
《收藏》2001,(3):82-83
由中央电视台信息部《商务电视&;#183;艺术品投资》栏目发起,《人民日报&;#183;市场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文物报》、《中国商报&;#183;拍卖导报》、《美术报》、《新民晚报》、《集邮》、《收藏》、《收藏家》、《中国收藏》等10家业内权威媒体联合举办的“2000年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10大热点”评选活动于2000年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评选揭晓,并于2000年12月31日20点10分于央视第二套节目播出。  相似文献   

8.
云烟散人 《武当》2001,(5):13-15
金丹一法乃是修炼诸法中最为精良者,雨武当派在金丹(包括内外二丹、玄门大小丹)方面独步天下。著名气功权威理论家龙门派传人,已故的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文献委员会副主任王松龄先生,在其著作《中国气功的史&;#183;理&;#183;法》(华夏出版社)中言:“据道家内部传说,武当一派在丹药方面是有其独到之处的。”此处所说的丹药,不仅仅是治病之丹药.还包括了“地元丹法”之“丹砂点化法”和“天元丹法”中的“服食法”。  相似文献   

9.
李德建 《武当》2011,(4):29
老子《道德经》是言道之书。《道德经》说的是宇宙中自然之道,乃中华上古流传迄今之道。它所一以贯之于全书的核心就是老子的天人合一观。老子深邃地回答了天与人源于何处、天与人为何会合一以及如何合一等人类关心的永恒命题。  相似文献   

10.
宗朔 《武当》2000,(12):59-59
冬三月,万物闭藏,天寒地冻;草木凋零,蛇虫蛰伏。人体阳气内敛,阴气外浮,擅养生者当敛阴护阳,早睡晚起,以应天时。如《内经&;#183;素问&;#183;四气调神大论》所言:“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相似文献   

11.
四时养生法     
刘祥 《武当》2001,(2):49-49
一年中的季节变化,寒暑往来,雾露雨雪,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人体脏腑功能、气血运行、精神活动等发生改变。《素问&;#183;四气调神大论》早就指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明确指出人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均受自然界季节气候的影响,保健养生必须顺应四时阴阳之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祁志波  李超 《精武》2011,(1):46-47
道与德是人修身立命的根本,更是指导太极人悟拳、习拳的原则。只有做到以道为体,以德为用,才能够体道合德;只有明晰正确的太极拳理,才能参透与练出"真正"的太极拳。那么具体该如何操作呢?老子在《道德经》第67章中向我们揭示了他所珍藏的“三宝”:  相似文献   

13.
开心 《中国集邮》2001,(2):41-41
爱德华&;#183;斯坦利&;#183;吉本斯生于1840年,正是世界第一枚邮票在英国诞生的那一年,他是药剂师威廉&;#183;吉本斯最小的儿子。他们的家就在药店的楼上。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以师传为据,以独特的人生经历和视角,研究老子及其《道德经》,认为“柔弱胜刚强”与“刚强胜柔弱”乃是老子提出的一个伟大的哲学命题。  相似文献   

15.
孔德 《武当》2015,(1):60-62
(接上期)第七十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释解】本章句内容,依笔者之见,原来本该是《道德经》全文的最后一章,是老子写完《道德经》后发出的一番感慨。其实这个感慨在老子还没写《道德经》时同样存在。因为老子在正式撰写《道德经》之前,早就将其中的思想在社会中宣传了。因为宣传的收效令他有些失望,所以在撰写《道德经》的时候就将这一感慨抒发出来。不然就没  相似文献   

16.
《收藏》2006,(3):206-206
许宏泉 别署和州,九鹿朝阳馆主人,1963年生,安徽和县人,现居北京,职业艺术家,作家、美术史学者。历任《边缘&;#183;艺术》《中国典藏》主编。  相似文献   

17.
李养正 《武当》2000,(1):42-43
汉灵帝时(公元168—189年),河北巨鹿有太平道崛起。据《后汉书&;#183;皇甫嵩传》说:  相似文献   

18.
老子的《道德经》中也体现了他饮食的智慧。在《道德经》第12章,老子说:为腹不为目。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贪求声色的悦目,只要填饱自己的肚子。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但肚子只有这么一点容量,所以圣人的饮食之道是吃饱肚子,还有基本上不寒冷,有衣穿,就行了。为腹是“以物养己”,就是用外部的事物来滋养自己的生命;为目是“以物役己”,用外面的事物来奴役自己,这就不对了。那就意味着人变成物化了,你喜欢金钱被金钱物化了,你喜欢美色被美色物化了,你喜欢喝酒被酒物化了,这就叫“为目”不叫“为腹”。老子又提出他饮食之道的另一点,即“五味令人口…  相似文献   

19.
我知“道”     
方瑛 《武当》2009,(1):46-47
老子在《道德经》里写进了70个“道”子,这标志着“道”是《道德经》一书的核心和基础,是经文中最最重要的词语。是否理解“道”的真意,成为正确解读《道德经》的关键。但是,当今却有一部分人,对“道”的认识还处于蒙昧之境,根本还没有弄明白《道德经》里“道”字的真实意义,就写出了大量与“道”意向悖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20.
方瑛 《武当》2008,(4):42-43
老子修“道德”,以其对修道之切身体验,写成《道德经》一书。二千五百多年以来,后人对这部经典虽然原则上认为它博大精深,面实际上却有不少人觉得它词意难懂,神秘莫测,如坠五里云雾,迷迷糊糊,如同盲人摸象般作出了治世解、资政解、兵家解、百姓生活解等诸多不同的片面释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