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1,(2):F0004-F0004
李德生,石油地质学家。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地质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德生长期致力于石油勘探开发和地质研究工作,是新中国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和开发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相似文献   

2.
专家简介:邹才能,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地质师,1963年出生,石油地质专家,教授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地质勘探系,2004年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获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副理事长,北京石油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石油学会天然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石油学会  相似文献   

3.
李德生,中国科学院院士,石油地质学家。1922年生于上海,1945年中央大学地质系毕业。1945年至1977年在玉门、延长、大庆、四川、胜利、大港和任丘等油气田从事现场石油勘探与开发地质工作。自1978年至今,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地质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2001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4.
康玉柱,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1936年出生于辽宁省北镇市,1960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曾任新疆石油普查勘探指挥部技术负责人、塔北油气勘探联合指挥部指挥兼专家组长、西北石油局副总工程师、西北石油局高咨组长,兼任国家储委油气专委委员、国际地质对比计划294项中国工作组专家、“八五”、“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重点项目负责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储量委员会委员、中国石油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开发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石化新星公司咨询中心委员、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德生先生是国内外著名的石油地质学家,是新中国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和开发事业的开拓者之一,1978年以前,他一直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第一线的地质家,之后,他又从事全国油气地质勘探开发的科学研究工作,足迹几乎遍及中国含油气盆地和勘探开发的油气田。近日,记者在北京采访了这位德高望重的老科技工作者,在李院士的办公室中,我们一同回顾了老人的科技生涯,那些曲折,那些荣光……  相似文献   

6.
哈萨克斯坦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是里海地区第三大油气资源国。国际大型石油公司在哈萨克斯坦国内大型油气田的勘探开发方面占据主要地位。中国石油公司自1997年进入哈萨克斯坦,经过近20年的开拓和发展,已经有多家国有石油公司和民营石油公司活跃在哈萨克斯坦油气战场。目前,中国石油公司在哈萨克斯坦年产量约占哈萨克斯坦石油年总产量的25%。  相似文献   

7.
韩大匡,男,中共党员,1932年出生于上海,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采矿系,原籍浙江杭州萧山区。从事油气田开发研究工作五十余年,在高等院校任教近二十年,组建了我国首个油田开发系,1972年调入中国石油勘探开发规划院(现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历任该院开发室主任、副院长兼开发所所长、总工程师等职,现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8.
经过了四十多年的发展,大庆油田的无限辉煌渐渐成为了历史。在中国的能源版图上,波涛汹涌的广阔海域逐渐走进决策层的视野。2005年12月初,中海石油先后与美国、加拿大等3家外资公司签订了南海深水海域的勘探开发合同,意味着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有了一个质的变化。也许,会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16(4):272-274,318
1 首席科学家沈平平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博士生导师。 196 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流体力学专业。兼任中国石油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石油工程学会主任等职。在油层物理和提高石油采收率等油气田开发领域做出了突出成绩 ,在生产应用中取得明显效果。应用油藏工程学、渗流力学、计算数学和分形几何学等方法 ,使油藏多孔介质孔隙结构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将实用油藏工程方法与渗流力学理论有机结合 ,在宏观与微观油水运动规律和渗流物理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 ;主持…  相似文献   

10.
石油地质实验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这已被上百年的勘探史所证实。石油地质实验仪器装备是开展石油地质实验分析的必备工具,是表征石油地质实验室技术能力的标志,是提高和发展石油地质实验技术水平的必要条件。石油地质实验仪器装备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是油气勘探开发的直接保障。因此,石油地质实验是油气勘探开发管理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金秋科苑》2012,(13):108-109
中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将于今日在中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这是中国石油公司首次独立进行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标志着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国内的油气资源严重不足和原油进口量的逐年增加,使国内面临严重的油气安全问题.因此,开发海外油气资源,实现油气进口多元化,将是今后我国石油公司的战略重点.基于国际油气勘探开发活动与国内相比,具有综合性风险高、投资回收期长等特点,应用蒙特卡罗模型进行国际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量化勘探风险,指出对我国石油公司乃至其他外国石油公司从事国际油气勘探开发项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油气储量管理和效益评价方法研究--以吉林油田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油气早期勘探评价阶段,对油气储量勘探管理和开发可行性评价是中国石油工业企业一项比较困难的实际工作。该文在充分利用我国石油工业企业勘探、开发以及财务部门提供数据资料的基础上。依据油气投入产出平衡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效益储量”的概念,同时把单井在一定时期和原油价格条件下的最低经济极限产量、油气生产能力和最低油气储量规模作为油气“效益储量”的经济判别指标,并以实例方式对中国石油的吉林油田(部分)探区在18美元/标准桶原油价格条件下的石油“效益储量”评价指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以“散点图”进行数据回归分析,得到了吉林油田部分油田区块的储层深度与油藏产量下限、油藏面积与储量规模下限的数量关系模型,并通过此模型对吉林油田不同储层、不同面积条件下的效益储量判别和分析标准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近期,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和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的研究人员,在国际重要学术杂志《科学报告》上发表了能够揭示地下石油在几百万年前甚至上亿年前的流动方向和里程的新指标。这项成果对于研究石油的流动规律、油藏的形成、石油在地下的分布规律和石油勘探等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石油是重要的能源资源,石油产业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石油的不断开采和利用,勘探钻井已经不能满足所需,深层石油储层的勘探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勘探钻井技术是深层石油储层开采的关键技术,已经成为相关人士研究的热点话题。文章对深层石油储层进行了概述,并探析了深层石油储层的勘探钻井技术及其发展前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他是我国油气勘探和开发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他曾经跋山涉水,在野外勘探找油找气,到现在对热点油气问题仍然坚持不懈地关注、思考和研究,他用全部的身心在"为国家找资源",书写自己的勘探人生……  相似文献   

17.
白文龙 《今日科苑》2012,(24):14-16
李子丰,1962年7月生,河北省迁安市人,中共党员和民盟盟员,燕山大学石油工程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东北石油大学(原大庆石油学院)钻井工程专业;1986年于该院石油机械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1992年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1992年~199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博士后。1994年~1997年大庆石油学院副研究员;1997年~1998年大庆石油学院研究员,大庆市政协常委;1999年中国地质大学"211"工程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在美国路易斯安娜大学做访问学者。兼任东北石油大学客座教  相似文献   

18.
杨辑 《科技创业月刊》2009,22(10):I0001-I0001
罗平亚,男,汉族,中共党员.1940年6月生.四川隆昌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原西南石油学院院长.“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井完井技术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四川省学位委员会委员,并任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3年毕业于四川石油学院(现西南石油大学)石油钻井专业,同年留校任教,  相似文献   

19.
白文龙 《金秋科苑》2012,(24):14-16
李子丰,1962年7月生,河北省迁安市人,中共党员和民盟盟员,燕山大学石油工程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东北石油大学(原大庆石油学院)钻井工程专业;1986年于该院石油机械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1992年于中国石油大学㈡匕京)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1992年~199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博士后。  相似文献   

20.
勘探开发一体化是加快勘探开发的实施进程,尽力缩短勘探到开发之间的产能建设周期,缩短资源向储量转化、储量向产量转化的时间,早日获得经济效益,控制成本投资,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国内、国外、国际石油公司均在实践勘探开发一体化中取得显著成果。PK公司的勘探开发一体化是在工作中逐渐摸索形成的先进的管理方式,是适合在哈国高效建产,以经济效益规避风险,尽早收回投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