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考古资料看古代戎族的社会发展状况马建军,杨明春秋战国时期,在陇山以西,渭、泾二河流域及岐、梁山以北的广大区域内,生活着古史记载中“西戎八部’和一些小的戎族部落.这些戎族部落从兴起到消亡的社会发展状况,我国的典籍记载少而简单,给后代的学者研究带来了很...  相似文献   

2.
对秦人族源问题的探索,其目的在于探讨我国古代居民的活动情况,以及我国古代民族的形成和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规律等问题。某些学者认为秦人起源于戎狄。这种看法,值得进一步商榷。因为秦人的祖先并不是来自西方的戎族,而是来自东方的夷人,只有其迁居西方才与戎人共居。  相似文献   

3.
军戎服饰作为一种物质产品,除了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外,它还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本文以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为背景,中国古代传统审美思想为依据,挖掘中国古代军戎服饰中深层的文化内涵,说明了军戎服饰中所蕴含的特殊的审美思想和精神指向。  相似文献   

4.
宋涛 《现代企业教育》2013,(24):378-378
在安岳石刻造像中,可以清楚看到健身健美、摔跤和武术等古代体育活动的石刻像。在甲骨文中所体现出来的体育元素是当时人们对于自己身边发生事情的最直接记录,这些体育元素和当时的军事、祭祀等紧密相连,印证了古代人们“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思想。  相似文献   

5.
汉字趣谈     
<正>正思"戎"马泪盈巾"戎"是个会意字,本义是古代的兵器。"戎"这种武器,在古时分为五种,包括弓、殳、矛、戈、戟。《礼记·月令》中"以习五戎",意思就是练习和使用这五种武器。甲骨文的"戎",左边是"戈",代表武器,右边是"甲",代表防护用的盔甲,合在一起就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古代青铜器与早期国家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青铜器与国家政治关系密切,主要用来制造维护奴隶制王朝统治的兵器和礼乐器,充分体现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重要内容.青铜器在我国早期国家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不是特别突出,在维护统治秩序方面作用巨大,从而使奴隶制国家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比较强大.适应当时的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是我国古代青铜器和其他国家早期青铜器的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7.
科举考试对古代礼俗制度的影响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举考试是我国古代一项很重要的选官制度,在我国古代社会结构中占据着中心地位。科举考试对我国古代的礼俗制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产生了富有科举色彩的礼俗活动。从而得出启示:科举学是一门内容广博、趣味十足的学问;从民俗文化学视角加强科举文化研究,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宝贵文化资源具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的一生中充满了聚合离散。"自古多情长离别",千百年来,人们由于赴考、出使、迁谪(宦游)、乡旅、征戎、归隐等原因,不得不离开家乡,远离亲人朋友,这就让"离别"成为我国古代诗歌书写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9.
北戎、山戎是先秦时期重要的部族,在民族史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然学界认为山戎即是北戎。此说并不可信,先秦时期的北戎与山戎并非同族,也非同名。二者是出现时间不同,活动地域不同,势力不同,名号涵义不同,灭亡时间及原因不同,有着不同历史的部族。学界将山戎与北戎混而为一的原因在于《史记》记载有误。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公文源远流长,最早始于殷商时代的甲骨,经过逐渐发展演变,至今已有三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殷商时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从商朝甲骨卜辞来看,商朝的王室十分重视利用神权维护政权,先鬼神而后人事,凡事必定卜问鬼神,一事常问多次。这些甲骨卜辞为我们留下了有关商朝宗教、战争、农业、牧业、手工  相似文献   

11.
磬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伴随着中国传统的礼乐合一制度,磬文化源远流长,在古代的各种礼仪庆典、丧葬祭祀,磬都是不可或缺的伴奏。当然,现代的传统民俗活动和古代相比有很大的变化,但磬的身影在这些活动中并没有销声匿迹,相反还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青铜器刚一开始,礼器和兵器的铸造就占据着明显的位置,此后更蔚为大观,因为先秦时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人讲究祭祀,看重兵力,并将他们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这是古代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或缺的,然象楚人那样喜祀崇武,举世却无有出其后者,这是历史赋予的,也是地理环境所决定的,其形成和发展是多因的、多层次的,地理环境、经济生活、政治背景、旧代遗俗,无一不对其影响和规定。兹篇所论,正是通过些因素来讨  相似文献   

13.
前言在敦煌壁画中,大量留存着我国古代音乐、舞蹈的图像。这些图像具体的表现,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乐伎,在各种场合、情节之中,表现了各种音乐舞蹈的内容。各种乐伎,出现于壁画的各个角落,别开生面地展现了一幅幅古代乐舞活动的场景。  相似文献   

14.
西戎是春秋战国及其以前活动在固原地区的主要民族之一。在六盘山一带和泾源县等地有空同氏戎,泾水以北有乌氏戎,固原以东和东南又有义渠戎等。史书中记载较多的是义渠戎与相邻的秦国的长期战争。一、秦兼并义渠和秦国的统一秦国兴起于陇西,在西周和春秋时代,就被当时人看作戎、狱之国(如晋惠公六年,惠公为秦穆公俘获,其大臣扬言“必报仇,宁事戎、狄”)。现代的研究家,亦有主张秦为戎  相似文献   

15.
古代宁夏是我国北方羌戎等少数民族所居之地。秦代在这儿设置了北地郡。汉代仍为北地郡,固原属安定郡。魏晋南北朝时,北方的少数民族先后在宁夏一带建立了“大夏”等地方割据政权。隋、唐、五代,宁夏分属朔方郡、灵武郡,固原地区隋置为平凉郡,唐改为原州。宋时,党项羌族拓拔思恭部的后裔李继迁又建都于中兴府(今银川市)建立了封建割据  相似文献   

16.
汉代百戏中的体育活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我国古代百戏演变过程的基础上,论述汉代百戏中出现的体育活动,初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指出汉代百戏的形成和兴盛,对我国古代体育活动的发展及其主要特征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中,留下了丰富的关于古代环境保护思想与实践的记载。神话传说。远古时代的人们在极其艰苦的自然条件下,从事着改善和保护环境的话动,这些活动在当时没有文字印刷的情况下,只能以神话传说的形式流传下来。“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就属于这一类,这些改善或保护环境的活动当然不是“鲧禹”、“女娲”等个人所为,而是整个氏族部落的活动。  相似文献   

18.
宋代戎州民族贸易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在戎(叙)州境内和邻近地区居住着多支少数民族。宋代戎州民族关系一度紧张,但由于汉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共同需要,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民族贸易市场,对发展戎州经济起过积极作用。宋代戎(叙)州民族贸易市场的开设,反映了各族人民希望友好往来,在经济上互惠互利的愿望,故能贯穿于整个两宋时期而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19.
在《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了西北戎羌诸部与中原华夏民族有着很深的渊源,例如夏禹就被认为出自羌系民族。在殷商甲骨文之前中原华夏应有一个图画文字的时代,而与华夏民族联系密切的西北戎羌的岩画,就是这种图画文字的留存。因此将殷商甲骨文与早期戎羌岩画相互参照相互解释是可行的。在上古时代太阳神崇拜在我国广泛分布着,甲骨文的"昊"所表现的形象与吴家川岩画上的形象非常相象。文章试将甲骨文中与太阳有关的"皇,帝,昊"等字与甘肃省靖远县吴家川岩画相比较,以此印证书画同源的理论,为当代中国画的创作提供可以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户新竹 《文教资料》2014,(15):54-55
和戎外交是李鸿章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晚清时期的国际国内形势看,李鸿章的和戎外交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其和戎措施比较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在客观上缓和了清政府与列强之间的关系,为洋务运动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清王朝的改革。因此,李鸿章的和戎思想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