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创意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不用说别的,现在随便问一个人,几乎都知道创意产业这个词。还有,北京过去经典的旅游景点是长城、故宫、十三陵,现在最火的却是798、南锣鼓巷、后海。而这新出现的旅游景点都是北京创意产业的集聚地。  相似文献   

2.
在北京.说起艺术家和创意人的集聚地儿.无非就是那几个:798、宋庄、草场地……这些地儿都远离喧嚣的市中心.给人一种子然另类的印象。所以.当在北京国贸CBD区“邂逅”尚8创意产业园(图1)时.不禁让人心里徒生诧异,并迫不及待地想到里头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3.
创意资讯     
宋庄为创意产业腾地方通州区宋庄镇党委书记胡介报在通州区人代会上透露,今年宋庄将建3至4个新村,近万村民将搬进新楼。届时宋庄将腾出约5000亩地用于创意产业及综合开发。5年内,宋庄47个村的6万村民将全部搬进新村。宋庄今年还将启动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聚集区的基础设施建设,1000多亩地将被用作建设国际艺术展区。届时各国艺术馆将在该区聚集,形成一个艺  相似文献   

4.
话题背景在国内,宋庄与798、大芬村一样,代表着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符号。它是中国当代艺术走向世界的名片,也是一个相当富有代表性的中国创意产业基地。如今,这个云集了1500名艺术家的聚集区  相似文献   

5.
把2007年称作是中国创意产业元年也许并不为过。在这一年,累积多年引而不发的创意产业终于全面占领了中国新经济的制高点,也成为国内媒体、大众和学术界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讲创意不再是某个行业的专利,在过去的一年里,不但传统的广告、动漫、游戏等行业高调出击,而且很多原来看似不着边的行业也拾乘创意产业的顺风车一路高歌猛进。同时,各种展会、论坛以及创意集市不断哄抢着人们的眼球——虽然有时候在某两个活动之间很难找出什么区别。相比热热闹闹的赚钱和赚眼球,作为一个经济产业的学术研究好像有点滞后。当然,这也许是因为这个产业的突然崛起让很多人根本来不急思考,难道真是赚钱的欲望蒙蔽了理性的光辉?高调和低调都不重要,学术和理论暂时也无法让人们提起兴趣,赚眼球的不一定能赚到钱,赚到钱的可能根本不在乎眼球,闷声发大财的公式在创意产业依然好使。于是,一些产业精英们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上市公司,也有一些人在唱完高调之后转身离去。从2007到2008,创意产业会被即将到来的奥运会遮蔽住闪亮的锋芒,还是借力奥运一举超越传统产业?一切皆是未知,但一切皆有可能。  相似文献   

6.
《世界发明》2008,(1):18-21
把2007年称作是中国创意产业元年也许并不为过。在这一年,累积多年引而不发的创意产业终于全面占领了中国新经济的制高点,也成为国内媒丛,大众和学术界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 讲创意不再是某个行业的专利,在过去的一年里,不但传统的广告、动漫、游戏等行业高调出击,而且很多原来看似不着边的行业也搭乘创意产业的顺风车一路高歌猛进。同时,各种展会、论坛以及创意集市不断哄抢着人们的眼球——虽然有时候在某两个活动之间很难找出什么区别。 相比热热闹闹的赚钱和赚眼球,作为一个经济产业的学术研究好像有点滞后。当然,这也许是因为这个产业的突然崛起让很多人根本来不急思考,难道真是赚钱的欲望蒙蔽了理性的光辉? 高调和低调都不重要,学术和理论暂时也无法让人们提起兴趣,赚眼球的不一定能赚到钱,赚到钱的可能根本不在乎眼球,闷声发大字财的公式在创意产业依然好使。于是,一些产业精英们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上市公司,也是一些人在唱完高调之后转身离去。 从2007到2008,创意产业会被即将到来的奥运会遮蔽住闪亮的锋芒,还是借力奥运一举超越传统产业?一切皆是未知,但一切皆有可能。[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创意产业园区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基地,其发展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状况的标准之一。在"十一五"期间,中国许多城市都重视起创意产业的发展,也都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区。北京作为全国创意产业的中心,其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也走在了前端,对其进行分析,也许有助于我们了解北京的创意产业发展状况。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利用数据综合分析全国各地创意城市的创意产业园区,也算是对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见证。  相似文献   

8.
位于北京东郊、距国贸不足30公里的宋庄,是一个主要由小堡村、大兴庄、辛店和喇嘛庄4个村组成的镇。这座一度受人冷落的远郊小镇,由于一群外来艺术家的进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命运转变,使得这里成为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焦点、人们争相朝拜的艺术圣地。  相似文献   

9.
对于一个做IT科技的人来讲,谈到创意是非常兴奋的,原因是原来我们在谈信息产业时,总是给人比较枯燥的感觉。大家一想到跟科技有关,很多人想到的会是一些工程师蓬首垢面编程序。虽然工程师写出的程序也许大家都会使用,但给人的感觉是这个产业比较平淡。而创意产业的提出就很有意思了,因为它第一次能够把很多个不同行业、不同兴趣、甚至在过去大家觉得完全不搭界的行业串起来。而我要说的是创意和科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玩,正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被主流社会所接受着,玩作为一种天性在创意产业的推动下渐渐走向了前台传统三大产业的划分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开始变得过时了,人们渐渐适应了从物理增值到创意增值的过程,在创意产业中,所有你能想象出来的生活方式,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经济  相似文献   

11.
创意产业用行动宣告了文化创意经济已经跳出原来单纯的广告创意或者"点子"的行业局限,正式走向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大舞台。一个家业的兴起,要看这个家庭的摆设、气象;一个行业兴起与否,则要看这个行业所能呈现出的人气与热度。北京的这个冬天注定要被创意与文化点缀成为一个不那么寒冷的季节。  相似文献   

12.
创意产业不是哪一个城市或地域的专利。打破北京抑或上海一枝独秀的局面对发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十分必要。北京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中心。在北京,和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企业、人才以及产业产出已经占了大陆整个创意产业的将近半壁江山。但这并不代表北京就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代言人了,因为在该产业频频带来利好消息的今天,谁都不会对这具有  相似文献   

13.
白珊 《世界发明》2007,(8):14-17
创意对于生活来说是什么角色?是辣椒油?还是调味瓶?抑或是早上必读的报纸?这些都不对,创意之于生活就是画板上最跳脱的一抹亮色,生活应该因不同的创意而折射出不一样的色彩。可是现实总没有那么尽如人意,那些大公司的设计师们坐在千篇一律的办公室里,只知道一遍遍重复前人的设计,枯燥乏味,总之每一个人的生活品位都还在原地踏步。最先跳出来的是韩国的设计师们,他们继承了欧洲同行们的大胆想像,却又将亚洲人的细心融入到一个又一个生活小创意中,让单调的生活开始在设计师的手下变得轻松起来。在众多韩国设计公司中,Mydoob是韩国的一个很有意思的创意生产基地,公司名称中的"doob"来自英语doodad,其意是叫不出名的小玩意、新产品,与此对应的是,他们的产品有趣味又实用,设计者们希望带给所有热爱生活的人更多好玩的、令人惊喜的、价格又实惠的生活用品,让生活在创意的推动下,轻松一点,再轻松一点……  相似文献   

14.
微信"朋友圈"里曾流行过这样一个笑话:在一所国际学校里,教师给各国学生出了一道题目:"有谁思考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粮食紧缺的问题?"学生们都说"不知道"。非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粮食",欧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紧缺",美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其他国家",中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思考"。读罢这个笑话,很多人在思考"谁偷走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这个问题。其实,从学生思考能力缺失的角度来看,并非是谁偷走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而是本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中国创意产业只有4年的历史,未免有些有失公允。但是,从2006年第一届北京文博会召开,到2009年第四届北京文博会,创意产业真正被中国人所认识的时间也不过短短4年。但在这4年里,创意产业经历了飞速的发展和强势地扩张.很多地方都已经将文化创意产业列为重点发展对象。  相似文献   

16.
在这样呓语似的“宣言”中.为期两个月的“复制我”创意透明展在北京SOHO尚都举行,吸引了众多喜欢创意的年轻人。“复制我”创意透明展特邀设计师、音乐人以及艺术策展人乔小刀和徐楠共同策划。在策展人看来.“复制”在创意行业不应该作为一个贬义词来出现.相反.每一个创意者要敢于复制.从他人的作品中获取创作的灵感.从而使创意产业有更好的发展和更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正创造笔记很重要,很多创意都来自于笔记这个"百宝箱"。你也许不知道,"发明大王"爱迪生的发明秘密也藏在笔记中。他把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脑中涌现出来的各种想法、书上有关发明的知识和技术都记在本子上,然后一一解决这些问题,让想法都变成发明作品。  相似文献   

18.
"创意"一词堪称刚刚过去的2006年曝光率最高、也最触动人们感官的词汇。创意之热在年末达到了极致:12月初,深圳开启创意之月;12月8日至9日,安徽创意产业高峰论坛在合肥开坛;12月10日首届"文博会"在北京的27个会议活动场所同时拉开帷幕;3天后北京发布内地首个  相似文献   

19.
记者手记:参加过2009文博会主论坛的人们,一定对北京石景山区区长周茂非印象深刻:在台上的3个区长中,他强调他是唯一的一名正区长.意在表明他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视。记者被周区长这份对创意产业的执着所打动,石景山究竟有着怎样的发展规划?只在论坛上短短的时间是不可能表述全面的。会议结束,记者与北京石景山区取得了联系,进一步了解这个曾经以重工业为主的区域,是如何规划它的创意经济未来的。  相似文献   

20.
如果对这种基本从句的解读感到费劲,那就要多加修炼了。因为英语中的从句要是硬要翻译成中文是非常麻烦的,所以当人们在读英文著作的时候,有很多长从句,一个接一个,很多人看着看着就晕掉了,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个句子在表达什么意思。尽管每个单词都知道什么意思,但是就是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通过上句子可以看出两种语言呈现方式的不同。中文先确立起来"话题",建立情景后,之后的句子可以直接讲腿和鼻子,以及最后的"真难看"。通过建立的情景很自然了解到所有的描写的都是指向"他"的。而英语更加强调句子的结构性,每个句子都必须有独立的主语,这些主语加了所有格his才能和He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