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副刊”内涵要发展《辞海》解:“报纸上刊登文艺作品或理论文章的固定版面,每天或定期出版,多数有专名。报纸副刊一般要求与新闻、评论起配合作用。”《新华词典》解:“报纸上刊登新闻体裁以外作品的固定版面,如文艺副刊等。因与报纸的主体(即新闻和评论版)既有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故名”。诚然,报纸上的文字,大体上可分成五大类:其一是新闻:带“电头”和“本报讯”的新闻以及通讯、特写;其二是评论:社论、短评、工作述评、编后语;其三是专文:政治报告、专著、纪念文字;其四是读者来信;其五便是副刊文字,常常集中在一个版面上发表,形成副刊版。副刊与其它各版面共同围绕着报纸的宣传中心进行工作,虽然采取的宣传形式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副刊是报纸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报纸副刊与新闻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关系进行研究,考察了报纸副刊的转型对新闻文学的影响,分析了报纸副刊的出路和新闻文学的处境,提出了只有坚守先进文化的阵地不动摇,高举新闻文学的大旗不动摇,才能确保报纸副刊与新闻文学的稳定、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报纸副刊起源于清末,走过了100多年的漫长历程,迎来了即将跨越世纪的新时期.报纸副刊在我国新闻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怎样?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全新的历史时期,报纸副刊的地位和作用又如何呢?本文试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论述我国报纸副刊的地位和作用.报纸副刊尽管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在我国新闻理论上却长期是一个比较含混的概念,其原因主客观方面都有,很有必要先作两点说明.一、客观原因是报纸副刊定义含混.《辞海》解释报纸副刊:“一般指报纸上刊登文艺作品或理论文章的固定版面,每天或定期出版,多数有专名.”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新闻学简明词典》则称:“报纸上刊登新闻、评论以外作品的固定版面,每天或定期出版,多数有专名.”而新华社1985年出版的《新闻工作手册》对报纸副刊的定义是:“报纸上刊登新闻、评论、读者来信以外作品的固定版面,每天或  相似文献   

4.
当今传媒市场报纸副刊同质化竞争严重,这迫使报纸副刊在传统的办刊策略上做出某些改变,让副刊好看又耐看,从而更好的发挥副刊的"留客"作用。媒介生态理论为报纸副刊实行差异化策略提供了借鉴,现试图在此视野下探讨中央、省、市党报如何确立和扩散副刊差异化的比较优势,努力形成特色和个性,从而使各自的副刊在不同"生态位"中和谐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受众是新闻媒体(包括报纸副刊)的终极目标。从受众角度分析报纸副刊可读性,报纸副刊应考虑不同阶层人群的阅读需求,应考虑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对报纸副刊阅读水平的影响,应努力培养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阶层获取信息的兴趣,从而提高其贴近性、新闻与冲突性、服务性,以培养受众关注率。  相似文献   

6.
副刊是报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办活报纸的副刊,一直是报界探讨的话题。该文从报纸副刊突出新闻性、贴近性、地域性三方面,引入潮州日报为实例,对办好副刊进行较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重视报纸的副刊,是中国报纸的优良传统。我国的报纸副刊历经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优雅的文化品位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一直是副刊的生命。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副刊已成为报纸争夺读者"眼球"的一个重要武器,有些副刊更是已经成了报纸的品牌。然而,随着社会文化多元化趋势加速以及网络等现代传媒业的发展,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副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机遇与挑战。为了应对这种变迁和改革,必须立足人文精神办出有特色、有品牌的副刊;必须立足本土文化,放眼全球文化;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利用其新时期应有的优势,充分发挥作用,走出一条新媒介环境下的崭新道路。  相似文献   

8.
国内报纸副刊自诞生百年来,它的地位和作用一直在不断变化,沉浮起落,由兴盛走向衰落,又从衰落迈向新生,完成着涅磐与重生的轮回。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副刊作为现代报刊的重要组成部分,究竞应该何去何从。本文从国内报纸副刊的兴衰以及副刊自身特点出发,结合报纸副刊的个案研究,试图探求报纸副刊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企业必然要与外面大社会发生关系,进行交流,这就要求企业报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社会性。为此,就要采取“立足企业,面向社会”的办报方针,使企业报成为联系内外的桥梁,成为沟通各类信息的窗口,而文艺副刊是报纸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要与其他版面一样,体现出办报的方针和宗旨,因此,副刊也要“立足企业,面向社会”,办得开放一些,为报纸走向社会,扩大企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发挥应有的作用。那么,副刊如何才能既立足企业,又办得开放一些呢?我们认为,主要要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既要体现新闻性,又要突出文学性。文艺副刊是报纸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虽然属于文艺,但有别于专业文艺刊物。副刊发表的文章在指导思想、内容选材等方面,都必须考虑到新闻报纸的要求,以报纸的需要为需要,其本质上受着报纸的新闻性特征所制约。这就要求企业报副刊的作  相似文献   

10.
休闲副刊是所有报纸不可或缺的一个版面,它贴近读者生活,反映群众实际,满足大众需要。但要办好休闲副刊版却不简单,它需要编辑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在增强休闲副刊的可读性上下功夫,办出有特色、有特长、有特点的休闲副刊。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新闻的功能与内容、状态、方式的延伸,报纸文艺副刊以其文学性、可读性强之特质,历来为读者所喜爱,被称为“报纸中的期刊”、“报纸的魂灵”。时代不断进步,文艺副刊与新闻事业的发展也应当与时俱进。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年代,人们的精神需求呈现多元化状态,报纸文艺副刊应紧跟时代步伐,真正提高副刊的有用性,“留客”不走,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12.
新闻、言论和副刊是报纸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高校校报也不例外。位居末版的文艺副刊却有看新闻版所没有的功能,起着新闻版所无法替代的作用。校报文艺副刊同社会报纸的文艺副刊相比,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正确认识和把握校报文艺副刊的特点,有助于校报文艺副刊质量的提高,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下面试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它的特点。 一、以文艺形式反映多采的校园生活 以文艺形式反映校园生活是校报文艺副刊区别于社会报纸副刊的一个显著特点。社会报纸的副刊反映  相似文献   

13.
办好报纸的副刊,是提高报纸的可读性,扩大报纸影响力的重要方式。而要办好副刊,就必须使之贴近社会生活。根据多年的副刊编辑工作经验,我们以为,要使副刊贴近生活,紧紧抓住三个方面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高校校报副刊是高校报纸宣传的侧翼阵地,是高校构建优秀校园文化的重要平台。办好高校校报副刊是高校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要从组稿、编排、加强编辑队伍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强高校校报副刊建设。  相似文献   

15.
副刊初探     
一、关于副刊概念的异议大凡报纸、杂志大都办有副刊,如《人民日报》的“大地”副刊,每周一个版面,《求是》杂志的“绿野”副刊,每期1—2个版面。副刊文艺属性强,文字活泼,有“文”、“杂”“短”、“活”的特色。由此,有人把副刊称之为“文艺副刊”,把主持副刊工作的部门,称之日“文艺部”,或曰“副刊部”。虽称谓殊然,但副刊的概念应当是:报纸杂志上登载除新闻体裁外的其他体裁的短小精悍的作品和艺术作品的固定版面。但是,辞书上对副刊的概念解释有失偏颇,例如,《辞海》:“报纸上刊登文艺作品或理论文章的固定版面,每天或定  相似文献   

16.
浅谈报纸副刊与现代文学的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纸副刊与现代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天然联系,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忽视了这方面的研究。全面系统地探讨二者的嬗变轨迹和整合状态,厘清副刊对现代文学生态格局分布的影响和作用,将有助于现代文学研究的深入,并开启新的研究空间。本文认为副刊与现代文学的整合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这既关涉到副刊本身的特性,也关涉到作者和读者以及时代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本文从副刊与文艺运动、文艺批评、文学语言、文学体裁以及作者--副刊--读者的审美供求关系等方面,提供了副刊与现代文学整合的思考角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综合副刊应突出主题策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读所看到的报纸,在视觉上已把报纸刊发的的内容,从化大餐的咀嚼中剥离出来,直接挑逃精品以充实自己的胃口,因而,如何把一张报纸办得有声有色,把副刊版面办得适合读的口味,是每一位编辑,都需要认真研讨的新课题。因此,综合副刊的主题策划应运而生,它既渲染了刊发的稿件内容,又适时针对某一特殊事业进行烘托,还使许多堆砌的稿件得以刊发,收到的读后效果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巩勇 《培训与研究》2007,24(3):133-134,F0003
副刊是中国报纸的一大特色,党报副刊又是其中的主流。在当前报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党报副刊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本文分析了副刊当前的形势,并结合党报副刊最新的发展情况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报纸副刊是具有中国特定文化意义的一种版面和媒体形式.探寻中国报纸副刊的起源及其早期的基本形态,指出其在奠定中国副刊传统格局、赋予现实关怀意义、培育作家和催生作品上面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副刊已跃为报纸令人瞩目“名星”。要将副刊办得有声有色,副刊编辑必须树立“精品意识”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事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