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流域排污权初始分配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水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在国外污染控制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也开始了水污染物排放权交易的试点研究。排污权初始分配是排污权交易实施的前提与基础。在流域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初期,无偿分配是排污权初始分配的主要方式。我国流域排污权初始分配的基本原则是兼顾公平与效率。以行政管辖区为排污权交易的主体,可以降低大流域内排污权交易成本,据此认为在大流域开展排污权初始分配可以以行政管辖区为主体。提出按需分配法、改进的同比例削减法、排污绩效法、综合法、环境容量法等5种排污权初始分配模式。各流域开展排污权初始分配时,应根据各自的经济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模式。在淮河流域当前发展阶段,应主要采用综合法的分配模式。  相似文献   

2.
吴丹 《软科学》2012,26(5):71-75,80
将流域内不同行政区域作为初始水权配置对象,在构建面向区域的初始水权配置系统、剖析初始水权配置系统内涵与特征基础上,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及协调发展角度,确定初始水权配置系统的发展目标,提出初始水权配置系统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通过构建各分配原则下的目标满意度函数,建立初始水权配置系统多目标优化模型,实现流域内各行政区域初始水权的合理配置。并结合大凌河流域进行案例分析,将模型配置结果与水利部批复的大凌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模型的可行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建立农业面源污染排污权交易机制,前提要对排污权进行合理分配.综合考虑环境现状、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科技水平等多种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农业面源污染排污权分配体系,并以阿什河流域为例,对阿城区段需削减的农业面源污染物COD、TN和TP的排放负荷量在10个乡镇内进行了分配.结果表明,在阿什河流域阿城区段,排污权初始分配中环境现状、经济发展因素权重较大,而社会公平权重较小;玉泉得到最多的排污权,交界分配得到最少的排污权.为保证分配方案的有效实施,从法律、监测、技术和资金投入、发展循环农业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国庆  崔敏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0):234-237
通过将经济学领域评价收入分配公平性的基尼系数引用到流域内微观点源间的污染物总量分配中来,构建基于基尼系数的两级梯阶优化分配模型。首先以经济效益最优为目标函数构建第一阶优化分配模型,得到初始分配方案;然后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排污单位所属产业类型、税收、解决就业人数三个环境基尼系数指标来对初始分配方案进行评估,最后以经济效益损失最小为目标函数,以基尼系数、污染物总量和基准排污量为约束,构建第二阶优化分配模型,得出在满足公平性约束下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总量分配方案,并得出不同基尼系数约束下对控制区域的经济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现有排污权交易的理论和实践应用基础上,结合广东的具体情况,以SO2为例,尝试构建一个以广东省为交易范围,以排污市场化与效率化为目标的区域SO2排污权交易体系,并着重考虑排污权交易的初始分配方式以及动态纠正方案,以确保排污权交易实施的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6.
在产品生产市场和排污权交易市场相关联的环境下,基于一个一般性的异质型寡头博弈模型对厂商的均衡产出和初始排污权的分配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模型的求解,给出厂商的均衡产出的解析表达式,分析厂商的均衡产出随排污权交易市场价格(以下简称排污权价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厂商的均衡总产出与排污权价格呈反向变化关系;当所有厂商的致污率系数相等时,各厂商的均衡产出以相同的幅度与排污权价格呈反向变化关系;当所有厂商的致污率系数不完全相等时,排污权价格对不同类型的厂商的均衡产出具有不同的调节功能,清洁程度或污染度越高的厂商的均衡产出对排污权价格变动的敏感度也越高。进一步,在前述结果的基础上获得厂商的初始排污权表达式,并基于拍卖机制分析初始排污权的分配过程。最后,通过算例验证模型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水权初始配置的区域协同发展效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丹  吴凤平 《软科学》2011,25(2):80-83
基于流域各区域及其用水部门或行业的水权初始配置方案,从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角度,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效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灰关联投影寻踪综合评价模型,综合度量评价流域各区域之间的协同有序发展效度,通过各区域内部产业结构之间的横向比较,剖析区域之间的协同有序发展态势,诊断流域各区域及其用水行业的水权初始配置方案的合理性。结合案例分析进一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在产品生产市场和排污权交易市场相关联的环境下,基于一个一般性的异质型寡头博弈模型对厂商的均衡产出和初始排污权的分配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模型的求解,给出了厂商的均衡产出的解析表达式,分析了厂商的均衡产出随排污权交易市场价格(以下简称排污权价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厂商的均衡总产出与排污权价格呈反向变化关系;当所有厂商的致污率系数相等时,各厂商的均衡产出以相同的幅度与排污权价格呈反向变化关系;当所有厂商的致污率系数不完全相等时,排污权价格对不同类型的厂商的均衡产出具有不同的调节功能,清洁程度或污染度越高的厂商的均衡产出对排污权价格变动的敏感度也越高。进一步,在前述结果的基础上,获得了厂商的初始排污权表达式,并基于拍卖机制分析了初始排污权的分配过程。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软科学》2014,(2):47-51
运用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对排污权初始分配的重要性及其复杂性进行科学解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现有实践经验,从配置公平性、配置效率和价格发现功能等方面,系统比较与剖析现行三类主要的分配模式,重点探讨了我国转型背景下排污权初始分配的模式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0.
干旱内陆河流域因缺水而引起的流域下游生态退化及社会矛盾引起全社会广泛重视,而现状水资源分配的优先权体系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本文从制度和产权经济学层面提出以“虚拟的”初始水权概念为媒介,在此基础上建立水权交易的利益补偿机制来解决目前内陆河流域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以石羊河流域为例,通过流域自汉代以来分水规则的变化获得经验启示,初始水权分配应该按照公平性、稳定性要求,并与变化了的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据此提出现状条件下水资源初始产权分配宜以农业人口比例为基础,并发现中游凉州区对下游民勤县地表水资源的侵占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以2005年的情况计算,中游凉州区多占下游民勤县水权份额15.15%,合计水量0.97×10^8m^3。对于初始水权分配与现实水资源分配两种不同分配方案之间的差距,通过建立利益补偿机制来解决,促使水资源分配从理论公平走向现实公平。这种思路的提出,对于调整内陆河流域现有的水资源分配格局、实现水权分配由不公平到公平之间的转换提供了桥梁,对于解决我国其他流域面临的水资源问题提供了可操作性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张丽娜  吴凤平  贾鹏 《资源科学》2014,36(11):2240-2247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解决我国日益复杂的水问题与实现水资源有效配置的崭新思路。明晰流域初始水权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途径和技术支撑,流域初始水权配置的理论与实践必须适应这一制度的要求。面向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约束,本文结合国内外初始水权配置相关研究进展的系统梳理,在提出相关概念及剖析其内涵的基础上,以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纳污量控制为基准,构建基于耦合视角的流域初始水权配置方法与理论框架,具体思路如下:1针对省区初始水权配置子系统,基于量质耦合获得流域内不同省区的初始水权量;2针对政府预留水量配给子系统,基于供需双侧耦合确定流域级政府预留水量;3为保障两个子系统协调发展,建立基于耦合协调性判别准则的循环耦合模型,获得流域初始水权配置推荐方案,并详细阐述该研究框架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及其之间的工作关系。  相似文献   

12.
吴丹 《软科学》2012,26(8):31-36
结合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理论与实践,根据我国大凌河流域初始水权分配试点工作的研究成果,基于自然资源产权科层理论,建立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的科层结构概念模型,研究探讨科层结构下流域初始水权分配制度的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基于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遵循目标约束下交易成本最小化规则,对我国科层结构下流域初始水权分配制度的选择与变迁路径进行经济解释;并根据流域初始水权分配制度与分配机制的选择与变迁,进一步探讨与之相适应的流域初始水权分配协商博弈机理。  相似文献   

13.
基于我国碳减排实际状况和供给侧改革下碳权供给体系的考虑,提出我国碳排放初始权配置中应重点关注三对均衡关系的处理,即供给与需求均衡、区域与行业均衡、公平与效率均衡。在此视角下设计碳排放初始权配置指标体系,以区间数衡量省域未来不同的可能发展水平,建立基于区间投影的省域碳排放初始权配置模型。对具有典型代表的华北地区2020年碳排放初始权分配进行实证研究,并将分配结果与基于历史排放的配置结果进行对比,得出如下研究结论:2020年华北地区的碳排放初始权配置中,山西省配置量最大,其次是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北省、天津市,北京地区配置最少,配置结果符合各省域的实际情;配置模型将促进省域节能减排效率的提高,同时将更进一步为碳排放权交易的进行奠定科学合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李泽琪  张玥  王晓燕  李英杰  陈洁  郭巍 《资源科学》2018,40(7):1429-1437
如何体现不同层级排污单元主导分配原则的差异性,一直是污染负荷分配方法的研究热点。本文在行政单元–排污企业间建立了一种水污染负荷分配模型:采用熵值加权基尼系数法体现行政单元层面的公平性分配原则;采用排污绩效法体现排污企业层面的效率性分配原则。这种负荷分配方法,既体现了排污企业对环境资源公平使用和高效利用的特点,又兼顾了行政单元在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上的协调性。结合陕西省区域统计年鉴及西安市污染普查数据,针对渭河流域西安市人口众多、工业污染源集中、水资源严重短缺、水污染严重超标的现状,应用该模型进行负荷分配,取得现实可行的结果。该方法可为不同层级排污单元的水污染负荷分配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区域电力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是将区域所获得的电力碳排放权总量分配给区域内的各个发电集团的过程。考虑效益原则、优化电源结构原则以及利于国家电力行业政策实施原则,构建包括机组分配与电厂集团分配的两步骤电力碳排放权初始目标规划分配模型。对江苏省2015年以及2020年的电力碳排放权进行实证分析,分配的结果合理、科学,说明模型的有效性与适用性,可以为江苏省2015年和2020年的电力碳排放权分配实践提供基础方案。  相似文献   

16.
PPP模式下,公私双方控制权的合理配置与合作效率密切相关。针对PPP合作过程中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能力差异性、目标差异性以及水利基础设施不确定性大的特点,结合不完全契约理论建立激励约束视角下水利PPP项目剩余控制权的优化配置模型;基于该模型,分析私人部门的投资额度、股权比例、技术水平、管理能力,以及公共部门的协调、监管、社会收益期望值等因素与剩余控制权配置比例的关系,进而提出一系列基于剩余控制权优化配置的激励约束方案。为PPP模式下公私双方的剩余控制权优化配置提供理论和应用依据,完善和补充PPP模式契约机制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17.
褚钰 《资源科学》2018,40(1):117-124
目前,中国的流域水资源配置主要基于集体理性假设,从水资源单一决策主体的角度出发,追求流域利益最大化,由于未能充分考虑各用水主体的协商意愿和利益诉求,容易使得用水主体对配水方案的满意程度不高,方案执行阻力较大。为此,本文定义了用水主体满意度,来衡量用水主体对水资源配置方案的满意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水主体满意度原则,并将其数学量化为最低满意度函数和差异满意度函数,为用水主体参与水资源配置决策提供协商渠道。最后,结合水资源分配基本原则和用水主体满意度原则,构建了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进行了算例验证。结果表明,①所建模型符合流域水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原则;②各区域对于分水方案的满意度水平与自身决策权重存在正相关匹配关系;③最低满意度设置较低时,流域水资源管理者更侧重于分水活动的高效性;反之,更侧重于分水活动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8.
初始水权分配中的主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妍  郑丕谔 《软科学》2008,22(2):91-93
通过对初始水权分配一般模式的研究,针对现有的两个水权分配机制,提出初始水权分配是一个以集中机制为主,市场机制为辅的协商过程,即一主和多从的主从对策问题。建立管理部门为主者、用户为从者且相互独立的初始水权分配模型,并应用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得出满意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