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0 毫秒
1.
章蜜 《语文知识》2011,(3):86-88
江西修水话里的程度副词比较丰富,有单音节的,如“闷”、“几”、“蛮”、“好99~66死”等;也有双音节的,如“点吧”、“确实”等,其用法和普通话中的程度副词既有相对应的地方,同时也具有自身的方言特色。文章基于方言事实,主要从语义、语用、语法三个方面对修水话中程度副词“闷”和“几”的用法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2.
丹江方言的程度副词有“怪、可、很、最、好”等等.其中“最、好”作程度副词,“可”作表强调的副词和词缀的用法与普通话基本一致.本文只讨论“怪、可、很”作程度副词时与普通话不一致的用法和语法意义.“怪”音[kuε~(312)],“可”音[k ‘(?)~(?)],“很”音[xen~(34)].下文中的引出引、语的结构助词一般读[ti.1],与“的”同音,也可以读作[te.1],为了与普通话一致,本文一律写作“得”.  相似文献   

3.
“超”字新用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超”字作为类前缀和程度副词的用法越来越普遍。其类前缀用法是受到英语的影响并在类推机制的作用下形成的。通过与传统程度副词“很”的比较,可以界定准程度副词“超”的程度量级介于“很”和“极”之间:对“超”字新用法所反应出的一些现象的分析可以为日常流行语的规范问题提供一些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4.
程度副词可分为“绝对程度副词”和“相对程度副词”两类。本文对辽宁省黑山县方言中几个“很”类(绝对程度)副词的用法进行了分析讨论,内容包括:副词的语法特征,如句法功能、组合能力与重叠形式等;副词所表程度义的等级性及其对所修饰成分的选择性;该副词与其他方言中相关、相类词的用法的异同辨折。  相似文献   

5.
英语副词fairly,quite,rather,very和much(以下简称五副词)因含义复杂、用法各异而令初学者常感困惑,本文仅就它们作为程度副词的用法进行比较分析.一、修饰形容词、副词原级的用法.五副词中除much外,其余四个词都可以修饰多数形容词、副词的原级,分别有“或多或少”、“几近”、“相当”、和“非常”之义.但程度上有差异.其程度差别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6.
程度副词“很”是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时使用频率较高一个词,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类偏误。首先对简要阐述程度副词“很”的本体用法,然后归纳维吾尔族学生汉语程度副词“很”习得的偏误类型,并从用法上分析偏误,得出偏误原因,为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7.
宁渡方言中“多少”经常作为程度副词使用,表示“多么”,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没有这种用法,通过对“多少”一词从古至今意义、用法的考察,发现这种用法古已有之,并且引进偏义副词、认知语法学的观点证明了该用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唐代僧人义净译经中有一些词语用法特别,且较为普遍,但这些用法未被《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等辞书所收录,如“详”用作副词,表示“一起,全都”;“交”作副词,表示程度,可释为“甚”;“激”作“论难”讲,“齐”作“达到”讲等。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中“很”类程度副词共有“很、挺、怪、颇、甚、十分、非常、好”八个,这些程度副词在使用频率和用法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文章采用计量研究方法逐一考察它们在组合能力、句法功能、适用句式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副词“全”除了表范围和表程度两种用法外,还表某种语气,即副词“全”有主观性用法,而“全”产生主观性的必要条件是异态型主观量。副词“全”既可以表主观大量,又可以表主观小量。通过与“都”的主观性对比分析,发现副词“全”负载句重音时,主观性比“都”更强。  相似文献   

11.
目前,多数关于古汉语虚词的论著,都只把“既”看作时间副词,而很少有人谈及它的程度副词用法。本文拟对副词“既”谈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12.
闫旭 《华章》2012,(26)
许昌方言中的副词“老”的意义和用法很丰富,不仅有程度的高低区别,而且有主观色彩,强调语气在里面.本文就许昌方言中副词“老”的用法做全面的考察,并试图揭示这众多用法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3.
说“多少”     
“多”和“少”本常作形容词使用,经过虚化增加了表程度的副词用法。“多少”因经常成对使用而凝结成词以后,也经过虚化而增加了表程度的副词用法。在语义发展上,它们都经历了一个由具体而抽象、由实而虚过程。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词典》(1979年版,以下简称《词典》)“好”(hǎo)字条下列了14个义项,《现代汉语八百词》(以下简称《八百词》)“好”字条下,形容词7种用法,副词两种用法,名词两种用法,加起来是11种用法。另外,“好”还读hào。《词典》“好(hào)”  相似文献   

15.
在诗词中“伤心”作程度副词的用法常被误释。通过历时考察发现,“伤心”经历了语法化过程,它是在心理动词这一语义基础上通过通感隐喻机制衍生出程度义,随着句位的前置状语化以及搭配对象的扩大化,逐渐演变为程度副词的。“伤心”确可作程度副词,表示“极、万分”。  相似文献   

16.
李白诗歌在语言上的卓越成就,使得李白诗歌在汉语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语料价值。本文考察了李白诗歌中的程度副词的用法。李白诗歌中的程度副词有10个共五类:太;最、至;良、孔、颇、好;稍;更、益。这10个程度副词,有的沿用自上古汉语,现代汉语中仍在使用;有的出现的年代可能要晚一些,李白诗歌中的用例也很少,而在现代汉语中却是很常用的程度副词;有的在组合上的特征,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中.造成了跟现代汉语程度副词普遍特征相异的用法;10个程度副词虽然数量不多,但是从表示程度的深浅或者高低的精细程度方面来看,已跟现代汉语程度副词表示程度深浅高低的级别系统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7.
长沙方言中的程度副词"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沙方言中的“几”大量地用于表示程度副词,该用法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相悖。通过对文献及方言语料中“几”的意义、用法进行历时与共时的考察,明确长沙方言中“几”字的用法有历史语源依据和同时代方言支持。同时,引进认知语法学的观点对相关资料进行穷尽的分析,证明“几”作程度副词使用有其系统性的认知基础,该用法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辽宁盖州方言中,程度副词“通”主要用于修饰单音节形容词,通常和它所修饰的成分一起充当定语、谓语和补语。在上古汉语时期,“通”主要作动词使用,表示“到达、通到”义。随着句法位置、组合功能的改变以及词义的发展,其动词词性逐渐减弱、词义范畴不断引申,最终在明清时期发展为表“很、非常”义的程度副词。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通”作程度副词的用法已十分少见,该用法主要保存在盖州方言等汉语方言中。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考察敦煌变文中“却”的用法,结合历时语料,对“却”的语法化过程及其动因进行了系统论述。我们认为:唐五代是“却”语法化的活跃期,连动式是其语法化的决定性动因;“却”由“却+V”语法化为副词,由“V+却”语法化为助词;“却”的语法化过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在每一时期都有或隐或显的变化;“却”的助词用法至晚在南北朝时已经出现,副词用法至晚在唐五代时已经出现,在唐五代时,“却”的助词用法和副词用法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  相似文献   

20.
在《诗经·小雅》中的145个“其”字句的基础上(重复出现不计),探讨“其”字的用法规律。“其”字作实词主要是代词和副词,作代词包括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在句首时全部是代词,可以作主语和宾语,在句中作代词时多是修饰名词的定语;作副词包括程度副词,时间副词和语气副词。作虚词时是助词、连词和语气词,作语词只有一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