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专学生正处于人的性格形成定型期(13—17岁)的中、晚期阶段和成熟期(18—55岁)的初期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中专学生经历和承受的挫折具有关键影响,认识中专学生经历的挫折,分析中专学生承受挫折的耐受程度,引导中专学生正确处置挫折是中专教育工作者的一项经常性工作。  相似文献   

2.
高中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之一,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也有一些因挫折事件而引发严重后果的情况发生。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增强他们的抗挫折能力,是我们当前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关注高中生面临的挫折和原因,并初步探索对高中生进行挫折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挫折是生活中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身心发育成长尚不成熟的初中生通常表现出显著的消极情绪。初中思想品德教育针对学生特殊成长阶段的心理特征,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内容与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对挫折的适应与承受能力,为学生完成人生阶段的过渡与成长,面对今后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难与挫折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4.
<正>【活动理念】高二是高中阶段的分水岭,也是学生从未成年到成年的关键时期。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可能会随时随地经历挫折。很多学生受挫后沉浸于负面情绪无法自拔,或者过分依赖外部资源应对挫折,往往忽略了自己是解决挫折问题的专家。本课通过游戏互动、主题活动、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挫折的含义,引导其回顾成长中或当下的挫折经历,恰当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帮助学生构建朋辈互助场,探索挫折的应对方法;鼓励学生面对挫折采用正面的态度,学会积极自我观照,对未来抱有积极、坚定的信念。  相似文献   

5.
王松云 《班主任》2003,(7):43-44
人的一生,对于浩瀚的宇宙是弹指一瞬,但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却是一个漫长的历程。因此,不管是孩子还是成人,也不管处在一个怎样的人生阶段,都会不同程度地遭遇到一些挫折,因此,教育学生正确面对挫折、承受挫折是我们每一位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近年来学生自杀、轻生的事件实为不少,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家庭、社会的原因,也有其它客观原因。我认为,其中一个原因是学生承受挫折能力太弱。学生承受挫折能力弱常常  相似文献   

6.
中职学生身心发展还不成熟,而且该阶段学生对于学生性格塑造和培养至关重要,适度的挫折教育对学生成长和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本文中,首先从自然、社会、教育、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等方面对学生遭受挫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从中职学生"挫折教育"角度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中职学校加强挫折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可行性措施,具有一定的实际教育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挫折教育指的是教育者通过挫折情境对受教育者进行施教,以达到使受教育者掌握知识、增强心理素质的一种教育形式.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小学生耐挫能力尤为关键.本文以笔者所在工作单位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学生耐挫折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从学生对挫折的体验、对挫折的应对等角度进行分析,考察学生因成绩、年龄等因素的差异,挫折意识的形成与应对挫折的差异性.通过试验设计出适合不同学年,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心理研究性问题,并总结其中规律,以提高学生耐挫折心理能力为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8.
《文山学院学报》2014,(6):61-63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体育教学是解决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手段。文章首先对挫折教育和中学体育教学的特征进行了诠释和分析,然后对中学体育课实施抗挫折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最后论述了中学生体育教学中抗挫折心理教育的培养策略,以期能对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抗挫折心理教育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挫折情境难以避免,为了人一生的成长,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0,(14):111-112
随着素质教育在教育行业的不断推进和渗透,各大中小学院校以及教师不再一味关注学生的成绩,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学阶段的学生不仅需要学习知识,还需要提升能够进行自我调控的能力以及面对不同环境的使用能力,更能够迎面直视生活中的挫折,并且能够战胜挫折。现如今,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往往会出现过于溺爱的情况,基于此,现如今的独生子女多多少少可能在面对实际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时就会不知所措,因此,小学思想品德教师需要在正式课堂教学中合理引入挫折教育,进而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抗压能力,并且能够正确看待挫折并战胜它,转化成生活经验应用在其他方面上。本文基于挫折教育在社会和学校的必要性,结合小学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和小学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探究分析挫折教育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钱素林 《成才之路》2013,(26):34-3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各种人才的需求量日趋增加,所以我国的基础阶段教育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发展。初中属于学生求学生涯一个重要的阶段,其承载着基础理论的认知和价值观的形成,由于初中时期属于青春期的叛逆时期,情绪和心态都不稳定,面对人生的挫折和困难缺少应有的承受能力,心理各种承受能力较差。初中的体育教学重点应将"健康第一"放在首要位置,老师日常指导学生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包括心理承受挫折的能力。本文将阐述挫折教育的内容和意义,分析学生出现挫折心理的因素,然后研究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一、挫折的含义和内容  相似文献   

12.
挫折是每一次成功都必须经历的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意义重大。本文从几个方面出发,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学生对于挫折的承受能力是其在学习、生活甚至于日后的工作过程中的一种必备的能力,抗挫折教育正是为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而设置的,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在挫折中尽快恢复,勇于面对挫折。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阶段,人们对于培养学生抗挫折的能力越来越重视,也有很多家长和学校故意为学生创造一些挫折。据教育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的中小学生都在焦虑、自卑、嫉妒等方面存在着心理上的障碍,有的程度较深,表现的较为明显,已经引起家长和老师的注意;有的则程度较浅,不太容易看出来,则被家长和老师忽略了。笔者是一名体育教师,分析  相似文献   

14.
挫折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形成教育合力.每一阶段挫折教育的特点和内容都应各有侧重:婴幼儿时期,家庭挫折教育是整个人生挫折教育的基础;小学阶段,家庭挫折教育应配合学校挫折教育,以感性教育为主;中学阶段,学校挫折教育要进课堂,理性教育与实际磨炼并行;大学阶段,要重视针对大学生就业的挫折教育.  相似文献   

15.
学生挫折心理的不良表现及其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正定 《教育探索》2000,(11):71-71
挫折是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遇到障碍又无法克服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  一、学生挫折心理的不良表现  挫折是人的心理发展由不成熟阶段过渡到成熟阶段的必经之路。由于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各异,自我调适能力不同,反映出来的强度也不一致,主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使得学生产生挫折心理,并通过不同的行为表现出来。  1冷漠有些学生遇到挫折后,变得意志消沉,抑郁寡欢,对人、对事、对班级活动都漠不关心,整天没有喜、怒、哀、乐等情感反应。  2嫉妒不少学生非常渴望被老师、同学重视,但苦于自己的能…  相似文献   

16.
肖婕 《江苏教育》2022,(96):66-68
<正>【设计理念】积极面对挫折能够建构合理的认知、提升心理复原力,是初中阶段学生的重要议题。鼓励学生积极地表达情绪体验,有助于提升学生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本课运用绘画表达、叙事疗法等心理辅导技术,通过手指绕口令、挫折体验画、积极归因、重塑命名4个活动,让学生学会表达遇到挫折时的情绪体验,调整不良情绪,从而理性看待挫折,采取积极行动。【教学过程】一、手指绕口令教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个手指绕口令游戏——猎人来打鸟,双手从“枪打一”交替到“枪打五”。我们也可以增加数字,升级游戏难度。  相似文献   

17.
<正>让学生在困难中历练,就需要为其创造一些挫折场景,让他们感受曲折失败,以此来锻炼学生承受打击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抗打击能力及认知力,这就是挫折教育。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执行挫折教育。并不是每个人天生就拥有良好的毅力品行,需要在中小学的许多课外实践中,经历挑战失败、战胜挫折的历程,逐步积累起来。养成这种好品质的关键阶段是在小学,注重学生良好意志的培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遇到挫折不可幸免。由于小学生知识和经验不足,会对挫折产生不同的适应方式,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认知能力。本文基于小学生容易产生的挫折心理,分析了其发生的原因,并就  相似文献   

19.
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挫折承受力,是保护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过硬心理素质、磨练他们意志的最好途径。鉴于当前中学生产生挫折的原因及现状,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重视加强中学生的挫折教育: (一)树立正确的挫折观要增强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最根本的方法是要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对待挫折。要教学生认识到成功当然是好事,但挫折未必就无益。挫折也可以产生再生力,使人从错  相似文献   

20.
挫折教育是从根本上教育学生应该如何面对困难,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语文教学是挫折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为进行挫折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将挫折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可以时时刻刻在生活中教育学生。挫折是一道调味剂,遇到挫折时要有勇气面对,要有战胜挫折的信心,不畏惧、不妥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