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振南 《上海集邮》2004,(10):44-44
今见武汉使用的改退批条,专用于“信封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退信,最为奇特的是正面下方印有“武汉市具有印制标准信封资格的厂家见背后”一行文字,背面印有11家印刷单位的名称。不知这种批条是否为配合执行GB/T1416-2003信封标准而专印?是否涉嫌广告宣传?  相似文献   

2.
3.
造假使用的信封(参见051217)是晚于邮戳日期达六年的产品,笔观之不禁哑然失笑。  相似文献   

4.
疾风 《集邮博览》2003,(6):13-13
本人喜好收集极限、原地邮品,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两枚新中国初期从北京寄出的极限封。两封均寄自北京市雷震口铁路宿舍166号王席儒,收信人是南京市司背后18号李伯鲲,时间是1958年。1998年读到《集邮博览》上一则消息:5月15日,原新光邮票会会员在京联谊,祝贺集邮家赵人龙、杨启明先生八十华诞,到会的有吴凤岗、王席儒等老集邮家。这时我的心中一动,这不正是我想知道的那位老人吗。  相似文献   

5.
吴强 《上海集邮》2004,(4):43-43
贵州凯里利用原邮政快件专用信封,在快件标志上加盖48×21 mm有框“作普通信封用”戳记,所见实寄封  相似文献   

6.
多次从媒体上看到有关朱家角邮史的章,虽远在香港但也甚为关注,并留意收集相关邮品,以求能对该地邮史进行—些补充。[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邮票的背胶     
丁一凡 《中国集邮》2000,(12):11-11
邮票的背面刷有一层粘性物质,人们习惯地称之为“背胶”,刷上背胶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方便地将邮票贴到信封上。世界上第一种邮票——黑便士邮票面世时就刷有背胶。160年来,背胶的材料也在变化,使背胶成为邮票的一个重要特征。集邮者不仅把背胶做为衡量邮票品相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作为鉴别邮票版别和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8.
图为1883年北京寄意大利罗马的贴大龙邮票特大型西式封的背面图片,在迄今已发现的400余件大龙实寄封中,本件属于较为罕少的一件,特予以介绍。 按此封系德国驻北京公使馆所发重量颇巨的函件,尺寸35×14cm,封上贴有圆形红色德国驻华公使馆的封缄纸一枚,封面收件人姓名地址已剪去,实为美中不足。根据当时海关邮务处规定,因中国尚未加入万国邮联,中国邮票需贴在信封背面,计有大龙厚纸邮票5分银横十五方连及九方连各一件,薄纸邮  相似文献   

9.
张立 《集邮博览》2011,(1):20-22
在大部分人的一生中,几乎都有那么一段甜蜜、炽热的初恋,无论结局如何,比翼还是分离,那段情愫总是刻骨铭心。不过再好的记忆,也会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淡去、模糊。于是有情之人会将当初传情的书信珍藏起来……五年、十年、五十年,甚至更长,多少年?  相似文献   

10.
四海之内     
自从开展了“评刊有奖活动”,读者同学朋友们的热情一直很高涨。由起初的只在信封内放入一张“评刊表”,现如今已发展为附上便笺或书信,更加详尽地表达建议和意见的方式了。这让我在工作量加大的情况下也经常有意外收获,甚感惊喜。但偶有不足之处就是,忙乱中信封倘若遗失,你们在评刊表内又没写明详细地址和邮编的话,就很难将我对你们的谢意及时邮寄出去。  相似文献   

11.
甘光地 《上海集邮》2000,(10):21-21
什么样的首日封是最美的、最佳的?它应当有哪些基本条件呢?首日封的组成要素有4个:信封、邮票、封图和邮戳。由于信封按标准制作,因此首日封的审美要素就在于邮票、封图和邮戳。  相似文献   

12.
也寻雕刻封     
2004年第2期,张开明《雕刻封寻踪》一文介绍上世纪80年代后邮票公司制作的雕刻版信封,由此联想到上世纪50年代后期的雕刻版普通信封。  相似文献   

13.
14.
芦怀冰 《收藏》2001,(5):64-64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一道,同世界上最现代化的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侵略军进行的一场战争。  相似文献   

15.
邮电调查专用信封的发行探源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发挥广大用户对邮政部门的监督作用,帮助邮政行业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国家邮政局近年向全国各地区的用户寄发“邮政服务质量用户评价意见卡”进行意见征询。  相似文献   

16.
2001年5月,大连市邮政局为刑事犯罪举报受理中心印制并代发一批供市民举报的专用信封。印量3万个,信封右上角“收件人总付邮费”的“费”误为“票”(见图)。因木已成舟,只好将错就错。这批信封用完后,2002年11月,邮局重印了1万个改正的专用信封。因此,大连市的这种”收件人总付邮费”专用信封就出现了两种版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赫建 《集邮博览》2012,(9):45-45
最近,收到的一枚实寄封引起了我的注意,信封纸张比较特别,信封背面印有“100%可回收”和“信封专用纸”字样。  相似文献   

18.
王文嵩 《收藏》2006,(7):96-97
笔者爱好集邮,特别对制作、收集自然实寄极限封、相关封和趣味封情有独钟。为了制作这些封,我每次到外地出差办完公务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去各文化用品商店或百货公司的文化用品专柜购买美术信封,并且一买就是三五扎;有时还直接到生产厂家和批发部门求购。至今尚存近千种不同图案、未曾使用过的信封几千枚。开始,那些绑扎信封的小纸条并未引起我注意,信封用后即随手将它们撕下扔了。后来有一次,一下撕了10多条,很多品种放在一起时相映成趣,显出了这些小纸条的艺术魅力。从那时起,我就慢慢地积少成多,居然十分可观。我将其分类整理,并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
自五十年代起,我从收集纪念邮戳转而收集火车邮戳邮品,完全是出于偶然的机会。说来也巧,有一次公出,在孤寂的车轮声中,猛然想到一件事要和家里联系。那时还没有移动电话,只好向列车员求助。一位列车员小姐笑盈盈地告诉我,本次列车有“火车邮局”,如果有信投寄,信会很快地被送往目的地。我一听这话喜出望外,马上找出随身携带的信封、邮票写了封短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