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切不破的纸     
一个生土豆、一张薄纸,谁能挡住锋利的菜刀? 材料:水果刀、纸、生土豆 步骤:1.将纸对折后裹住水果刀的刀刃。 2.用裹住刀刃的水果刀切开土豆。 3.你会发现,水果刀把土豆切开了,纸却完好无损。  相似文献   

2.
瑞典作家斯特林堡的经典小说《半张纸》虽篇幅短小,却可谓言简意丰。这"半张纸",是记录人生经历的半张纸,是浓缩人生悲欢的半张纸,是开启人生智慧的半张纸。斯特林堡以其作品的丰富内涵启示我们跨域苦难,珍藏幸福,乐观昂扬地拥抱明天。  相似文献   

3.
半张纸     
半张纸,浓缩了他两年内的“一段人生事迹”;半张纸,记录了他“在这寓所中所遭遇的一切”。瑞典作家斯特林堡是高明的,他没有浓笔重彩去铺陈主人公两年来的悲欢离合,而是巧妙地借用半张纸上的一个个电话号码,引出了他的一段段生活回忆,而将这些片段回忆串联起来,便构成了主人公一段独特的人生经历。什么叫“以小见大”,什么叫“构思巧妙”,斯特林堡的微型小说《半张纸》,为我们作了很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4.
颜艳 《学子》2013,(1):31-31
一、激发需求,引出“字母”师:(拿一张白纸)这是什么?看到这张纸.你会想到哪个数字?(1)(对折)看到这半张纸,你又会想到哪个数字?(1/2)(0.5)师:对,半张纸,用整数不能表示了,这时我们就想到了分数(或小数)。  相似文献   

5.
确定位置     
【准备】师:这里大家有没有来过? 生:没有。师:我也是第一次来。咱们先来看一下,第1组在哪里? 师:这是第1组。告诉我第1组有几个小朋友。生:6个。师:第2组有几个? 生:6个。 (以下依次是3-6组) 刚才老师给每人发了一张纸,请在这张纸的姓名栏上写上你的姓名;接下来还要发一张卡片,做游戏要用,这张卡片不能做任何记号,能做到吗?  相似文献   

6.
<正>半张纸能干什么?把它当作草稿纸使用的话,或许一两分钟它的使命就完结了;而瑞典戏剧大师斯特林堡却让"半张纸"物尽其用,甚至物"超"其用。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选修》"结构"单元中的《半张纸》写一位刚刚丧妻失子的年轻人在搬离住所前,由电话机旁半张写满各种字迹的便条纸引起了对过去两年生活的追忆,当他最后离开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用纸制成的,我们的课本、杂志、购物袋、包装纸……你可别小看这薄薄的一张纸,它们可是有着精彩的故事哦!先来做个小游戏纸和苹果比“力气”工具:准备一把水果刀,一张纸,一个苹果。动手啦:1.把纸对折一下,包住水果刀的刀刃。2.用被纸包住刀刃的水果刀切苹果,不要前后拉动,只要直接下压即可。3.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哇,出乎我的意料——纸竟然比苹果的“力气”大,瞧,苹果被切开了,纸却完好无损。精灵豆解密游戏中的科学:水果刀刃的剖面呈楔(xiē)状,所以手部下压时,力量传到了苹果上。而纸的纤维比苹果的纤维结实,更…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我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着力构建"五学"式生本课堂,从中延伸出了三张作业纸的概念,旨在以三张作业纸为平台,践行"以学为中心"的理念,从而推进"五学"课堂教学逐渐转型。  相似文献   

9.
正一、揭示课题,交代目标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齐):鱼游到了纸上。(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举止特别""唯一""忘我境界""一丝不苟"等词语的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的高贵品质。(3)学习作者积累材料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小纸人     
在孩子的巧手中,一张小纸可以变成你意想不到的东西,可以玩出你意想不到的游戏,你想走进孩子的世界,用一张纸和他一起开始一段有趣的旅程吗?下面,请你准备好长方形的纸,以及剪刀和胶水,和孩子动手学着做小纸人,然后来玩下面这些好玩的游戏吧!  相似文献   

11.
《半张纸》是20世纪瑞典的戏剧大师斯特林堡的一篇小小说,全文不到一千五百字,却尺幅丘壑,尺水兴波. 作为表现主义文学大师,斯特林堡的小说含蓄别致,像一阕小令,像一首五言绝句. 西方现代小说关注人物心灵和生命.《半张纸》表达的是更加复杂微妙的主题:人世无常,幸福易逝.人生充满了悲剧性和荒诞性,可是小说的主人公经历幸福甜蜜和痛苦的生死离别之后,对生活依旧充满不舍的温情与永远的憧憬:作者向我们呈现的正是这样坚韧的人生态度.这是一个宏阔的主题,而作者却用"半张纸"轻巧灵动地穿越了.  相似文献   

12.
教学片断出示题目。判断题: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41,有3种折法。()师:同学们,你在做这道题时是怎么想的?生1:我认为这道题是正确的。我用一张正方形纸折了折,确实只有3种折法。师:请把你的折法展示给大家看看。(生1用正方形纸演示)第一种折法:①对折②再对折③打开图第二种折法:①对折②再对折③打开图第三种折法:①对角折②再对角折③打开图生1:我试着折了好多遍,再也折不出第四种了。师:他折得精确熟练,讲得清楚明白。还有谁想说一说?生2:我认为这道题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在生1的三种折法之外,我还有一种折法。(用正方形纸演示。)①对…  相似文献   

13.
陈小霞 《初中生》2007,(12):4-8
一棵3米高、0.9米粗的树可以造5000张纸,可谁知道多少张纸能换一棵树呢?一个年仅14岁的小女孩却在默默地进行着这样一场巨大的用纸换树的工程,她就是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初二(1)班团支部书记、第九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全国少工委委员袁日涉。她同时又是“袁日涉环保网(www.2008z.com)”的“CEO”(首席执行官)。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目标和内容中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到第四学段则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课标"要求其实仍着眼于"提取信息、概括观点"的实用作品解读原则。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主要体现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主要考察的  相似文献   

15.
片段1:师:请仔细阅读第3自然段,你能概括出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吗?如果抓不住要点,请用“谁”“做什么”来概括。生:燕子掠过。  相似文献   

16.
徐凯 《江西教育》2002,(12):31-31
“面积和周长的比较”是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人教版)第六册的内容,它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师(拿出一张20cm×15cm规格的照片,将照片的反面对着学生):同学们,你们猜一猜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生1:一张纸。生2:一张长方形的纸。师:从外表看,它是一张长方形的纸,(将照片的正面对着学生)实际上这是1974年老师小学毕业时全班同学的一张合影,距今已有20多年了,同学们看到这张照片,想说些什么?生3:这是一张珍贵的照片。老师你是怎样保存的?师:老师是怎样将它保存的,大家猜猜看?生4:用白纸把它包起来。生5:压…  相似文献   

17.
杯中纸     
这是生活中的一个非常寻常的现象。 将一张纸放入一个盛满水的杯中,这张纸便会被水一点一点地浸湿。当它被水浸透后.就会慢慢地沉入杯底。看着杯底的纸,我陷入了沉思。为什么纸会沉入杯底呢?  相似文献   

18.
【教学案例】一、激趣师:同学们,这儿有两张长方形的纸,哪张的面积比较大?生:我通过观察,发现那张红色的纸比蓝色的纸明显大。师:这两张呢?生:我把它们重叠起来,发现黄色的纸与绿色的纸相比,黄色纸的长和宽都长了一些,所以黄色纸的面积比较大。  相似文献   

19.
万微 《云南教育》2000,(21):38-39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 112页~ 113页的例 1~例 5,“做一做”及练习二十七第 1~ 5题。   教学目的 :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会读写几分之一 ,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理解几分之一所表示的意义。   2.通过教学 ,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及概括、判断等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在“平均分”概念基础上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分数各部分的认识和写法。   教具准备 :计算机、小黑板、卡片 ,三张长方形纸 ,一张正方形纸。   学具准备 :彩色笔、三张长…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85~86页及相应练习。【活动流程】策略一:举一举,感知轻重,导入新课1.举物游戏。师:请同学们举起课前收集的物体的质量报告单,你对这张纸的重量感觉怎样?生:这张纸很轻。师:举起你的数学课本,感觉怎么样?生:数学课本重。师:数学课本与这张纸比较是重的,但与人的重量比较又是轻的。2.引入新课。师:课前,老师让大家到超市收集一些物体的重量,我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