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败是成功之母” ,这是千年古训。但从学生的心理特点这个角度来说 ,我认为“成功”才是成功之母。一次刻骨铭心的失败 ,往往会催毁一个人的自信 ,甚至因此毁了他的一生 ;而一次小小的成功却能够激活一个潜在的巨大的自信 ,使他走向新的成功。所谓成功教育 ,即通过改革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不断帮助学生成功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形成成功心理和积极学习的内部动力机制 ,成为学习的成功者。1 生物学教育中学生学习困难原因分析据有关资料的调查认为 ,学习困难生占学生总数的 6~ 10 %。生物学科同其它众多学科一样 ,也存在着…  相似文献   

2.
刘京海,上海闸北八中校长,成功教育的创始人。他认为:差生之所以学习差,是因为经历了学习反复失败的过程,反复的挫败让他们失去了自信心,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要使差生变成优秀生,方法非常简单——老师得把差生当成天才来教育,不断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取得成功,在反复成功的体验中,培育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成...  相似文献   

3.
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智力正常但比其他学生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才能勉强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学生,他们经常遭受失败,缺乏自信,学习成绩低下,我们通常称之为“差生”。素质教育就是要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在生物学教学中如不能使差生得到转变,让他们找回自信,学习成绩合格,那么素质教育将无从谈起。 “成功教育”是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即差生而实施的一种教育。“成功教育”认为,学习困难的学生具有一般学生同样的潜能,通过教育的改善,学习心理品质不断完善,他们能获得各方面的成功,成为学习…  相似文献   

4.
正没有一个学生愿意当学困生,没有一个学生不希望成功,而总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学困生。想一想他们,刚开始学走路时,不管路有多么不平、摔多少跤;说话时,不管话有多么结巴、词不达意,他们都坚持不懈地进行锻炼再锻炼,直到完全学会为止。是什么原因使那些对未来曾经充满信心、充满希望的学生变成了学困生。是失败,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那么,如何让学困生重新燃起对成功的渴望呢?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让学生接受失败,查找原因,积累走向成功的经验失败在人的成长中、工作中是不可避免的,遇到失败时,要学会正确面对和处理。爱  相似文献   

5.
无论你怎样善辩,我都不跟你争论。我坚信,只有成功才是成功的母亲。不说世间许多失败的傻子,失败了一次,还是没有认清楚失败的根由,总是以“失败是成功之母”去失败第二次、第三次……这些人不明白,失败不是成功的母亲,他们甚至不是一个家族。你成功了,是因为你先前的准备、经验、做法都是成功的,所以才蓄积成了最后的成功。如果你成功的要素中,有一项是失败的,那最终你绝对不会成功。  相似文献   

6.
成功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模式.成功教育也是针对学习困难的同学而实施的一种教育.成功教育认为,学习困难的同学具有一般学生同样的潜能,通过教育的改善,学习心理品质不断完善,他们能获得各方面的成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进而为成为社会的成功者做好基本素质的准备.因此,成功教育是追求学生潜能发现和发展的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在接受中专班近一年来,在成功教育方面,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一直都是用“失败是成功之母”来鼓励那些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挫折的学生要不怕失败,锲而不舍,并以“失败不是不能成功,只是尚未成功”来安慰激励他们。但是,如果我们的学生总是经历失败,从未尝到成功的喜悦。那么,他们就有可能丧失信心,最终与成功无缘。所  相似文献   

8.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学生怕动脑筋,什么事都坐享其成,这可能是学生生活条件过于优越造成的。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尝试着让中高年级学生写学后感,让学生学会思考。“今天把知识教给学生,明天他们可以通过考试;教给他们怎样思考和学习,他们就能获得一生的成功。”(选自《友善用脑”加速学习新方法》)一开始,我笼统布置学生每天晚上必须写一天的学习感受。  相似文献   

9.
在物理教学中,对成功实验的探究固然重要,但就提高学生的素质而言,我们不仅要培养他们从成功实验中学习,也要培养他们在失败的实验中探究,甚至有时在失败的实验中可以获得的更多,笔者在“内能”的教学中就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10.
成功教育教育成功──成功教育的提出刘京海如何矫治学习困难学生,始终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实践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它不仅是中国教育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国际教育发展中许多专家、学者乃至第一线的校长和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位哲人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把地球撬起来。作为教师,要想获取教育的成功,也必须找到一个支点,这个支点就是对学生实施“成功教育”。每个学生都是有潜力的,而能否发掘出他们的潜力,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帮助他们树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能否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欢乐与自豪。笔者的学生多是所谓的“低差生”,两年来的教育实践证明,“成功教育”确是教育成功的保证。   一、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心理学有个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说教师给学生高期望,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然而,在一…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专家告诉我们,人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希望自己获得成功。每当成功出现时就会感到一种精神快慰,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成功感”,它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是人们实现自我价值,得到认可的心理需求的满足。心理实验证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和欣慰,便会激起无休止追求成功的意念和力量。这是因为自我认识会增强自尊心,促使他们自爱、自重、自强不息。可见对成功感加以培养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我认为,在日常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成功感。给予学生以正面的表扬鼓励为主的评价。“失败是成功之母”,…  相似文献   

13.
成功教育源于苏联与美国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与实践,初衷是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所进行的一种教育改革,倡导的是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获得多方面成功的一种思想,成功教育包含三个方面的思想:(1)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2)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力;(3)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4.
成功教育 教育成功──学习困难学生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刘京海学习困难学生菌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差,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亲身感受到的问题。形成这一问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经过大量的资料调查租实地调查,我们发现了学习困难学笠问题的共同过程和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常言道:“失败乃成功之母。”然而,一次刻骨铭心的失败,有时会摧毁一个人的信心,甚至会毁了他的一生;一次小小的成功,却可能激活一个人的自信,从而使他走向新的成功。我刚上初中时,因远离家人,好奇的天性挡不住外界的诱惑,成绩一度位居班的下游。面对糟糕的成绩,我心中虽然十分愧悔,但自己觉得回天乏术,也便破罐破摔。混到了初三,新的语文老师竟在一次作文讲评时把我的文章当作范文在全班朗读,这让我一下子来了精神,感觉同学也已对我刮目相看。从此,我对学习有了些兴趣,信心大增,成绩也扶摇直上。正是因为有过这样的体验…  相似文献   

16.
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似乎已成老生常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老师常常用自己的认知、经验给学生以指导,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扰,或屡经失败不见效果",失败是成功之母"就成了大家约定俗成的"公理",的确,生活中也不乏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例子: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失败后卧薪尝胆成为春秋末期的一大强国;爱迪生在发明蓄电池时,连续失败25000次后最终成  相似文献   

17.
初中物理成功教学实验规划邓州市“成功教育实验”课题组所谓“成功教学”,是指以每一个学生学习成功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成功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当前中学教育中,特别是初中物理教学中,部分学生的学习常常以失败而告终。据此,我们提出了成功教学实...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体验成功。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充满自信的情感态度是他们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基础,成功教育是课堂心理健康教育的莺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但从唯物辨证法来看,学习过程既有成功的时候,也必然有失败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成功,是人人都渴望得到的。可是成功却来之不易,甚至付出努力也不一定会成功,一再的失败有时会挫伤一个人的上进心,使其灰心丧气,不求进取。尤其对于初涉人生的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成功的机会也多;成绩差的学生,成功对于他们来说是那么遥远,似乎是可望不可及,从而自暴自弃。老师们也往往很少给后进生们以机会。我认为,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关爱,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去年,我教五年级英语。我第一次到班里上课,快下课时,我问谁是该班的英语课代表,同学们说还没有。当我让同学们自我推荐时,没想到全班…  相似文献   

20.
"成功教育"是一种神奇而又普通的教育方法,也是一种新鲜而又古老的教育方法。"成功教育"以我的理解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对经典名言"失败乃成功之母"产生质疑,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逐步意识到"成功才是成功的母亲"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