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友益 《网球》2013,(1):38-43
澳网奖杯巡游,澳网球童选拔,在中国设立首届澳网亚太区外卡赛……澳网正在和中国进行最全面的拥抱。  相似文献   

2.
澳网巡礼     
《网球天地》2012,(1):F0002-F0002,1
2012年1月16日。新一届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将在墨尔本公园盛大举行。随着李娜在上一赛季澳网中表现出色,这项全年首个大满贯赛事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球迷的关注。刚刚过去的澳网奖杯中国行之旅,更将百年大满贯的声誉传播深远。敬请期待《网球天地》3月刊——2012澳网专辑。  相似文献   

3.
动态     
《网球》2012,(12):118-118
百年澳网携手北大传递大满贯激情10月20日,澳网奖杯诺曼·布鲁克斯杯和达芬·阿克霍斯特杯再一次来到中国进行巡展活动,走入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并成为北大第九届国际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岳  相似文献   

4.
他们在比赛中表现出超越年龄的冷静,夺冠后显出宠辱不惊的王者之风,当同样红衣飘飘的费德勒和海宁熟练地捧起澳网冠军奖杯时,你也许很难相信这两位世界第一竟然都是首次进入澳网决赛。更令人惊奇的是,他们在8个月前还没有获得过一项大满贯锦标,而当布鲁克斯杯(澳网男单冠军奖杯)和阿克赫斯特杯(女单冠军奖杯)上镌刻下两个新的名字时,标志的却已不是一个时代的开始,而是两种格局的延续。  相似文献   

5.
每年的第一个大满贯赛事──澳大利亚公开赛总能留 下一些耐人寻味的东西,今年也不例外。阿加西和卡 普里亚蒂这两位曾经坠落的天才如今又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伍德·布里奇送别老搭档后仍然能笑捧奖杯,克莱门特则谱写了法国版的“矮子神话”……但我们的目光更应该注意那些渴望职业生涯第二个春天的沙场老将,比如24岁的莫亚、27岁的鲁塞德斯基,还有30岁的马丁。他们都曾攀上常人无法达到的顶峰,他们都曾饱受伤病的折磨,他们也都在本届澳网取得了不俗战绩。 被誉为“西班牙之星”的莫亚,1997年曾进入澳网决赛,而输给了当时…  相似文献   

6.
本月公评榜     
最喜出意外奖——中国女网 我们曾经期盼中国网球有出人头地的一日,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仿佛水中望月,雾里看花,似乎遥不可及。但在中国网球职业化的道路上,中国女队在本届澳网中突破瓶颈,史无前例地闯入8强。青少年组比赛中,来自解放军队的孙胜男更是和中国台北选手詹咏然联手摘取了女双冠军奖杯,从此让大满贯赛事奖杯上刻下了汉字。  相似文献   

7.
“澳网2006”将成为中国网球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词。四大满贯赛事之一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在举办到第101个年头时,终于迎来了第一对在正赛中捧起冠军奖杯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8.
超级女生     
杨斌 《新体育》2006,(3):2-3
“澳网2006”将成为中国网球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词。四大满贯赛事之一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在举办到第101个年头时,终于迎来了第一对在正赛中捧起冠军奖杯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9.
《网球天地》2011,(12):70-70
澳网奖杯到达北京的当天恰逢大雾降温天气,但这丝毫没有阻挡奖杯在八达岭长城的闪亮现身。澳洲网协CEO斯蒂夫·伍德没有参与奖杯在武汉和上海的展示,这一次,登临长城的机会他可不想错过了,因为在他看来,这是中澳网球文化碰撞的最好写照。  相似文献   

10.
邱友益 《网球》2014,(1):42-47
"穆雷在2013年帮助英国实现了36年的温网梦,老而弥坚的塞琳娜经常在纽约给美国球迷带来快乐,很少贡献超级巨星的法国,也在并不算太遥远的2000年由贵妇皮尔斯在巴黎举起苏珊·朗格伦杯。相比之下,自澳洲东道主球员克里斯·奥尼尔在1978年最后一次举起澳网奖杯后,可怜的澳洲人像中了魔咒一样,足足有35年未能再次触摸到澳网冠军奖杯。"  相似文献   

11.
3月中国满贯     
《网球》2006,(3)
农历腊月二十八,节日气氛渐浓,中国大地一派春运繁忙;南半球,澳网的中央球场,流传了一百多年的大满贯奖杯,终于硬生生地嵌入了中国人的名字。郑洁晏紫的澳网双打冠军,不但使中国人的竞技网球水平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也使更多的人亲眼目睹了中国人在球场上的智慧、果断以及精诚合作的力量。在那场决定性的女双决赛中,过程跌宕起伏、情节紧张刺激。相比澳网前人们对中国女网的预期,最终的结果的确大大出乎所料,就像有人悄悄在你身后点燃了炮仗,然后猛然炸响,等你回过神来,周围已是纸屑飞扬、弥漫甜蜜的硝烟味道,我们着实被这突然降临的胜利吓了一大跳。  相似文献   

12.
维多利亚·阿扎伦卡在2012年的澳网捧起了冠军奖杯,她期待着像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一样统治网坛。但是阿扎伦卡走上世界第一的道路并不向女王那么顺利。  相似文献   

13.
乔科维奇自今年澳网开始一路高歌猛进,再次夺得了澳网公开赛的冠军奖杯,并且以不可思议的24连胜佳绩夺得了迪拜、迈阿密、印第安维尔斯的桂冠。尤其可贵的是他实质性地战胜了当今称霸男子网坛的纳达尔、费德勒,成了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世界新二号”。  相似文献   

14.
编读往来     
澳网的大幕已经落下了许久,但那些曾经的欢笑和泪水仍然不时地在我们的记忆中一一浮现。江苏无锡读者曹慧说——我不是克里斯特尔斯的球迷,但当她噙着泪水、挥手告别澳网赛场时,我也很难再抑制住激动的心情。半决赛4:6、2:6负于莎拉波娃,只差一两步,她没能赢得一个完美的谢幕。7届澳网经历,4次进入半决赛1次进入决赛,没有捧得冠军奖杯。不过,这  相似文献   

15.
《网球》2007,(3)
2007年澳网开赛前,布莱顿·克莱恩还只是一个有可能转入职业网坛的天才少男,现在他却已经成了戴维斯杯澳大利亚队中的一张新面孔。当17岁的克莱恩从偶像拉夫特手中接过澳网青少年组单打冠军奖杯的时候,他情不自禁地留下了眼泪,澳洲双打名将伍德布里奇和现场15000名观众送给这个少年最热烈的掌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中国女双在澳网上的突破,所有人猜到了可能,却很难猜到结果,可谓惊天一“贯”。这个大满贯冠军奖杯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一次辉煌的胜利,而是中国网球在多年跬步积累后完成的一次跨越,赢得的一次坚实的肯定。跨过这个分水岭,中国网球不再只是职业网坛上那个不断超越自己的配角。  相似文献   

17.
《体育博览》2010,(3):22-23
2010年澳网,有人脱掉球衣奔走欢呼,也有人手捧奖杯狂亲乱吻,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尽可能把自己的欢乐之情表达出来,与所爱的人分享。  相似文献   

18.
《网球》2006,(2)
2006年初,中国女网举队南征澳洲赛事,从悉尼的资格赛到澳网首轮结束,6位国家队成员加1位个体户,被寄予厚望的选手令人失望,被舆论忽视的选手却带来惊喜,但想在大满贯赛场上结出硕果仍需时日。在澳网的第一轮,中国选手悉数上场,记者跟随全程,见证了中国金花们的欢笑和泪水,也感受到了她们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9.
“我怕我的思绪会涌上来,所以尽量长话短说,”澳网女单颁奖典礼一开场,穆古鲁扎哽咽地说道。15分钟之前,穆古鲁扎刚刚吞下了一场惨遭逆转的失利,与澳网女单冠军奖杯擦肩而过,但是看到她调整完情绪,微笑地祝贺对手肯宁夺冠、致谢自己的教练团队、感谢组委会和现场观众,你会发觉,这个画面仿佛如此的熟悉。  相似文献   

20.
6大记忆     
逐月 《网球天地》2014,(3):44-49
百年澳网诞生了多少经典,我们早已无法用简单的加法来统计。2014年,这里再度见证了中国球员的历史性突破,李娜用第二座大满贯奖杯的华丽表现,为自己在女子网坛的“分量”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除了李娜,还有很多球员在这里留下过难忘的印记,只是有的受人尊重,有的则让人唏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