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空间形式理论对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进行空间性解读,认为福克纳主要通过多层次的时序倒置、空间分割、并置和透过各种意象凝固时间等方法对小说进行了空间化的处理,将自己的时间哲学融入到了小说的空间结构中。  相似文献   

2.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文学大师福克纳的一篇重要鬃这一复杂的艺术形象,展现了美国南方内战后社会历史的变迁.文章简要分析了这篇小说的主题和写作技巧,以期对福克纳的作品起着管中窥豹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舍伍德·安德森是首先把潜意识写进小说的美国作家之一,这一切在短篇小说<我想知道为什么>中都有所表现.也正是由于这些因素,安德森被看作是美国现代小说的指向标,是美国现代派作家的先驱.他的创作对海明威、福克纳等作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弥留之际》是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艾迪&#183;本德伦葬礼的描述,小说展现出一群思想幻灭与精神疏离的现代人形象,反映出福克纳对现代人处于异化状态的关注:人与自然,人与上帝和人与社会。  相似文献   

5.
时间的处理在威廉·福克纳的杰作、意识流经典小说<喧哗与骚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小说中人物截然不同的时间意识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关注时间的处理既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该小说,也有助于把握作者的时间观.  相似文献   

6.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著名作用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是一部描写南方大家庭和南方社会旧秩序衰落的小说.本丈从女性的独特视角出发,通过对男权社会中女主人公凯蒂的悲剧命运的描述分析,揭示出福克纳本人对南方社会及其摧残女人的错误的妇女观的批判以及自身对女人既爱又恨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7.
周小飞 《文教资料》2005,(25):188-191
本文通过对威廉·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中的叙事形式与所揭示的人物意识的分析,指出<喧哗与骚动>中作者从四个叙事角度成功通过不同侧重点的叙述形式向读者展示四个不同的意识世界.这样小说中的叙事形式与意识的重合使读者获得一种立体的视角,从而积极的参与到文本意义的阐释中去.  相似文献   

8.
<熊>是福克纳小说<去吧,摩西>里七篇作品里最长的一篇.它讲述了少年艾萨克·麦卡斯林在开化的文明世界与尚未受破坏的混沌世界的边境上通过打猎学会生活、懂得人世的成长经历.本文拟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出发重新解读这一文本,以期展现福克纳注目于文化与自然关系的广阔视野,尊重并善待自然的独到的人文关怀,以及期盼人与自然、人与人和睦相处的崇高理想.这些都将<熊>的主题上升到对人类原有的价值观的一种超越,同时也给当代人如何解决环境危机,重塑人文精神以莫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王晓芬 《双语学习》2007,(6M):115-115
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被公认为最重要同时也是最伟大的著作。小说刻画了一个曾经显赫的密西西比州杰弗生镇的康普生家族自内战前即开始的衰败。  相似文献   

10.
莫言与福克纳的小说以其独特的乡土地域魅力引发了读者和研究者们的兴趣。本篇论文将从莫言和福克纳的小说着手,对莫言与福克纳隐藏在小说中对故土的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以及这种情感对莫言和福克纳小说创作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福克纳小说中的圣经原型对人性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专家、学者在研究福克纳及其作品时,都把注意力集中于福克纳小说中的种族冲突、美国南方制度以及小说的多角度叙述、时空变幻等方面。只有少数研究者注意到了福克纳小说与基督教文化的关系。文章从一个新的角度深入挖掘了福克纳的作品对人性的探索;探索现代人在失去人类古老的美德之后人性的堕落;探索社会等级制度对人性的摧残和探索种族主义对人性的践踏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在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对主人公住宅的内外空间进行了描述,这些空间不仅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点,也作为时间的标志物存在,尘封着主人公的记忆,又与主人公心理的变化紧密相联。叙述空间的展现突破了传统小说构建的形式和意义,心理蒙太奇手法、“模糊时间”技巧在小说中的运用展现了小说独特的空间形式结构。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对福克纳约克那帕塔法家世小说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托马斯·萨德本和弗莱姆·斯诺普斯进行比较,分析了他们二人所追求的美国梦的不同之处;进而从两个角度———传统地方主义作家和现代主义作家———剖析福克纳及其创作风格,并探讨“弑父”在福克纳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借此从本质上揭示了福克纳作为“美国小说创作传统”的弑父者,将传统与现代的对抗与冲突融入小说之中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4.
威廉·福克纳的作品被看作是20世纪美国南方小说创作的高峰。"约克纳帕塔法世系"是福克纳小说创作的主体,要想对福克纳小说进行研究,就要清楚"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组成。《喧哗与躁动》是福克纳的代表作,问世后惊动美国文坛,《喧哗与躁动》也对美国小说艺术做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隐藏与缺失、对比与对照、隐喻与象征三个方面论述了<圣殿>的艺术技巧,认为<圣殿>是福克纳精心构思、创作,有很高艺术技巧的杰作.  相似文献   

16.
美籍俄裔作家弗拉迪米尔&#183;纳博科夫被视为二十世纪美国文坛上继福克纳以来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实验小说最有影响的先驱.他的影响,就在于纳博科夫推动了现代主义文学走向后现代主义文学.他的代表作品&lt;洛丽塔&gt;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对后来的许多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品讲述的是一位外表风度翩翩的知识分子亨伯特由于难以忘记儿时的玩伴对十二岁少女洛丽塔产生了爱恋.……  相似文献   

17.
福克纳在很多部小说中都借用了<圣经>"多角度"写作手法.根据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福克纳小说中的叙述者们实际上是在进行"对话".这种"对话"的广泛存在使得福克纳的小说具有了"复调"的特征,也使得小说的"意义"变得不确定,从而更加强调了读者的能动性,实现了对<圣经>"多角度"写作手法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吴仙仙 《文教资料》2009,(32):19-21
威廉&#183;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作家.他注重探索小说创作形式和艺术手法,在创作的叙事手法上有独到之处。本文以其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为范本,从叙事学的角度,着重分析这篇小说在叙事时间上的特征,以及这一特征对于表现小说主题的特殊意义,并由此来探讨该小说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福克纳通过《喧哗与骚动》的创作展示了其独特的时间意识与时间哲学。其小说从章节题名到人物意识无不是福克纳独特时间观的具象性表现。福克纳的时间观是二相时间观——过去与现在,而非常识的三位时间观.即过去一现在一未来;在时间与空间之关系上,则体现为空间上的暂时悬搁与此时的趺落;在人物行动上则是无限期的延异与沉潜于既往;在事相呈象上则是以实为虚、化实为虚。  相似文献   

20.
小说地理的绘制想象与小说的空间创作有着重要的关联,它能够帮助我们发现文学研究中被掩盖的东西,以及空间是怎样引起故事与小说中的情节的。在“圆形”的空间运动中,“此刻”的“存在”密切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人类对生存意义及价值的探索。在《八月之光》中,福克纳不仅借助克里斯默斯的“圆形”空间实践展现了他对南方和美国种族冲突的戏仿;而且他还借助克里斯默斯在“圆形”空间实践中的内心自我在种族身份认同上的矛盾与冲突,艺术地展现了在20世纪美国国家民族化与一体化的发展与形成的背景下,不同肤色的人种在现实生存空间下的国家民族身份认同的矛盾与冲突。在《八月之光》的创作中,福克纳借助人物的空间移动展现了他对南方问题的探索和对艺术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